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索性浆膜炎或称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可呈多种临床类型,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其临床特征.通常发病年龄从2周龄至4月龄,多见于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15%,病死率可达50%.种母猪的副嗜血杆菌病常被人忽视.邵武市某猪场向外引进种母猪56头一个月内先后发病16头,因误诊以为是其他疾病造成10头死亡,给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3.
张云兴 《中国猪业》2009,4(6):45-45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泽氏病,该细菌病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在规模化猪场呈递增趋势。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只感染猪,主要发病于刚断奶和保育阶段的仔猪(多发于5周龄~8周龄仔猪),哺乳仔猪也偶有发病,发病率15%~20%,死亡率可达50%。笔者曾诊治一起疑似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例,经采取综合措施而得以有...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传染性血液病,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属于人畜共患病。主要表现为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等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季节,夏秋季发病较多,多发于气温20℃以上,湿度70%左右,特别是雨后发病较多,常呈地方流行性。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此病,但只有怀孕母猪容易发病,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有时可达80%~90%。其他猪多为隐性感染。感染猪引进到易感猪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可引发地方性流行,该病有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20%。70%等特点。2009年8月,某猪场1~3日龄哺乳仔猪陆续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魏氏梭菌病。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早在1910年德国学者Glasser发现了副猪嗜血杆菌与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之间的联系,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引起的散发性疾病,现今已证实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所致。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国内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猪急性传染性寄生虫病。各种年龄的猪普遍易感,尤以仔猪和架子猪发病比较严重,死亡率可达30%以上。母猪则引起流产、死胎。今年6月,湖南某地猪场暴发传染病,经采集血液样品进行实验室检验,被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靖江、苏州、奉贤三个市县历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猪链球菌病急性发病率可达50%,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率可达15%~20%,死亡率1%~2%。本病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发病急、来势猛、传播快、且多发于春夏季节。其原因主要是集体食堂或饭店的泔脚喂猪,且未经煮热,或乡镇屠宰场急宰病猪,忽视严格的消毒,相互串门导致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李天芝  于新友 《猪业科学》2019,36(1):104-106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各品种不同日龄猪均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可达100%,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猪魏氏梭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能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可以影响2~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月龄的猪,发病率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2007年2月份,郾城区某养猪场猪发生以发热、关节肿  相似文献   

14.
<正> 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嗜血性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两者都是近几年广泛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寄生虫病,均以8~10月间的高温季节较为多见,两者都有高热稽留(40.5℃~42℃)、皮肤变色等相同症状,临床上很容易混淆,要注意鉴别。在传播途径上,猪弓形体病是猫;而猪附红细胞体病是蚊蝇或胎盘垂址传播。在发病年龄上,猪弓形体病多发于50~100千克的猪;而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20~40千克的小架子猪。在症状上,猪弓形体病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呼吸高度困难,体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猪附红细胞体病有贫血、轻微黄疸症状。在病理剖检上,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15.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5-8周龄仔猪最易感。发病率达20%~3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其他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多数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主。特别是寒冷、高湿度、氨气浓度高、断奶、转群、疫苗接种和阉割等应激都容易引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7.
猪副嗜血杆菌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猪副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引起以哺乳阶段、保育阶段、生长育肥阶段的猪群为发病主体;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胀、跛行为主要临床症状,以浆液一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腹膜炎等)和关节炎为主要病变的疾病。近年来在规模养殖场日趋流行。其血清型有15个以上,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仔猪的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能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可感染2~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月龄的猪,发病率10%~15%。  相似文献   

19.
胃溃疡是猪的常发病之一,规模化猪场也常见。病猪多因胃溃疡引起胃出血造成急性死亡而被发现。本病又称胃溃疡综合症,是特发于猪的一种以胃食道区局限性溃疡为病理特征的胃病。其发病率差异较大,低的约为2%~5%,高的可达15%~25%。多发于生长快的3-8月龄的猪。  相似文献   

20.
猪喘气病亦称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性肺炎。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发病率可达50%~80%,患猪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10%~20%,为营养消耗性疾病。尤其在集约化猪场中,猪肺炎支原体作为呼吸道综合症的主要激发者,与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可促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近年来,笔者使用支原净加金霉素防治猪喘气病,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发病的基本情况 湘潭某猪场饲养繁殖母猪550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