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是中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由于不同类型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程度不同,影响玉米螟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器官对玉米螟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也不相同。笔者在室内研究了高油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等的不同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在不同生育期的组织器官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不同。高油玉米298的心叶组织最适合玉米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而心叶期抗螟品种邢抗2号和的心叶不利于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高油玉米、甜单8号和白糯4号的雄穗上存活率高,幼虫体重较重,而在邢抗2号雄穗上的存活率和幼虫体重最低。甜单8号玉米苞叶总体上比较适合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白糯4号和邢抗2号的苞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甜单8号、农大108和高油298的花丝适宜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超甜2号和邢抗2号2个品种的花丝对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有不利影响。超甜2号玉米的穗轴适宜玉米螟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甜单8号和白糯4号穗轴上取食存活率和化蛹率高,但蛹重较轻。邢抗2号穗轴对玉米螟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在邢抗2号和农大108籽粒上取食同特用玉米籽粒上取食的幼虫相比,其幼虫体重显著或极显著低,幼虫发育历期极显著长,说明特用玉米籽粒比普通玉米的籽粒更适合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甜玉米、糯玉米等特用玉米中,不同组织器官对亚洲玉米螟有一定程度的抗性,可以通过抗螟品种筛选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对玉米制种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梅 《种子科技》2005,23(2):111-112
1玉米螟的危害特点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玉米钻心虫".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它的食性复杂,危害寄主种类达200种以上.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谷子、高粱、水稻、棉花等,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3.
黄萍 《种子科技》2023,(20):114-116
玉米种植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病虫害,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以玉米螟为例,主要介绍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螟的为害情况、发生条件、发生规律,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从农业性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让玉米生产单位、种植户了解玉米螟为害情况,并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把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穗期和花粒期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蚜虫等。玉米螟又叫钻心虫,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春玉米受害减产10%左右,夏秋玉米减产20%~30%。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茎秆、穗轴、根茬中越冬,春天化蛹,蛹变成蛾(成虫),卵产在生长比较旺盛植株的叶片背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笔者获悉,目前北方春玉米主产区大部处于苗期生长阶段,长势良好,为一代玉米螟发生和为害提供了有利的寄主条件。6月北方春玉米产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量多在50100毫米,春玉米主产区大部气象条件对玉米螟发生发展较为有利。6月中下旬,北方玉米螟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期,下旬春玉米将进入拔节阶段,北方春玉米主产区除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玉米螟发生偏轻  相似文献   

