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高大平房仓吊顶,结合粮堆合理通风,压实粮面,掌握时机早密封,进行准低温储粮,可以使粮堆温度保持在15℃以下,实现粮食的低温储藏。  相似文献   

2.
在高大平房仓中采取隔热保冷措施,结合粮堆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对储粮实施低温储藏,使粮堆平均温度保持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3.
低温储粮技术是指将平均粮温控制在低温(15℃)或准低温(20℃)以下进行储藏的一种技术。目前国内仓内内循环低温(准低温)储粮主要是利用压人式内循环通风,将粮堆表层粮温较高的空气直接压入粮堆底层,由于温差过大,容易引起底层结露。本试验利用山墙风机及吸出式环流熏蒸设备进行内循环通风,从而很好地平衡了仓内粮温,防止了结露,实现了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冬季粮食入库时的自然低温,采用粮面覆盖密闭等手段控制粮堆温度和仓内温度,可使粮食在低温状态下安全储藏,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5.
在粮堆对立两侧分别设置25℃-30℃、20℃-30℃、20℃-35℃、30℃-30℃温度梯度,观察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成虫在粮堆中的迁移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成虫在一定粮堆温度梯度内的分布趋向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p0.05)。米象除了在粮堆温度梯度25℃~30℃下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外,与赤拟谷盗在一定温差的粮堆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趋温性,谷蠹在粮堆温度20℃~30℃范围内趋向于聚集在粮温较低的区域,粮堆温度大于30℃时趋向于聚集在粮温较高的区域。降温后,谷蠹受低温影响停留在粮堆外围区域,赤拟谷盗没有明显趋势,米象趋向迁移到温度较高的粮堆中心。  相似文献   

6.
仓内膜下环流低温储粮技术是将机械通风技术与隔热密闭技术有机结合,在夏季高温季节将粮堆内蓄存的冷源利用粮堆内的通风管道进行膜下环流均衡通风,使粮堆各部位粮温达到基本平衡,达到降低表层粮温,将仓内粮堆平均粮温控制在15℃以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机械通风降温后的平房仓采用防虫磷拌糠压盖密闭处理。结果表明:炎热夏季平均粮温可控制在20℃以下,特别是新建高大平房仓在最炎热的7-8月间,平均粮温始终可控在17℃以下,能长期保持粮堆低温环境、防止虫害感染、减少外界环境对粮堆的影响、防止结露和延缓粮食品质陈化。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地区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模式进行探讨,充分利用冬季的自然条件,采用轴流风机缓速降温,做好保冷工作,能保证粮堆86%的粮食温度常年保持在20℃以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低温储粮可以有效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减少储粮损失,是绿色粮食储藏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开发仓墙动静态隔热控温储粮系统,利用空调制冷,有效控制粮堆四周粮温上升,为实现全仓低温储粮探索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低温储粮可有效延缓粮食品质下降、抑制害虫危害、减少粮食损失损耗。但高大平房仓仓顶隔热性能差,盛夏初秋仓温高,粮堆表层、上层粮温上升快。为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湖北中储粮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汉川直属库采取屋面喷水降拱温,粮面覆盖隔仓温等综合控温技术,将表层粮温控制在25℃、平均粮温控制在准低温以下,增强了中央储备粮的储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粮仓反光隔热改善低温储粮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新型反光隔热涂料处理仓房屋面和向阳墙面,试验表明:该涂料具有一定的反光隔热效果,能够明显延缓高温季节粮堆温度上升,提高低温储粮的效果,缩小粮堆冷热边界的温差值,提高储粮的稳定性。另外,该涂料还有防止墙面涂料龟裂的作用,保持墙面完整。  相似文献   

