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甘肃省定西市(峻)口镇龙滩流域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等综合分析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现状及其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和2009年度,流域内高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川河流域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多年平均降雨量,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蓄水指标,确定了该流域的雨水资源化指标,计算了其雨水资源潜力,并对研究流域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三川河流域雨水资源的理论潜力为20.680 2亿m3;可实现潜力为20.065 1亿m3,占理论潜力的97.03%,其中就地利用、叠加利用和异地利用方式分别占可实现潜力的10.98%,83.83%和5.19%;现实潜力为112 819.66万m3,占可实现潜力的56.23%,其中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各占0.69%,16.61%和82.70%。从流域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来看,三川河流域的雨水资源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浅析准格尔旗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格尔旗是晋、陕、蒙交界地带,是伊克昭盟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很丰富的地区,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利用价值.全旗人均占有土地3.4hm2,人均占有耕地0.53hm2.土壤类型多,北部黄河冲积平原上主要分布着潮土,总面积205km2,占全旗总面积的3%,有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是准旗粮食生产和农区畜牧业基地;紧靠黄河冲积平原的南部是库布其沙漠的东端,分布着风沙土,总面积1740km2,占全旗总面积的23%,适宜林草生长发育,是准旗林木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中部是丘陵沟壑区,以栗钙土为主,面积306km2,占全旗土地面积的40%,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基岩裸露严重,适宜杏、海红等的生长发育,是准旗土特产基地;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总面积2527km2,占全旗总面积的34%,适宜种植果树、棉花、花生、松树等,是准旗水果、棉花、花生、松木的良好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以质量为基础的农用地改革和为农用地基准价格评估提供依据,在理解农用地质量内涵及其实际意义基础上,选择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农用地为研究对象,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二次上交的数据)麦盖提县MDB作为工作底图,借助ArcGIS软件,采用特尔斐法选定定级工作因素、因子并确定其权重,划分评价单元,然后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计算因子各等级指数并选择适当的衰减模型对因子进行量化,采用总分频率直方图和抽样实地验证相结合得出麦盖提县农用地质量评定等级,划分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4个级别,各农用地质量级别和面积比例分别为Ⅰ级地面积14852.15 hm2,占22.06%,Ⅱ级地面积为29764.94 hm2,占44.21%;Ⅲ级地面积为12757.53 hm2,占18.95%;Ⅳ级地面积为9954.10 hm2,占14.78%.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从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3个方面,选择了25项指标,分4个层次构建了表征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区域,选取大于10℃积温、剖面构型、排水能力、耕层厚度、地形部位、灌溉能力、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 H、海拔、成土母质、抗旱能力这14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应用Arc GIS软件,利用各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确定评价单元,从评价单元中获取数据,计算所选因子权重,采用累加法等方法对各黔东南州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东南州耕地总面积425 806.1 hm2,分为8个地力等级,一级地面积16 605.2 hm2,占3.90%;二级地面积37 157.1 hm2,占8.73%;三级地面积57 481.5hm2,占13.5%;四级地面积81 065.4 hm2,占19.04%;五级地面积94 845.4 hm2,占22.27%;六级地面积941 405 hm2,占14.74%,七级地面积890 504.0 hm2,占13.94%,八级地面积16 524.3 hm2,占3.88%。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区域间因地形变化资源潜力差异较大 ,全市 1 1 6个乡镇按丘陵与平原圩区二大地类统计 ,72个丘陵乡镇“低、荒”资源 1 0 .3×1 0 4 hm2 ,占总量的 69.7%。丘陵区中低产耕地 6.0 4× 1 0 4 hm2 ,占全市中低产耕地面积的 68.6% ;丘陵区低产园地 0 .2 5× 1 0 4 hm2 ,占全市低产园地面积的 81 .3% ;丘陵地区低产林地 1 .49× 1 0 4 hm2 ,占全市低产林地面积的 87.4%。丘陵区荒山 0 .42× 1 0 4 hm2 ,占全市荒山面积的 86.7% ;荒地 0 .1 3× 1 0 4 hm2 ,占总数的 75 .4%。丘陵区乡镇农业后备资源的综合指数高于平原区乡镇的 36.7%。从“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壤环境质量的农业区划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2年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浙江省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农业区划.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Ⅰ类土地占21%,Ⅱ类土地占61%,Ⅲ类土地占17%,表明调查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调查区域内适合种植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用地面积分别为180.9万hm2和204.8万hm2,分剐占农用地面积的76.5%和86.6%.调查还发现了29个富硒土壤区,总面积为7657 km2.依据土壤安全性评价结果,将调查区域划分为3个农业功能区:城市生态农业区、平原高效农业区和低山丘陵特色农业区.本研究成果有利于浙江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0hm2,占14.5%;三等地IFI 0.455~0.660,面积8 002.61hm2,占32.03%;四等地IFI 0.390~0.455,面积9 236.56hm2,占36.97%;五等地IFI<0.390,面积3 263.85hm2,占13.06%。并采用归纳法,建立了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江山市旱改水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旱改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平均法赋分值,以地块为基本单元,对浙江省江山市19个乡镇旱改水的适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山市有15个乡镇适宜旱改水,其中长台镇综合得分最高,非常适宜;适宜旱改水的129个旱地地块的总面积为460.04 hm~2,单个地块面积以大于6.67 hm~2为主;潜力最大的是土地整治重点镇贺村镇,非常适宜和比较适宜的旱改水地块分布数量最多,达174.48 hm~2;从旱改水适宜类型看,贺村镇满足Ⅰ类,凤林镇等3个乡镇为Ⅱ类,长台镇等6个乡镇为Ⅲ类,大桥镇等6个乡镇为Ⅳ类;江山市中部地区适合旱改水的地块最多。  相似文献   

11.
