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柽麻又名菽麻、太阳麻,是一种优质绿肥作物。我省许多地区都有大量种植。有的单位根据某书中记载柽麻是家畜良好饲料,而将其供作猪的饲料。近来,我们见到几起由于猪吃柽麻而引起的中毒事故,并进行了初步调查。如:1977年10月和1978月4月,许昌地区农场一队和三队养猪场,分别单用柽麻叶、茎和角皮粉碎后喂猪200余头,于食后第二天普遍发病,病猪表现呕吐和腹泻,精  相似文献   

2.
柽麻(Crotalaria Juncea L.)又名太阳麻、菽麻、赫麻、印度麻。为一年生豆科野百合属(Crotalaria)植物。原产于热带,我国南方早有栽植。因具有较高的肥田、改土效用,故种植地区和面积逐渐扩大。据有关书籍称柽麻茎、叶是马、牛的良好饲料,鲜柽麻茎、叶喂猪,还能使其明显增重。也有医学文献记载:柽麻根、茎、叶、籽中含有农吉利甲素(种籽中含0.4%,茎、  相似文献   

3.
柽麻是一种从南方引进的夏播豆科绿肥作物,在我省适于作麦茬复种的绿肥。但是,在我省推广柽麻种植中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留种困难,种子产量低,亩产只有20~30斤。为了找出柽麻在沈阳地区高产留种的适宜种植技术,1978年在院内试验田上安排了播期,打尖和密度等复因子试验。  相似文献   

4.
豆荚螟危害柽麻十分严重,以致留种困难,成为发展柽麻绿肥的一大障碍.我们在1977~1978年,对柽麻豆荚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正>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种绿肥牧草植物。1960年先后从广东和江苏引入我省,试种结果证明广东柽麻在我省不能繁衍后代,江苏柽麻开花结实良好。为解决柽麻种子产量低、用种不足的困难,于1964、1965、1979年在郑州、伊川、开封等地作了柽麻留种高产栽培试验。以确定我省留种柽麻的适宜播期和合理密度。一、试验处理:综合分析柽麻增产因素和栽培条件,作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柽麻枯萎病在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福建等省发生很严重.我省宿县、阜阳、滁县地区的各县,以及肥东、肥西县和合肥市郊区等地都有发生,严重田块发病率在90%以上,留种困难,严重威胁着柽麻生产.柽麻枯萎病的致病菌,经浙农大鉴定为潮湿镰刀菌(Fusariumudum. Butl. var. crotalariae padwick).关于该病的症状、发生时期、发病条件、有效的种子处理方法,各地研究结果有一致的看法.但对该病侵染循环、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等方面还不太清楚.为了摸清该病发生规律,探求简易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81年对柽麻枯萎病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们选用柽麻作短期绿肥,在全省各地进行了示范试验。通过试验,明确了以下几种茬口可以短期插种柽麻: 一、春玉米茬插种柽麻 宿迁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利用春玉米茬插种柽麻,8月13日插种,9月29日掩青,柽麻株高1.4米,亩产鲜草2340斤。第二年插种柽麻的小麦比不插种的增产11.4%。麦收后又栽种水稻,插种柽麻的水稻亩产1072斤,比不插种的增产24.6%。  相似文献   

8.
改革耕作制度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用地养地、改善生态系统,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措施。为此,我们在过去棉粮,棉油间作的基础上,又对棉田间作绿肥的配置形式及后效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它不仅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而且能在三年交替循环中,达到增产增收,在目前土壤肥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研究内容1.1.2尺等行距隔—垄棉花种—垄柽麻。2.1.2尺等行距隔两垄棉花种—垄柽麻。3.2尺大垄垄沟内套种柽麻。4.1.5尺等行距隔—垄棉花种—垄柽麻。  相似文献   

