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面肥依尔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肥依尔是根据马铃薯营养需求而研制出的一种专用型叶面肥.在马铃薯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喷施依尔后,植株生长健壮,叶厚而绿,根系发达.单薯重、单株薯重、淀粉含量及大中薯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科学施用基肥,适当喷施叶面肥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植株后期的生长发育。为探索减施磷钾基肥喷施叶面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一次性施入基肥的常规施肥量(CK)、80%磷钾基肥+喷施叶面肥2次(T1)、80%磷钾基肥+清水对照(T2)、60%磷钾基肥+喷施叶面肥2次(T3)、60%磷钾基肥+清水对照(T4),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株高、茎粗、LAI、SPAD值及块茎产量影响。与CK相比,T1处理各项指标表现较好,其中株高、LAI、SPAD值、商品薯率和产量均为最佳,茎粗、单株薯重和单株结薯数则CK表现最佳,T1为其次,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经济效益方面虽然T1处理成本投入升高,但净产值也有所增加,比CK处理高出8.06%,理论上增加收入262元/667m2,这对生产者意义重大。所以,该施肥方式可以作为马铃薯减肥增效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叶面调控对马铃薯微型薯结薯的影响,以丽薯6号和云薯505为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设2种叶面肥和2种植物生长激素处理(叶面肥设2个浓度,植物生长激素设1个浓度)。结果表明:在叶面肥调控中,促进丽薯6号、云薯505微型薯结薯的最佳处理分别是浓度1 g/L的花多多和浓度1 g/L的K_2SO_4,2种叶面肥均能够显著增加2 g以上及2 g以下薯块数量。植物生长激素调控中,浓度5 mg/L的ABA显著提高了丽薯6号、云薯505的2 g以上微型薯结薯数;浓度5 mg/L的6-BA显著增加了2 g以下云薯505的结薯数,而丽薯6号的2 g以下结薯数减少。在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叶面调控方案能够提高单株结薯数。  相似文献   

4.
山区马铃薯东农303留种途径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山秋种是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具体表现在植株粗壮,地上与地下部比重高,大薯数多,单株薯重和单薯重高等。因此,利用南方山区开展马铃薯秋繁留种,就近解决种源,保持良种特性,减少退化,扩大马铃薯生产,提高良种覆盖率,是一条就地留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5,(5):278-282
为了确定陇中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氯化钾的合理用量,于2010年在甘肃兰州和定西两地进行了不同氯化钾施用量试验,测定了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烂薯率和薯块产量,分析了不同用量下马铃薯品质。结果表明,在施N 120 kg/hm2和P2O5 60 kg/hm2的基础上,K2O用量在0~84 kg/hm2的范围内,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和薯块产量以及马铃薯干物质、粗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不断提高,而烂薯率明显减小,维生素C含量不断下降;且在钾肥施入量为84 kg/hm2时,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和薯块产量以及马铃薯干物质、粗淀粉含量最高,而烂薯率最低。因此,甘肃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在施纯N 120 kg/hm2和P2O5 60 kg/hm2条件下,氯化钾适宜用量为K2O 36~84 kg/hm2。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03’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生长调节剂和硼酸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结薯及休眠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硼酸外,其余物质都能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多效唑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植株生长,减少节数效果最为明显;烯效唑和B9可以显著提高微型薯的结薯数、有效薯数和总薯重,但对有效薯率和平均单薯重影响不大;但从处理后微型薯的休眠期看,烯效唑和多效唑能明显延长薯块的休眠期,而B9对微型薯的休眠期没有明显影响,由此说明,设施隔离的微型薯生产过程中,B9具有较好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种薯切块与小种薯播种栽培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节约用种量考虑 ,生产中常采用种薯切块的方法种植马铃薯。但由于消毒不严 ,一些病害易通过切刀传播 ,引起马铃薯发病 ,造成产量下降。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时 ,采用小整薯播种不但可以避免病害传播 ,而且还可以起到抗旱保苗 ,保证苗齐苗壮的作用 ,从而提高产量。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供各地参考。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东农303。4个薯块重500g的为大薯 ,7个重500g的为中薯 ,14个重500g的为小薯 ,各选取25kg作为试验材料。大薯切成4块 ,中薯切成2块 ,小薯不切。切块种薯用草木灰涂抹切口 ,以…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达州市马铃薯生产在自然环境,生态区域,科技支撑,良繁基地和扩种面积等方面的优势,但存在着种薯质量差,管理粗放,疫病为害重,脱毒薯推广慢,加工利用率低等问题;而马铃薯因增产潜力大,比较效益高,种植简便,用途广泛而在达州的发展前景广阔;建议通过调整规划,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脱毒薯应用,发展加工与销售,加大支持力度等途径,促进达州市马铃薯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9.
白糖浓度及光照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铃薯脱毒苗直接在三角瓶中诱导马铃薯结薯,试图在更少的空间和更短的时间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薯,以便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获得高质量的原原种。本试验在6 mg.L-1 6-BA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试管薯,通过对不同白糖浓度、不同光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黑暗条件对试管薯形成、结薯数和平均单薯重有促进作用;培养基中加入100 g.L-1的白糖明显提前试管薯形成期,显著增加结薯数和单薯重。  相似文献   