12.
气象条件中的温度是造成黑龙江省农户自储粮发生霉变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温度对农户粮食存储的影响,通过实时监测玉米和水稻粮堆内的温度并与气象站温度进行对比,以及对2011—2020年近10 a内48 h温度的变幅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气象站温度与水稻粮温变化规律不同,气象站温度变幅大,粮温变幅小,呈斜线缓慢下降,且两者相关性不大,R为0.821,粮温变化滞后于气象站温度变化约14 d,粮温随着气温的增高而增高,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粮温达到15℃时,气象站温度达30℃;气象站温度与玉米粮温变化规律一致,差异较小,相关性较大,R达0.957,粮温变化滞后于气象站温度约2 h,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粮温达到15℃时,气象站温度为16℃;农户自储粮温度气象服务指标为气温大于0℃,防结露指标为最高(最低)温度48 h升(降)温幅度达8℃。农户自储粮气象服务温度指标,对提供精准的农户粮食存储气象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蛭石压盖粮面安全储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面压盖储粮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储粮温度的上升幅度,我库在13号仓采用蛭石进行粮面压盖试验,试验仓的表层粮温和最高温度比对照仓低5~7℃,能使粮堆长期保持低温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粮堆的自身呼吸作用降氧,使粮堆处于低氧状态。采用膜下磷化氢低剂量(3 g/m)投药,使粮堆内长期保持有效磷化氢浓度,达到了“三低”储粮环境,起到了隔热保冷,防止害虫繁衍,减少对粮食的污染和延缓粮食品质陈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光隔热涂料处理平房仓仓顶屋面,通过与未处理的平房仓进行温度对比,结果得出:反光隔热涂料具有一定的隔热降温效果,铺设反光隔热材料平房仓内粮堆上层温度较未铺设仓房低大约6℃,能够很好地实现粮食的低温储藏,增加储藏粮堆的稳定性,对保障粮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温储粮和保水通风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库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并辅以屋面涂刷隔热反光涂料,门窗、通风口隔热密闭相结合的技术方法,使低温储藏的粮堆平均温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下,准低温储藏的粮堆平均温度始终保持在20℃以下,在当前保管期间内水分减量控制在1%以内,保持了粮食品质,延缓了粮食陈化,初步达到了保质增效,绿色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微电脑定时控制的井水屋面喷水控温储粮的基础上,通过加装温控仪及仓内热敏探头等组件,形成温控全自动井水屋面喷淋系统。达到节约水、电资源,智能化控制仓温,使粮堆低温保冷、安全度夏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低温储粮综合技术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低温储粮综合技术是太阳热反射涂料的应用技术,仓内环流调节粮堆温工技术及提高仓房气密性技术集为一体的综合储粮技术,在高大平房仓密必达到一定要求后,用太阳热反射涂料对仓顶进行表面处理,当夏季气温最高时试验仓顶表面温度比对照仓低25℃,大大减少了仓外太阳辐射热对仓房的热能传递,改善了仓内的储粮环境,基本实现了准低温储粮,利用环流熏蒸装置对高大平房仓内的储粮分阶段进行环流,3天内,定时环流36小时,试验仓仓温下降了4.5℃,上层粮温平均下降了0.9℃,仓底部的粮水分基本无变化,此项试验证明,环流是平衡粮堆内部的温度即利用粮堆内部的自然冷源降低高温区粮温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生态、绿色、健康食品越来越受社会接受,为适应社会需求,粮油保管需改变原有保管方式方法,利用现有科技手段改变储粮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达到安全、绿色储藏。经过分析发现控制储粮温度,适当提高储粮水分,不仅能确保粮食安全绿色储藏,还能有效提高储粮加工品质。我国低温储粮技术规定:"仓内平均粮温在15℃及其以下,最高粮温不超过20℃。"我国低温  相似文献   

19.
利用罗田县地理条件和楠竹资源,在粮堆内安装立体式网络通风系统,有规律地进行自然通风,不但能使储粮温度降到22℃以下,而且还可以均衡储粮温度,抑制害虫的发生,减缓储粮品质劣变速度。该技术投资少、结构简单、易操作管理,既减轻保管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少用化学药剂,减少粮食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保鲜效果,适宜在山区县、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CO2气调储粮技术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进行了粮食在不同CO2气体浓度、不同粮食水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储藏后的粮食真菌区系变化情况、尤其是在粮食水分较高、储藏温度较高的条件下CO2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绵阳CO2气调库粮食真菌的区系变化实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气调储粮方法对水分在15%以内的各种粮食上着生的粮食真菌于15~35℃的温度范围内在较长时间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低水分粮的长期储藏;60%高浓度的CO2对水分在15%~16%的高水分粮于15~25℃温度范围短时间内(品质较差的粮食15天、品质较好的粮食140天左右)有较好的防霉作用,但粮食感官品质有所下降;35%以下浓度的CO2对高水分粮在15~35℃温度范围内均不能较好地抑制粮食真菌的生长,粮食储藏一段时间后就发生霉变;CO2不适宜于高水分粮在常温下的长期储藏,即使是60%以上浓度的CO2也不能很好地抑制高水分粮上着生的引起粮食霉变的储藏性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