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利用40 个EST-SSR 标记,对100 份甘蓝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采用TASSEL3.0 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模型,对甘蓝中心柱长和中心柱长/球高比值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3 个亚群;EST-SSR 位点间有较高的多态性和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以GLM 模型分析,共检测出5 个标记的7 个位点与中心柱长性状相关联,2 个标记的3 个位点与中心柱长/球高性状相关联,其中2 个位点同时与两个性状相关联;以MLM 模型分析,共检测出3 个标记的4 个位点与中心柱长性状相关联,1 个标记的2 个位点与中心柱长/球高性状相关联,其中2 个位点同时与两个性状相关联。GLM 和MLM 两种模型同时检测到了与中心柱长/球高相关联的1 个标记的2 个位点以及与中心柱长相关联的3 个标记的4 个位点。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分析在耐热甘蓝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评判法,对15个耐热甘蓝亲本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权重系数大小顺序为球高>外叶数>球径>株高>开展度>中心柱长>叶球质量>膳食纤维含量>蛋白质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硝酸盐含量.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中甘17-4-6×可-H的综合评判值最大,为0.79...  相似文献   

3.
一个结球甘蓝DH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构建了一个甘蓝F1(624×24-5)的DH群体,利用该DH群体重复试验数据建立了结球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结球甘蓝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开展度没有主基因只有多基因存在外,其余7个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数量性状主基因的遗传率中最高的是最大外叶柄长,为90.44%,最大外叶宽次之,为67.22%;外短缩茎长和中心柱长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58.62%和56%;叶球高主基因遗传率最低,为20.30%,其次为最大外叶长和株高,分别为23.32%和31.74%;多基因遗传率中最高的是叶球高度,为49.80%;开展度环境效应方差占总表现型方差的81.35%,受环境影响最大,而外叶柄长的环境效应方差只占总表现型方差的9.56%,受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秋甘蓝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份秋甘蓝种质资源为试材,对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性状优良的秋甘蓝育种亲本材料。结果表明:单球质量变异系数最大。除中心柱长和宽外,其它11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5.955%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秋甘蓝种质资源,并进行综合得分,其中P1、PF、"京丰一号"、PM、P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聚类分析将11份秋甘蓝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8时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Ⅲ类的优势明显。可利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秋甘蓝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闫锋 《中国甜菜》2010,(1):24-26
对64份国内外甜高梁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等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值为1.86,榨汁率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58,全生育期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99,表明64份甜高粱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穗长、全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小,可以在早世代选择;茎秆鲜重和穗长的遗传进度较高。获得的遗传增量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除了穗长与茎秆鲜重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均与茎秆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其它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InDel背景选择标记有利于大白菜育种亲本的高效选配。以31份不同类型大白菜自交系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变异分析、InDel标记遗传背景和群体结构分析,并将多态性标记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结果显示,3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5.97%~47.63%,平均为32.58%,表明供试群体表型变异丰富;从177对InDel引物中筛选出158对多态性引物,在31份材料中共检测出701个多态性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位点4.418个,变幅为1~11个;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612~0.963,平均为0.843;有效等位基因变异数(Ne)变幅为1.656~3.985,平均为2.640;供试材料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75~0.910之间,变化幅度较大,说明群体的遗传背景具有较大差异。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关联分析发现分布于8个连锁群的22个InDel标记与供试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开展度、全株质量、球叶数、外叶数、叶片宽、叶片长、叶球高、叶球宽、叶球质量、中肋长、中心柱长和株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创制出一批优异新种质,对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进行了定位或克隆,培育出一批优质多抗新品种。本文从甘蓝种质创新、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定位、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总结了近5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甘蓝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15个菠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力测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菠菜主要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菠菜单株质量与株高、开展度、叶面长、叶面宽、最大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叶柄/全长都存在正向相关;单株叶片数对单株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565,其它性状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最大叶面积(0.231)、叶面宽(0.229)、开展度(0.127)、叶长(0.102)、株高(0.054)、叶柄/全长(0.047)。  相似文献   

9.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6份茄子种质为材料,综合应用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大小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开展度;最大叶性状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单果质量;基于种质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56份茄子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在选育密植型品种时利用,第Ⅱ类群可在选育高产型品种时利用,第Ⅲ类群在选育特异材料时利用。综合分析了茄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茄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白菜7个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第一种方案,配制了49个杂交组合。运用数量遗传学实验分析方法,对其F1代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中,单株毛重、净菜率、球径、叶宽等8个性状,主要受特殊配合力影响,遗传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株幅和球形指数同时受两种配合力的影响;株高、球高、叶长、中肋长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特殊配合力,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球径决定于叶宽,叶宽与中肋长和厚度密切相关。在此项分析基础上初步选育出的4个优良杂交组合为:103×104,101×103,103×108和104×108。  相似文献   