6.
制种田玉米螟的综合防治辽宁省种子管理站(沈阳110034)李洪建张野田玉米螟是玉米制种田的主要虫害。在玉米全生育过程、种子收获晾晒期间都可产生危害。了解掌握玉米螟发生规律,有效地进行防治,对提高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危害特点玉米螟主要以幼...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螟是虞城县夏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以2代、3代为害严重,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为害高粱、棉花、水稻、麻类、辣椒等作物,一般春玉米受害后减产10%,夏玉米减产20%~30%。近几年玉米螟在该县的发生为害程度和冬前调查玉米螟百株平均活虫量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霍城垦区玉米制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受气候、生产管理、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玉米螟的发生量及造成的危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章简述了霍城垦区玉米螟在玉米制种田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分析了玉米螟偏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玉米幼苗产生抗性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玉米幼苗在4种浓度的外源MeJA处理后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情况,并利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饲喂MeJA处理后的玉米幼苗对次代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外源MeJA诱导的玉米幼苗后,亚洲玉米螟幼虫死亡率增加,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除了100 μmol/L MeJA处理组蛹重高于对照外,其他处理亚洲玉米螟体重与蛹重均降低,影响程度与MeJA的浓度有关。225 μmol/L MeJA诱导处理后的玉米幼苗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影响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幼虫历期长了5.41天,成虫寿命减少1.33天,产卵量减少3.6头。MeJA的诱导抗性显著影响了亚洲玉米螟幼虫对玉米幼苗的取食,100 μmol/L和225 μmol/L MeJA处理组与对照组虫体体重相差3.29~6.86 mg,达到统计学差异,生长抑制率达28.34%~59.09%。对次代种群的影响表现在净生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降低,内禀增长率(rm)由0.0725降至0.0502,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较对照显著延长。这些结果表明MeJA处理玉米幼苗能够降低亚洲玉米螟的发育速率,这将对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玉米穗腐病与蛀穗螟虫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蛀穗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年份,玉米果穗受玉米螟为害后比未受危害的玉米穗腐病显著严重,玉米螟蛀穗造成的穗腐病菌危害百分率远大于其它因素,但对穗腐病菌的抗病性仍然是影响穗腐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几乎每年都在玉米上造成严重危害。它是一种喜温暖高湿环境的虫害。今年江南一带雨水来得早、湿度大、气温偏高,对玉米螟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另外,每年夏玉米播种期拉得长,更有利于其发生与危害,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发生危害特点。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为玉米常见多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害发生基数、玉米种植制度和品种布局,结合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7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植物保护站印发了《玉米病虫害前期发生概况及中后期发生趋势预报》(植保情况2013年第12期)文件,预计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仅玉米螟中等发生,7月下旬8月底为各种病虫为害盛期,发生面积654万亩次。1.玉米螟一代玉米螟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1.91万亩,主要发生区在伊犁;二代玉米螟中等发生,主要发生区为伊犁、昌吉、博乐、塔城和喀什,其中喀什  相似文献   

14.
北方春玉米产区因玉米螟危害,一般年份减产10%。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植保站多年测定:田间玉米螟危害株率30%时,产量损失率为8%~10%;危害株率50%时,损失率为10%~15%。据统计,仅吉林省每年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产量5亿kg以上,因此了解玉米螟发展态势及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玉米籽粒产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茎秆倒伏和欧洲玉米螟(Oatrinia nubialalis;ECB)危害的影响。欧洲玉米螟会影响茎秆倒伏,同时会通过生理效应直接引起减产,而这些生理效应会降低植株生产和转送光合产物的能力。尽管在改良植株的支撑能力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茎秆倒伏仍然是—个主要问题,并且茎秆倒伏抗性育种仍然是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是宁城县玉米上的主要害虫.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残存秸秆的增多,玉米螟在全县发生逐年加重.据1995年在城关、大明、双庙等10个乡镇调查,玉米螟钻蛀率为74%~85%,平均减产17.4%,最高减产22.6%.为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从1996年开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笔者从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高压汞灯进行诱杀玉米螟试验、示范.通过4年的应用,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县玉米螟发生严重,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为探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201 1年我们开展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为全县玉米田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赤眼蜂蜂卡(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植保室提供).1.2玉米品种绥玉7、吉单519、绿单1号.  相似文献   

18.
<正>非洲和英国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玉米螟害虫生态防控方法,它可有效控制玉米螟,而无需使用农药。来自内罗毕和英国的科学家发现在肯尼亚当地一些源自南美的本地玉米品种对害虫具有完善的抵御能力,这些玉米能产生一种能引诱生物的挥发性物质,能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春季全省各测报站对玉米螟冬后基数、存活情况及灯下越冬代蛾量调查,结合春玉米种植生长情况和未来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预计今年一代玉米螟总体为中等发生,中部玉米主产区、忻定原盆地甜(糯)玉米集中种植区以及南部部分春玉米产区偏重  相似文献   

20.
杨丛 《种子世界》2012,(7):17-18
哈尔滨市呼兰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在9.33万hm2以上,玉米是呼兰区的主栽作物之一。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年发生面积较大,常年减产玉米5%~15%,重发生年可减产30%左右。为了找出航空作业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呼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课题组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用镇沈八村开展了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利用航空作业防治玉米螟虫害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