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养鱼是南方常见的农业模式,针对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若干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历史与发展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杨昌雄先生认为至少有3 0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稻田养鱼经历了发展、衰落、恢复、发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面积的多种方式稻田养鱼,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传统的稻田养鱼产量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稻田养鱼的生产面积有所下降。2007年后,随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绿色农产品,走生态种  相似文献   

3.
江西稻田保护性耕作的模式及效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保护性农业、可持续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性农业、可持续农业中的“关键技术”、“骨干技术”、“支撑技术”。稻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场所,在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中担负着特有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西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大力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推广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模式已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江西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对确保江西粮食安全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作者近些年来对江西稻田保护性耕作模式及效益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对江西稻田保护性耕作的12种常见模式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可供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广稻田保护性耕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稻田科学种养是我国特有的节约型高效种养农业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新研发的稻田养鳖养鱼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易行,而且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很受国内适宜稻区农户的欢迎。截至目前,根据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特点,稻田养鳖比较成熟的模式有田池型和田沟型两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本文介绍一种已在江浙地区试验成功的高产高效稻田养鳖新模式,即田渠型稻田养鳖养鱼种养模式,供适宜条件的稻区农户参考应用。一、模式特点田渠型稻田养鳖养鱼种养是在稻田田埂周围挖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的基本条件与田间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魏武《四时食制》)。过去稻田养鱼主要是在一些可供养鱼河川、湖泊等水面较少的山区,通过稻田养鱼来弥补吃鱼难的缺陷。而现在的稻田养殖是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鳖等)养殖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形成人们所需求的优质稻米  相似文献   

6.
一、稻田综合利用的兴起与概念稻田综合利用,是中国传统有机农业的组成部分。我国远在三国时代,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稻田养萍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多少年来,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着稻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但长期都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经济水平,总效益并不十分理想。从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性五大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寻求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道路。1970年美国的威廉姆、艾布瑞克特(William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大范围区域的稻田养鱼在通常年景下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状况,采集和研究了广西桂北、桂西北、桂东南三个区域稻田养鱼较多的5个县中的8个稻田养鱼村屯和1个非稻田养鱼县的1个非稻田养鱼村屯共262户农户、50.59hm2稻田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结果是:⑴稻谷产量:8个稻田养鱼村屯的稻谷单产量均高出同县域2004年稻别相同的单产量,其中3个村屯高出量达极显著,另5个村屯未达显著;⑵化肥用量:调查有量化指标的6个稻田养鱼村屯,其单位稻田化肥年用量均极显著低于本县域2004年度单位耕地的化肥平均用量;⑶农药经济投入:有量化指标的6个稻田养鱼村屯:①其农药经济投入量比1个非稻田养鱼村屯的农药经济投入量最低少404.93元/hm2、最高少1098.98元/hm2;②每生产1吨稻谷投入的农药经济量比非稻田养鱼村屯最低少25.30元/hm2、最高少91.84元/hm2;⑷纯收益:桂东南区域稻田养鱼村屯的综合经济效益(纯收益)高于同区域的非稻田养鱼村屯的综合经济效益5362.73元/hm2。微观现状研究表明:广西稻田养鱼显著地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江洋  汪金平  曹凑贵 《作物杂志》2020,36(2):200-1253
<正>稻田种养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放养鱼、虾、蟹、鸭等水产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通过水稻与水产动物互惠互利而形成的复合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世界上各国都有稻田养殖产业,尤其东南亚地区十分盛行,东南亚又以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稻田种养复合系统与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相结合,在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东立体农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农业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下降的广东21世纪农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立体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池塘饲养4大有鱼,稻田养鱼,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农田多熟复种,农作物间套种等是广东立体农业主要生产方式。近年,果畜(禽)结合的多种经营系统,鱼畜(禽)结合的立体生产方式在广东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以水稻为主体,红萍为纽带,鱼类在稻田参与能量和物质的转换,把传统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以及水稻垄栽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人为组成稻、萍、鱼共生复合群体,形成了一条“萍养鱼、鱼肥稻(萍)、稻护鱼、萍助稻”的生产食物链,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据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会议上,公布了“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名单。 今年初已启动建设工作的首批15个示范县及其重点示范内容是:吉林省德惠市(东北优质大豆生产技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6团(细毛羊扩繁及生产技术);江苏省吴江市(水稻机械化及稻田养鱼技术);四川省隆昌县(再生稻及稻田养鱼技术);湖南省岳阳县(优质水稻生产及稻田养鱼技术);河南省许昌县(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湖北省浠水县(双低油菜生产技术);重庆市江津市(优质柑橘生产技术);黑  相似文献   

12.
刘兰 《种子科技》2024,(5):51-54
稻田综合种养是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并与水产养殖结合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生态模式,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稻谷和水产品,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稻田综合种养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稳粮增收实现一举多赢,既破解了国家稳粮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又解决了养殖业发展空间的问题,已发展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模式。2020年洪泽区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9.5万hm2,约占洪泽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75%,占洪泽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3.8%。基于此,分析洪泽区稻虾不同种养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指出了江西双季稻田面积不断调减,经济作物稳步上升,叙述了作物结构调整的主要模式及其效益分析,提出了当前农业生产上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稻虾连作是根据淡水小龙虾适合于稻田生长的特点,在稻田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淡水小龙虾,以提高稻田生产效益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稻虾连作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施农药、节省劳力,并使水稻单产增加10%左右,是长江流域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在应用稻虾连作种养模式之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绿色高效模式的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不仅效益低,还导致水稻对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高度依赖和生产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因而借鉴传统农业的经验、结合现代化生产技术,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水稻+”生态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水稻+”生态模式的理念和利用模式类型,讨论了“水稻+”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应。指出在未来“水稻+”模式的推广中,应稳定水稻生产、加强技术集成、加强应用创新,以推动“水稻+”生态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将传统的水稻种植与水产(畜禽)养殖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模式,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增收途径主要来源于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的收入。沈高镇河横汉土家庭农场稻田养鸭、鱼、虾种养结合示范应用,稻田养鸭、养鱼、养龙虾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61.7%、215.2%、255.5%,经济效益显著,据此提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湿地稻田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国南方以稻田养鱼为主的各项稻田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巳成为提高水稻单产和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稻田露宿养鸭是发展巳久的成熟技术,而稻田围栏养鸭则是改进的新技术。稻田养鱼、稻田露宿养鸭、稻田围栏养鸭都具有除草、中耕、施肥、防治病虫的作用,而且不降低水稻产量,从而产生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较长,积温较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暖湿气候,农作物一年两熟或混作二三熟。区域地貌以低中丘陵河谷盆地为主,有耕地面积22186.7公顷,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贵州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县,享有"黔东粮仓"的美誉,也是贵州稻田养鱼老区。近年来,水产品价格下滑,但是优质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所以稻田养鱼大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既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增产粮食和水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而被传承下来,并在稻作区广泛传播,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农业生产中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富有启发意义。这一历史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今天传统稻鱼生产方式正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既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增产粮食和水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而被传承下来,并在稻作区广泛传播,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农业生产中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富有启发意义。这一历史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今天传统稻鱼生产方式正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