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海湖裸鲤人工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是裸鲤苗种人工培育和增殖放流的基础。王基琳 ( 1975 )报道青海湖裸鲤幼鱼是杂食性的为依据 ,裸鲤仔鱼的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试验我们在1996、 1997年以鱼粉、血粉、菜籽饼、豆饼和鸡蛋黄为主体原料 ,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表述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从布哈河运回亲鱼 ,在西宁进行人工繁殖 ,获得鱼苗。鱼苗出膜 10天后 ,卵黄囊全部吸收完 ,利用 2 0× 0 4× 0 3米的水槽9组 ,各槽放入 5 0 0尾鱼苗 ,分别使用人工配制的开口饵料饲喂。测量试验鱼的初始体长平均为 1 35cm ,初始体重 (干重 )平…  相似文献   

2.
鲤鱼系列化配合饲料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鲤鱼系列化配合饲料在池塘中应用的试验结果。用鲤鱼微粒开口饲料培育鲤鱼苗的效果明显好干豆浆。鲤鱼种饲料获平均亩产1137.4公斤;饵料系数为1.44。其中,产量最高池塘亩产2095.6公斤。鲤成鱼饲料获平均亩净产1085.3公斤;饵料系数为1.72。  相似文献   

3.
罗马尼亚饲养的鲤有两个品种,北方养鳞鲤,南方养镜鲤。鲤苗绝大部分用自然繁殖法取得,只有10%来自人工授精。鱼苗一股都在原产卵池中用国产开口饵料先饲养14-21天,长成乌仔后再以8~10万尾/公顷(5300-6700尾/亩)的密度转入鱼种池继续培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集约化养鱼生产的发展,大规格鱼种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摸索出网箱培育鲤鱼种高产低耗的规律,为水库发展大规模网箱养鲤提供大量鱼种.1986年我们在蓬溪县寸塘口水库进行了网箱培育鲤鱼种的生产性试验。775平方米网箱,放养鲤鱼种36.415万尾,1196公斤,经50~113天饲养,产大规格鲤鱼种9325.25公斤,平均饵料系数为1.87,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我们试用鸡蛋粉、乳制品、肉骨粉及血粉作鲤鱼苗的开口饵料,采用这些饵料都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根据鲤鱼苗早期个体发育的营养生理特点,我们采用完全不同于过去的饵料配方。鲤鱼苗营养生理特点是出膜4—5天体内消化酶的活性很低,不能分解和吸收难以消化的饵料,因此,为保证鲤鱼苗人工饵料的高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年我们对鲤仔鱼的开食饵料作过多种试验,都是以动物性蛋白为主的。采用这些配合饵料都没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改变鲤仔有的开食饵料,主要靠添加其它一些质量好的饵料配合剂,考虑到鲤仔鱼个体发育早期段阶的生理消化特点:4—5日龄的鲤仔鱼消化酶的活性很低。很明显,分解和消化所吃食物的能力是不强的。因此,为了保证鲤仔鱼人工饵料的高效能,应含有必要数量的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苏联国家江湖渔业研究所研制成功饲养鲤苗全价配合开口饵料。饵养料成份百分比:蛋白质45 —55,脂肪2—3,碳水化合物20—25,矿物质8—9,每公斤饵量含热量2800—2850千卡。保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封闭循环过滤式鲤繁育的工艺流程及设施;鲤亲鱼不经培育的早繁及孵化方法;鲤乌仔头的培育及开口饵料的解决办法;并用多级综合处理的方法解决水质净化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可使吉林省鲤产卵期由5月下旬提前到4月下旬。  相似文献   

9.
王振宇 《内陆水产》2009,(6):47-47,49
从乌鳢人工繁殖的经验看出乌鳢催产孵化较易,但鱼苗培育难、工作量大而细致,特别在仔鱼出膜4—5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时候不解决好开口饵料则成活率低。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乌鳢苗主要开口饵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乌鳢苗生长发育所需的一切氨基酸、脂肪和钙质,其数量、质量能否保证供应,是提高乌鳢苗成活率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现将池塘培育乌鳢苗开口饵料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鳜鱼为肉食性名贵鱼类 ,其苗种培育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的难题。笔者从事鳜鱼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育苗十余年 ,体会到要提高鳜鱼育苗成活率 ,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鳜苗开口培育 鳜鱼苗胚胎发育至卵黄囊消失 ,刚一平游就必须捕食适口饵料鱼。因此 ,同步繁殖开口饵料鱼成为育苗成败的关键。一般采用团头鲂作鳜鱼的开口饵料 ,在鳜鱼催产后 1 2h即同步催产团头鲂。这样 ,鳜鱼苗平游时 ,脱膜不久的团头鲂苗恰好成为鳜鱼苗适宜的开口饵料。因鳜鱼苗平游及开口持续 3 0h左右 ,开口饵料的投喂应在环道中进行 2~ 3d ,日饵量为鳜鱼苗的 8~ 1 0倍 ,以增…  相似文献   