9.
1975年在黄冈分院农场进行了棉田套种柽麻的田间试验,设置柽麻区与对照区四个处理,四次重复,小区面积0.1亩。柽麻区于5月28日(收麦后)播种,播幅0.6尺,棉麻行距0.9尺,播量每亩七斤。7月8日每小区均按每亩800斤压青。在对照区按与柽麻等 N 量每亩施棉饼80斤。取样区增设不施有机肥及柽麻高产量区(每亩1,600斤)进行比较,面积0.025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笔者在斯里兰卡连续五次种植柽麻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柽麻在苗高18厘米时是生长速度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是幼苗缓慢生长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增加2—4倍,至初花期生长速度又明显减慢,生长曲线呈S形。因柽麻无论何时播种,从出苗至开花的总天数比较相近,所以缩短幼苗缓慢生长期是获得柽麻高产的关键。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是缩短幼苗缓慢生长期的有效途径。 试验表明,出苗期、生长前期和开花期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分别为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40%和50%。在苗期施用磷肥和少量氮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因此,只要在出苗后及时地加强水肥管理,就能确保柽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1.
<正> 柽麻(Crotalaria Juncea L) 是我省一种主要的优良短期绿肥作物.它具有生长快、鲜草产量高、养分含量丰富,耐旱、耐瘠、播期长,适宜间、套、插种的特点,对我省农业增产曾起过很大作用,深受群众欢迎.但是,自70年代后期暴发了枯萎病,发病快,且蔓延迅速,造成留种困难,使柽麻趋于绝种的地步.为了挽救柽麻这一优良绿肥作物,1981年农牧渔业部委托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和安徽省农科院共同主持,组织柽麻防病留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柽麻是很好的夏播绿肥作物,在我区已种植多年,我们于1980-1981年在本所对柽麻不同生育期根瘤、根、茎、叶、花等的生长及养分积累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测定.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一、柽麻不同生育期根瘤消长情况:柽麻在出苗后6天,第一片真叶展开或半展开时,主根上即已形成根瘤,出苗后8天,第二片真叶出现时,平均单株主根之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辟肥源,促进晚稻增产,1964年柳城县在沙埔公社潭竹生产队等四个点,进行了夏季柽麻绿肥的试种、示范、推广工作。由于柽麻耐瘠,生长迅速,绿肥产量高,肥效好,栽培及留种技术也容易掌握,所以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同时,通过实践,对柽麻在当地的栽培利用及留种问题,也获得一些具体资料和体会,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柽麻是我省的一种主要夏季绿肥,不仅生长快、养分高,适应性广.而且从3月到8月都可利用不同茬口播种或套种、间种,一般生长40—50天即可加以利用.多年来培肥改土对我省农业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深受群众欢迎.因此,从五十年代初引进我省后,发展很快,至1976年已发展到200多万亩.但是,自1977年起,我省一些地方的柽麻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主要是镰刀菌属的枯萎病.我们自1978年起开展柽麻枯萎病的病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 一、柽麻枯萎病症状和病源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我省棉麦两熟的集中产棉县,肥料、饲料、燃料三料之间的矛盾,长时期得不到解决,致使有机肥料不足,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棉花持续高产稳产。为此,我省提出了棉田套种柽麻,大力发展柽麻绿肥,以解决集中产棉县有机肥源不足的问题。 柽麻(又称太阳麻)是一种豆科、直立、半灌木的草本植物。它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生长快、产量较高、养分含量丰富(千斤鲜草含氮素4—5斤,P_2O_51斤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京柽麻收种晚,产种量低的缺点,进行了以早熟、产种量高为目标的新品种选育研究.经过多年的系统选种和近年的品比区试,选出了早熟1号柽麻.一、选育经过1970年秋季开始,采用系统选种的方法,在大田中按株矮、茎秆细、分枝部位低而紧凑、种子成熟期早的标准选取240株,经考种入选42株.次年种入株行圃,发现同一株上的种子,其后代在植株高矮、茎秆粗细、叶片大小、结荚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年再按原标准选留部分单株.1972年在株行圃中以20号单株的后代变异较小.1973年与南京柽麻比较,成熟期提早22天,当时暂定名为  相似文献   

17.
<正> 柽麻是一种生长快、产草量高、适应性广的夏季绿肥,对粮食增产效果显著。但近年来由于枯萎病的逐渐加重,轻则点片或大片植株死亡,重则全部枯死,特别是对留种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影响柽麻种植面积的扩大。据了解,江苏、湖北、安微、新疆等省  相似文献   

18.
<正> 棉花是我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历年来生产水平较低,低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肥料。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棉田套种柽麻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现整理如下,供参考。一、试验概况试验是在1976和1977年进行。1976年在我所试验农场,试验田黄粘土,质地中粘,中上等肥力,轮作方式是棉花——冬闲。小区面积240平方市尺,重复两次,采用宽窄  相似文献   

19.
我县丘陵面积较大,肥料不足,成了影响农业大上的主要矛盾。为了改变缺肥低产面貌,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遵照毛主席关于“应当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各种绿肥作物”的伟大教导,一九六三年引进柽麻以来,以田种肥,以肥养田,解决肥料不足,在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1977年秋,在宜兴(宜丰、万石)、金坛((冫束)渎)布置了麦稻稻、肥稻稻、麦肥(柽麻)稻、麦萍稻、麦豆稻和麦饲(南瓜)稻六种耕作制的定位观察试验,耕作、施肥等管理措施均同大田生产.定位田有关物理测定和茬土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