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EM菌肥对黄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6,(1):11-13
为探讨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菌肥对黄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旱黄瓜‘绿剑’为试验材料,对育苗土壤分别通过土壤表面喷施和均匀拌入2种方式施入EM菌肥,并在育苗期对黄瓜根际多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EM菌肥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酶活性,相同施用浓度下,均匀混入土壤的施用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土壤酶活性,而相同施用方式下0.5%浓度的EM菌肥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犍为黄口姜"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生姜单作,生姜与大豆间作,生姜与四季葱间作,生姜与大蒜间作,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生姜与大豆、大蒜混作,生姜与四季葱、大蒜混作和生姜与大豆、四季葱、大蒜混作)对生姜大田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姜单作相比,所有间作系统均在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间作模式下生姜的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均高于生姜单作(如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同时间作较单作减少了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并且部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正相关性,如土壤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长期大蒜连作复种秋白菜对土壤酶活性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集15、25、35、45年大蒜复种秋白菜连作土壤,分别测定大蒜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土壤酶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25年作为分割点,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表现为,连作25年以下,随生育期的变化呈"Z"字形,连作25年以上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下降分别为82.3%、63.6%、72.6%、53.7%;连作45年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幅度为10.9%。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和比例变化表现为15年为较低值,随后表现为回升趋势,微生物三相比例趋于均一化。连作15年以上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调,表征土壤健康状况的土壤酶的活性开始下降,连作25年以上的土壤连作障碍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取连作20 a的种植嫁接西瓜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芹菜、大葱、大蒜、西瓜.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评估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对嫁接西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处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芹菜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轮作大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连作西瓜的对照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轮作其他作物的处理;种植芹菜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西瓜处理.表明蔬菜轮作对修复嫁接西瓜连作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品种大蒜伴生盆栽番茄的方式,研究伴生大蒜对连作番茄生长、根结线虫及其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植番茄的对照相比,3个品种大蒜伴生对番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均提高了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在3个品种中,苍山蒲棵在提高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6.
高原地区不同农作物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农作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海拔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青稞、油菜以及玉米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的酶活性值以及垂直分布规律,并对其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农作物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增加而降低,其中玉米脲酶活性值偏高,表明其土壤氮素代谢能力较高,土壤养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性,且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1 大蒜对整地的要求 大蒜要求深耕细作,改善土壤结构,做到固相,液相,气相协调适合.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养分的转化.对须根的生长和鳞茎的膨大有良好作用.俗话说:"土地不深翻,蒜根难伸展,耕的深又早,蒜头大又好."但是土壤耕层加深是逐步的,不可一次增加过深.一般深度在25cm~30cm(厘米).地膜大蒜整地,要求做到没有大的土坷垃和埋头垡,畦土细碎.  相似文献   

8.
就如何加强山东金乡大蒜田土壤质量建设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充分认识提升大蒜田土壤质量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大蒜田土壤质量建设、大力实施大蒜田土壤质量提升工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间生草对甜柿果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甜柿品种"阳丰"为试材,采用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草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甜柿果园栽培管理中果园生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人工行间生草可以提高甜柿果园0~20、20~40、40~60 cm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但不同草种对各个菌类数量的影响不相同。与自然生草相比,人工生草处理对甜柿果园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土壤磷酸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但其效果因生草种类而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表明生草可以改变甜柿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建议甜柿果园栽培生产中应合理配置草种,优先推荐以林间组合为主,以保证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同步均衡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从生长120 d的辣椒植株上采集叶子,经风干后制成20 g/L、40 g,L和80g/L浓度的水浸提液,处理2叶1心的辣椒根系土壤,30 d后测定辣椒根区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群落数量以及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的辣椒根区土壤的脲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在辣椒叶浸提液作用下,土壤中细菌、真菌有所增加,而放线菌有所减少,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硅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北方大田黑土,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无苗土壤加硅、种苗硅灌根、种苗硅叶面喷施等不同施硅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苗土壤不加硅对照相比,无苗土壤加硅处理后第20、30天,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EC值及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种苗不加硅对照相比,种苗硅灌根处理后第20、30天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 