11.
1986—1987年在金斗水库利用网箱试养罗非鱼670m~2,鲤50m~2,高产箱罗非鱼242kg/m~2,鲤177kg/m~2。平均饵料系数1.9,成本2.79元/kg,总获利10.8万元。试验对密度、规格与个体生长、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展网箱投饵养殖事业,我们于1981年和1982年在湖北省黄冈地区自莲河水库进行了网箱投饵养鲤高产试验。试验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成本为主,同时还对饵料配方、饵料加工工艺、投饵方法、投饵率、鲤鱼品种选择及其放养密度、水体环境变化与鱼摄食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现将高产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瑞明 《淡水渔业》1999,29(10):28-30
出膜3-7日龄的鳜鱼苗处于开口期,其能否顺利摄食第一口至关重要。在开口期培育中,饵料鱼苗的体高、游泳能力、体型与鳜鱼苗的口裂宽要相适应,以团头鲂或鳊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苗最好;同时探讨了开口期培育的培育方式与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产试验,分析了鳜鱼苗开口饵料(鳊)的配置方式和催产时间以及鳜鱼苗阶段的疾病防治。鳊的催产在水温23℃时一般宜在鳜产卵后40小时进行。福尔马林和食盐对寄生在鳜鱼苗体表上的车轮虫和斜管虫以及鱼苗体表的杂质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丰鲤是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的杂交第一代,它生产快、产量高、肉质好、适应性强,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我们于1986年5月至1987年2月在琼海县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鱼塘面积6亩,平均水深1.3米,  相似文献   

16.
摇蚊幼虫是多种经济鱼类的优良饵料,浮游阶段时,不少幼鱼可摄取,转入底栖时则是底层鱼类,鲤、鲫、青鱼等的佳饵。目前尚未见其影响或危害鱼类的报道。笔者在1983年5月上旬,发现本场203号池岳鲤。苗(体长13毫米-20毫米)死亡甚多,经检查试验证明是气泡病及猎食性摇蚊幼虫(以下简称幼虫)综合引起的结果。因此,我们进行了幼虫对培育鱼苗的影响及防治方法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泥鳅鱼苗开口饵料及其投喂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口饵料种类及其投喂方式是影响泥鳅鱼苗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试验选取了轮虫、蛋黄及单细胞藻类作为泥鳅幼鱼的开口饵料。通过不同组合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以轮虫为主要饵料并补充适当的蛋黄和小球藻,同时需要注意适合的充气条件和投喂方式,可以获得稳定的泥鳅苗种成活率和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8.
建鲤夏花高密度培育技术近年来,建鲤养殖在我县发展迅速,为解决苗种供不应求矛盾,我们于1992年4月在沙县淡水养殖场进行了建鲤夏花鱼种高密度培育试验,在两口面积共3.8亩的池塘中放养建鲤苗100万尾,每亩放养密度为26.3万尾,经22天的饲养,规格达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冬季培育鲤鱼苗的饲料问题,从1981年冬开始,对鲤鱼苗的人工饲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83年初研制成功“5号”人工开口饲料。用这种饲料直接喂养鲤鱼苗,可使其成活及正常生长。在鱼苗放养密度分别为20万尾/米。和10万尾,米^2,水中不合饵料生物的条件下,经过15天饲养,鱼苗体长分别可达到11—13毫米,体重可达15—22毫克,成活率为77—97%.5号饲料的成份为:粗蛋白36.7%,粗脂肪5.5%,粗纤维1.8%,水分8%,灰分19.0%,碳水化合物29%。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网箱养殖商品鲤的较适放养规格、密度和饲料配方及饲养管理技术,1986年抚顺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网箱养鲤试验项目,与辽宁省水电厅、大伙房水库水产养殖场联合在大伙房水库进行了网箱养鲤试验,并结合指导大伙房水库养殖场的网箱养鲤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