11.
争牛是由萝卜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CMS-101和甘蓝自交系2004-30选配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株型直立,开展度53 cm左右,外叶倒卵形,叶色深绿,蜡粉较轻,叶球牛心形,紧实度0.5以上,球内叶浅黄绿色,口感糯嫩,品质好,球高20 cm,横径14 cm,中心柱长8.5 cm,小于球高的1/2,平均单球质量1.04 kg,平均产量2 700 kg?(667 m2)-1。冬性强,耐抽薹,可作为越冬春甘蓝栽培|抗黑腐病,也可作为秋甘蓝栽培,以补充秋冬季牛心型甘蓝的供应。适宜在华东、华中等甘蓝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生姜优良育种材料,对33份生姜种质资源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分枝、叶长、叶宽、根茎长、根茎宽、姜球数、姜球直径、地上部鲜质量及单株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生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8.43%~26.12%,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叶宽;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0~2.1之间,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根茎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根茎长、地上部鲜质量、叶长、姜球数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5个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1.03%。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Ⅲ包含5份综合得分高的优良种质,即广西大姜、泰国白姜、贵州大黄姜、宜春大姜及渝姜1号,可作为生姜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节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用8个节瓜品种研究了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一般大于表型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节瓜产量与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r=0.861一,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瓜质量和结果数两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这两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910,可以作为节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4.
张淑杰 《蔬菜》2010,(9):23-23
<正>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主要蔬菜作物雄性不育育种与良种产业项目,并规定甘蓝雄性不育新品种标准为:耐裂球,耐运输,商品性好,品质优,叶球紧实度0.5以上,中心柱长度小于球高的1/2,不育率100%。  相似文献   

15.
正豫甘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育成的春季早熟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2007-2009年参加全国第六轮秋甘蓝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早熟组),居早熟组第一位;2010年3月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菜2010017号)。1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期70~75天。开展度大,为57.4 cm×56.0 cm,生长势强,蜡粉中,叶球扁圆形,球高13 cm,叶球紧实(紧实度0.64),中心柱长低于球高  相似文献   

16.
凯绿是武汉百兴种业公司从韩国引进的一代杂交种,本品种经过武汉市蔬菜所展示中心近两年试种,表现出早熟、抗病,外叶少、开展度小,耐热、耐湿、耐旱、耐裂球等优良性状,是圆球甘蓝中的佳品.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凯绿甘蓝为早熟品种,定植后55-60d成熟;植株高21cm,开展度50cmx48em,叶色深绿;叶球中心柱高5cm、宽3.5cm;叶球横径16cm、纵径12cm,叶球鲜绿色,高圆球型,结球紧实一致,单球重1kg左右;可延迟收获,加工鲜食均可.  相似文献   

17.
SRAP分子标记预测萝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应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从而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萝卜杂交种亲本的性状改良及F1杂种优势选配提供参考。选择来源不同、农艺性状有差异的11个耐抽薹萝卜亲本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运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以及其和萝卜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通过运用327个多态性SRAP标记来计算11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其范围在0.162~0.486,且平均为0.291。亲本间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与F_1杂种表现既有相关显著,也有相关不显著;与各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相关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或不显著相关水平,表明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强弱,但其相关程度还不能准确地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冬甘二号是天津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适合各类保护地栽培的春甘蓝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耐裂球,高产,优质,强冬性,结球紧实等优点,2000年通过天津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适合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各类保护地栽培的理想品种。 一、品种主要特征 1.植物学性状 冬甘二号开展度为47.2cm x 46.cm左右,株型紧凑、外叶数11~14片,株高24.2cm左右,叶色绿色,叶球近圆球形,单叶球重0.85~1kg略叶面蜡粉少、中心柱短,叶球紧实度为0.8,叶球商品性状好。 2.品质性状冬甘二号叶质脆嫩,味甜,…  相似文献   

19.
对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内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9份豆瓣菜种质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利用SLAF-seq技术对豆瓣菜种质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 表明:质量性状(叶色、茎色、顶端小叶形状)变异不明显;数量性状(顶端小叶长、顶端小叶宽、株高、茎粗、叶柄长)变异系数较低(7.69...  相似文献   

20.
<正>风采F_1是武汉宏达种苗有限公司新引进的甘蓝新品种,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逐步推广,品种综合性状优良。1特征特性植株开展度50cm左右,株型较紧凑,外叶蜡粉较少,外叶数14片左右;球大小适中,单球质量1.3kg左右,球高15cm,球径14.5cm,中心柱高6cm,品质好,从定植到成熟65天左右,耐裂球性好,成熟后可在田长时间不裂球;病害较轻,容易栽培。2栽培要点(1)适宜茬口风采F_1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作秋冬甘蓝栽培,一般于7月中旬开始陆续播种育苗,湖北地区播期最迟不迟于8月10日,依播期不同,产品可从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分批上市;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