10.
1 前 言脱毒后的种薯,在继代繁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重新感染病毒,逐年积累加重,最后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在脱毒薯继代扩繁中,能否控制和减轻病毒侵染,在最短的时间内繁殖出大量可以满足大田生产的优良种薯,是充分发挥脱毒马铃薯增产潜力的关键。本试验是1998年在宣威市农技中心东山马铃薯基地进行,对7个不同规格的脱毒种薯进行切芽快繁比较,目的是对各规格种薯在快繁使用中提出比较合理的意见,为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依据。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材料“合作88”脱毒薯不同规格种薯,平均单薯重是336…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平衡施肥及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甘肃高海拔干旱区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马铃薯产量为35 350 kg.hm-2,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2倍,配施钾肥马铃薯可增产16.7~2 916.7 kg.hm-2,增幅0.1%~9.0%,每千克K2O可增收马铃薯0.2~19.4 kg,增产增收效益好。施钾后马铃薯薯块数增加29.3%,薯块重增加7.7%,增产以增加穴薯为主,其次是增加薯块重,同时马铃薯品质也有较大改善。试验表明,在施入适量有机肥和氮磷基础上,高产高效的K2O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2.
适宜宁南山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大白花生长整齐,幼苗生长势强,生长繁茂,主茎高60~70cm,淡绿色,花白色.结薯集中,单株薯重0.7kg,单株结薯4.6个,块茎大而整齐.薯型椭圆形,薯皮光滑、白色,薯肉白色,芽眼深.淀粉含量21.56%.抗旱、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春夏季连旱是严重制约靖远县旱作区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利用田间地头的集雨水窖,用少量的水保障砂田马铃薯的生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旱作区砂田马铃薯高产稳产的目的,引进注水补灌技术,利用地头的集雨水窖开展注水补灌次数对砂田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注水3次产量最高,达30 870 kg/hm~2,增产率49.89%,注水2次增产率33.50%,注水1次增产率23.89%;马铃薯注水3次单株鲜薯数、单株鲜薯重、单株商品薯数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马铃薯单株商品薯重注水3次最高为0.59 kg,注水2次为0.53 kg,注水1次为0.49 kg,不注水的为0.34 kg。商品薯率、经济效益随着注水补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注水补灌是砂田马铃薯抗旱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必速灭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网棚条件下,进行了必速灭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必速灭可以显著地降低微型薯疮痂病感病率,降低病情指数,减轻疮痂病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中的危害,而且促进了马铃薯扦插苗苗期的生长,提高了扦插苗的存活率、单株产量、小区收获产量和单株薯重。  相似文献   

15.
因病毒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而试管薯是脱毒种薯生产的首要环节。然而,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试管薯形成能力差异较大,阻碍了试管薯的应用。比较了4个杂交组合后代共222个基因型材料(Solanum tuberosum L.)在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诱导条件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结果显示,4个组合在结薯方式、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受亲本遗传基础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比较各个组合内不同基因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发现组合内差异大于组合间差异,差异程度也因组合而异。此外,基于SSR分子标记与试管薯形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组合中与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相关的遗传位点差异明显。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仅存在个别共有位点,同一组合中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则因组合而异。结果从群体层面上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基础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决定性影响,为马铃薯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70年代,就用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得到了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并成功地获得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开始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和推广。实践证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体系,是建立在基于解决优良品种种性退化,并大面积推广健康优良品种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技术措施。其所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增产效果很好,一般增产30%以上,但是,由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较高,而马铃薯的产区又大多是贫困的冷凉地区。马铃薯种植户难于接受脱毒马铃薯的昂贵价格,这就限制了脱毒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我们根据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农业的生产机制和技术水平,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云南省实情的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高效生产技术。这套生产技术的应用将使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促进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晋西南山区川水地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晋西南山区川水地覆膜种植的马铃薯主栽品种费乌瑞它进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每公顷密度在53 892~89 820株范围内,其单株商品薯数、单株薯重、单株商品薯重、小区产量、小区商品薯产量存在显著与极显著差异;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差异;小区产量以每公顷76 989株最高,小区商品薯产量以每公顷67 365株最高,而在生产实际中,追求更多的是商品薯产量,所以,该区域的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覆膜种植以每公顷67 365株的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18.
山区马铃薯东农303留种途径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山秋种是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具体表现在植株粗壮,地上与地下部比重高,大薯数多,单株重和单薯重高等。因此,利用南方山区开展马铃薯秋繁留种,就近解决种源,保持良种特性,减少退化,扩大马铃薯生产,提高良种覆盖率,是一条就地留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脱毒马铃薯小种薯的高效繁育方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防虫网隔离匍匐茎的脱毒马铃薯小种薯高效繁育方法:马铃薯播种在防虫网上,用少量基质覆盖种薯,上覆银-黑双色地膜,马铃薯匍匐茎生长在双色地膜与防虫网之间所形成的黑暗、潮湿空间中,形成类似雾培法的环境条件。播后45d,单株产生82个匍匐茎顶端,经5次采收,单株结薯数可达59.2个,平均薯重10.7g,大大提高脱毒马铃薯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20.
1 前 言山西中南部限制马铃薯复播面积的主要原因是无优质种薯。北部种薯区因早熟马铃薯上市早、价格高,优质种薯被当作商品薯食用,加上早熟马铃薯种薯贮藏时间长,损耗大,种薯价格相应提高,农民无法接受。解决早熟马铃薯留种困难的方法是夏播育苗移栽留种。据杨孝楫、何廷飞等研究,夏播、育苗留种技术有增加产量,减缓退化,减少病害的作用〔1,2〕。山西北部在7月15日左右春麦收获后,移栽优质薯苗,每667m2可产种薯750~1000kg,这就为扩大早熟马铃薯及其复播面积,提供了种源,同时开辟了一条经济有效的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