周厚侠  望勇  徐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23-15326
[目的]弄清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为下一期整治规划服务。[方法]基于密云县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0 000地形图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田块调查分析法分析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状况。[结果]全县耕地整理区面积21 286.23 hm2,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1 482.09 hm2,耕地利用率提高潜力为6.9%,其中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密云县的西南部,面积10 930.61 hm2;二级潜力区面积主要分布密云的西南和东北部,面积为6 479.97 hm2;三级潜力区面积为3 875.65 hm2。[结论]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较大,空间分布上以西南部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地划定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计算。基于卢龙县2012年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通过相应土地整治可以改善或消除耕地质量限制因子的程度,构建基于耕地整治可改善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指数组合模型与可提升潜力测算模型,进行县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以及可提升潜力计算。通过研究,县域内耕地共划分为三个提升重点区域:以灌溉保证率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1,整治面积为37 658.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区域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4个利用等;以有机质含量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2,整治面积为403.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0%,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83个利用等;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导的重点区域3,整治面积为2 139.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2%,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0个利用等。卢龙县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69个利用等,县域内各乡镇分别提升0.47-0.86个利用等,并且呈现县域北部的提升潜力小于南部的提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整治规划、确定区域耕地可提升潜力、划定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采用高、中、低3种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预测模型,对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目标年潜力、挂钩供给潜力、增减挂钩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分为3级,即Ⅰ级潜力区为德令哈市;Ⅱ级潜力区为尕海镇、怀头他拉镇;Ⅲ级潜力区为柯鲁柯镇、蓄集乡.采用高、中、低3种农村人均居民点指标模型,预测德令哈市在2015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潜力分别为999.7hm2和1 292.2hm2,2010年~2015年、2015~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供给潜力分别为617.29hm2、667.82hm2、718.36hm2和791.78hm2、826.76hm2、861.74hm2,2015年和2020年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潜力分别为667.82hm2和826.76hm2,挂钩率分别为0.45和0.44.说明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用地面积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进行淄川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明,淄川区现有耕地28 114.13 hm2,共划分为六级,一至六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0.29%、12.76%、27.29%、24.51%、9.89%、15.26%,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淄川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将象山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相叠置,确定全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985个。根据象山县实际情况和浙江省确定的15个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和隶属度,根据综合地力指数等级将耕地划分为三等六级。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县内现有耕地20 742 hm2,其中一等耕地全为二级,面积为458 hm2,占总面积的221%;三级耕地面积为13 3373 hm2,占总面积的6430%,四级耕地面积为6 7126 hm2,占总面积的3236%;五级耕地面积为2341 hm2,占总面积的113%。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县域耕地地力的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智  张学俭 《贵州农业科学》2012,(3):217-219,223
为建立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直观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状况,为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进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永宁县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有耕地共划分为1~6等,其中,一等地面积为70 585.91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71%;二等地面积为219 047.67hm2,占30.15%;三等地面积为230 101.46hm2,占31.67%;四等地面积为132 079.65hm2,占18.18%;五等地面积为39 328.14hm2,占5.41%;六等地面积为35 502.53hm2,占4.89%。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验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山西岔口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风险源,以流域2008和2010两年的矢量化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提取分析土地覆被变化数据构建马尔科夫模型,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对流域202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按照目前趋势发展,坡耕地和裸地面积会不断减少,到2020年分别减少至1348.81hm2和763.54hm2;乔木林和梯田的面积则会逐步增加到3985.74hm2和1339.65hm2。耕地改良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取得实质性成果,流域生态将得到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将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屯溪区2009年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ArcGIS10.0为数据加工与分析平台,建立不同林地类型遥感影像解析标志,进行林地小班界矢量化数据采集,生成.Shp格式小班图形数据,与小班属性数据链接,形成屯溪区林地小班图形与属性数据库,并对林地结构、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及林地保护利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屯溪区林地面积5 364.35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 451.43 hm2,疏林地面积13.86 hm2,灌木林地面积536.44 hm2,未成林地面积327.88 hm2,苗圃地面积10.93 hm2,宜林地面积19.14hm2,其他林业辅助生产用地4.67 hm2,以有林地居多,占林地面积的82.98%;林地保护等级共有3级,各等级林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Ⅳ级林地面积>Ⅲ级林地面积>Ⅱ级林地面积;全区林地分为4个主体功能区,包括北部生态公益林区、西部与南部休闲游憩观光风景林区、东部重点旅游风景林区和东南部城郊防护林区。该研究为制定屯溪区林地1张图、实现林地资源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