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商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走上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不以科学技术作基础,就不可能有兴旺发达的商品经济。我国畜牧业将长期面临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在落后的科学基础上依靠消耗大量的资源来发展畜牧业生产是没有出路的,只有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才有光明前景。因此,能否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商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促进了商品畜牧业的发展。全国现有畜牧兽医科学技术人员30多万,形成了从上到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进程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具有决定性因素,是第一生产力,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走上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不以科学技术作基础,就不可能有兴旺发达的商品经济。旧城镇畜牧业生产将长期面临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在落后的科学基础上依靠消耗大量的资源来发展畜牧业生产是没有出路的,只有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蚕业技术推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丁善明 《中国蚕业》2003,24(1):9-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依靠推广应用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进入21世纪 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进一步落实经济建设向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轨道转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依靠推广和应用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进一步落实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依靠推广和应用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进一步落实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科学研究必须与生产相结合,走在生产的前面。因为,科研来源于生产,又服务于生产,科研只有和生产相结合,才有生命力。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需要科学技术的迫切性愈来愈强烈,并且不断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一九七八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这一点,应该作为今后经济建设的一条基本的指导思想肯定下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应用于生产实践,就是强大的活跃的社会生产力。”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对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是我国四大蚕桑生产区之一,蚕桑生产有悠久历史,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栽桑、养蚕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特别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蚕桑生产的重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最活跃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生产方式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归根结底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实践证明,发展畜牧业生产,在政策稳定、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科学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畜牧业的科技进步,也就是畜牧业生产力的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畜牧业经济,实现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关键是畜牧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要能上去并走在生产前面.但是,科学技术只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潜在生产力.要把这种潜在生产力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推广架起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并与生产力要素紧密结合,才能促使转化的实现.也就是说只有不断推广、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才能持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另外,科学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相应地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加适合当地情况,从而达到推动科学养殖事业持续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市蚕业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21世纪是信息和高新技术世纪,高新技术将成为影响蚕茧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新技术,使蚕茧产量和质量来一个大的飞跃是21世纪初急待解决的课题和主要任务。1 20世纪,我市蚕茧生产技术状况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蚕茧生产的竞争力,在注重蚕茧产量、质量的同时,更重视提高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投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大变革来推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改善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最终推动了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进步通过改变企业的生产模式、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企业的竞争方式,导致了企业之间收入水平产生差距,这种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大变革来推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改善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最终推动了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进步通过改变企业的生产模式、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企业的竞争方式,导致了企业之间收入水平产生差距,这种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我市蚕桑科技工作在市场连续疲软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比较我市蚕桑生产科技水平很低,仍然存在着科技含量低、单产低、效益低、质量差的状况,为认真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强化管理,提高认识,真抓实干,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切实抓  相似文献   

14.
<正> 蚕桑技术推广工作是蚕桑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在商品性的蚕桑生产经营中,如何解决蚕农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改造传统的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帮助和指导蚕农发展生产。十多年来,我们主要推广普及了桑树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了科学技术领域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同时,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又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或是起到促进作用,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同样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甚至会破坏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其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农户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最终应用者,其对农业科技的应用程度是决定农业良好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所谓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是指畜牧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畜产品的能力,它是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成果和相应的劳动消耗之间的比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努力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畜产品;二是缩短生产各种畜产品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也就是说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畜产品。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对提高畜牧企业经济效益有重大的意义。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技术是富国之本,兴国之源,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继而又促进科学技术由知识生产力向物质生产力的转化。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涌现,它们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9.
1.蚕桑生产现代化实质的设想陆星垣章作藩蒋猷龙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土地生产力是农业生产上科学技术水平和时代的标志,蚕桑生产的劳动生产力指标是一个人在一亩桑园内可生产的茧层量以至产丝量。浙江虽人多地少,但土地的  相似文献   

20.
在蚕种生产上,提高克蚁单产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单产提高就意味着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对发展蚕种生产是有重要意义的。提高单产就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入的条件下,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获得更多的产出。从技术讲:提高克蚁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