H值、EC值及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降低或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与种苗不加硅对照相比,种苗硅叶面喷施处理后第20天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有效磷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综上,不同施硅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硅灌根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最大,无苗土壤加硅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次之,硅叶面喷施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辣椒叶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长120d的辣椒植株上采集叶子,经风干后制成20g/L、40g/L和80g/L浓度的水浸提液,处理2叶1心的辣椒根系土壤,30d后测定辣椒根区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群落数量以及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的辣椒根区土壤的脲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在辣椒叶浸提液作用下,土壤中细菌、真菌有所增加,而放线菌有所减少,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间作牧草对果园土壤质量的影响,对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梨园间作牧草根际土壤的pH、微生物群落数量、酶活性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牧草根际土壤pH、真菌数、放线菌数和脲酶活性有垂直分布特征;二月兰增加土壤pH、放线菌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0~20cm土样),降低脲酶活性;早熟禾降低pH,增加真菌数(0~20cm)和脲酶活性;黑麦草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0~20cm)和增加脲酶活性(21~40cm);pH与土壤深度、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放线菌量和pH、放线菌量与pH等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量与土壤深度、脲酶活性与土壤深度和pH等显著负相关,放线菌量与间作牧草显著相关。因此,该梨园中二月兰与早熟禾共同间种于2行梨树间将可能获得更好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彭州市是四川省大蒜主产区,蒜头年产量保持在8万~10万t,但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种植障碍,主要表现为大蒜“回苗”。本试验分别采集彭州市大蒜种植障碍土壤和大蒜正常生长土壤样品,分析其基础化学性质,同时开展水培试验,旨在探明引起种植障碍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彭州大蒜种植障碍土壤酸化明显,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H~+、Al3+含量显著增加;水培试验进一步证实,土壤浸提液和Hoagland营养液pH是影响大蒜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当培养液pH<5.0时,大蒜根系生长受阻,当培养液pH<4.0时,大蒜根系不能形成。土壤酸化是彭州大蒜种植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紫色土柑桔园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紫色土柑桔园土壤酶活性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柑桔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柑桔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上均呈现较强规律性分布,树冠覆盖区内的土壤酶活性大于冠覆以外,其中脲酶活性增大8.94-12.3mg/kg.24h(NH3计),转化酶(蔗糖酶)活性增大0.21-0.34g/kg.24h(葡萄糖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降低,耕层为最高,而且此两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4**,n=15;r=0.915**,n=1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大,柑桔单株产量与土壤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632*,n=10)。  相似文献   

16.
岸坡坡耕地不同耕地类型下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中的坡耕地为研究背景,以4种典型的耕地类型(柑橘园、玉米地、胡豆地、弃耕地)为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钾、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差异显著,而且,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不同耕地类型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有效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及pH在0~20 cm土层的不同耕地类型之间以及在0~20 cm土层与在20~60 cm土层都基本达到显著水平.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由上至下呈显著递减趋势;三大菌群数量在同一剖面不同耕地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除了蔗糖酶活性差异不大以外,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都基本达到显著差异;而蛋白酶活性在0~40 cm土层中不同耕地之间表现不显著,其它酶活性都有较大差异.三大土壤微生物数量、五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新会橙果园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中物质与能量转化的生化过程 ,是在酶的参与下完成的。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动向和强度。它的数量虽少 ,但作用很大。蛋白酶能酶促土壤含氮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 )水解成肽 ,然后释出氨 ,供植物吸收利用。前人研究的资料表明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密切 ,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但对新会橙果园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未见报导。因此 ,本文研究了新会橙果园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试图探索利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该土壤氮肥的指标。为该土壤的培肥 ,提供理论依据。1 …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土壤养分、酶活性和梵净山冷杉死亡三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导致梵净山冷杉濒危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因子,在其分布区分别采集死亡(Dp)与未死亡样地(Lp)冷杉根区土壤,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全钾(TK)、速效钾(AK)、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样地土壤全磷缺乏,其余养分为适宜到极丰富水平;AP、CEC、TK含量为LpDp土壤,其余养分相差不大;脲酶、磷酸酶活性为LpDp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为LpDp土壤,各酶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Lp土壤脲酶活性与SOM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脲酶活性与AK和CEC含量间、过氧化氢酶活性与AN含量间、多酚氧化酶活性与AN和TN含量间均有较大正相关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CEC间、多酚氧化酶活性与TP和TK含量间有较大负相关性;Dp土壤磷酸酶活性与AP含量有较大负相关性,其余酶活性与养分间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温室草莓连作引起重茬障碍的原因,采用土壤酶学、常规土壤养分测定等方法,对温室草莓重茬2年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重茬相比,重茬2年的温室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除全氮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升高。由此认为,重茬导致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植物-土壤反馈试验,研究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土壤微生物处理黄瓜植株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连作土壤微生物处理;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总叶面积,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综上,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幼苗生长均产生正反馈作用,并且轮作土壤微生物的正反馈作用大于连作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