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虫食率在5%~10%,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30%~60%。受害豆粒,不但产量降低,而且品质变劣。掌握好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可将虫食率控制在2%~3%以下。  相似文献   

2.
前言 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大豆食心虫在国内的很多地方都有发生,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虫食率在5%-10%,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30%-60%。受害豆粒,不但产量降低,而且品质变劣。掌握好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可将虫食率控制在2%-3%以下。  相似文献   

3.
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内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约为5%~10%,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30%~60%。受害植株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大豆食心虫分布于华东、华北、西北、东北,以东北三省受害最重。此虫为单食性害虫。主要食害大豆,也为害野生大豆及苦参。  相似文献   

4.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人豆荚内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约为5%~10%,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30%~60%。受害植株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5.
大豆食心虫是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为害高油大豆,一般年份虫食率在10%~20%,严重时达30%~40%,严重影响大豆外观品质和发芽率。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2.5%保得乳油是新一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关其防治大豆食心虫效果未见报道,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于2002、2003年做了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我县栽培的主要油料作物,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县有大豆栽培的区域均有大豆食心虫发生,部分地区虫食率达5-10%,造成粮食损失4-15%.如对大豆食心虫进行有效防治,可使虫食率降低15-20%,挽回粮食损失6-13%,提高大豆等级1-2级.  相似文献   

8.
大豆食心虫别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食性单一,主要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等豆科作物,是危害大豆的一种重要害虫。尤其是在大豆结荚鼓粒期,以幼虫钻入豆荚,将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造成大豆破瓣,形成“兔子嘴”。常年虫食率约为10—20%,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50%,最高可达到80%,影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掌握好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将虫食率控制在2%-3%以下。  相似文献   

9.
1、概述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的重要害虫,它以咬食豆粒,虫食豆粒一般年份20%,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质量和出口贸易,因此防治食心虫已成为大豆增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  相似文献   

11.
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食心虫在东北大豆产区有为害加重的趋势,个别年份虫食率达到5 0 %以上。2 0 0 2、2 0 0 3年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进行了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效果与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基本相当,每公顷可节约成本38元,对大豆安全,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的重要害虫,它以咬食豆粒,虫食豆粒一般年份20%,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质量和出口贸易,因此防治食心虫已成为大豆增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 食心虫是我县夏大豆的主要蛀荚害虫。一般年份虫食粒在25~50%,严重的年份虫食粒高达70%,亩减产大豆18~23公斤,且品质变劣。在防治上我们总结了农民“治虫治根本、灭蛾断子孙”的经验,做好观测,掌握成虫活动规律开展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蛀荚害虫之一。我县大豆在一般年份受害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豆籽虫食率高达80%左右,减产50%以上,对发展大豆生产威胁很大。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控制其危害已成为大豆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1978、1979年的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豆食心虫是我县大豆的主要虫害,也是一直伴随大豆栽培历史的虫害。以幼虫蛀入豆荚内食害豆粒危害为主,常年虫食率约为3%~8%,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20%~30%。受害植株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此虫为单食性害虫,主要食害大豆。1.形态特征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别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1)成虫:暗褐色或黄褐色小蛾,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前翅灰、黄、褐色杂生。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具抱握器和显著毛束。  相似文献   

16.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虫食率在5%~10%,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30%~60%。受害豆粒,不但产量降低,而且品质变劣。掌握好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可将虫食率控制在2%~3%以下。大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第二年7月下旬上浮到表土化蛹。7月末8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交尾后在嫩荚上产卵,卵经6~7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在荚上爬行数小时即入荚为害,幼虫期20~30天,9月份开始脱荚入土。  相似文献   

17.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铁岭地区一般年份虫食率为20%左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 我们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了大豆食心虫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被害作物、农事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扩大利用某些对害虫不利因子,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促进了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6年~1989年在大豆田开展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试验、示范。放蜂36000余亩,虫卵校正寄生率平均达56.49%,大豆子粒虫食粒率平均降低64.88%。大豆田放蜂以田间食心虫产卵始期开始放第一次蜂为宜,共放蜂三次,各次间隔5~6天,每次放蜂每亩设5个放蜂点,三次放蜂量依次为5000头、5000头和10000头。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食心虫是我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受害大豆形成"虫口豆",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年份虫食率可达10%左右,发生严重年份可达30-40%。  相似文献   

20.
大豆食心虫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等地都有发生,幼虫蛀人豆荚咬食豆粒,被害豆粒形成虫孔、破瓣或整个豆粒被食光,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受害轻重的程度与地区、年度及大豆品种之间关系密切.一般年份减产10%~20%,严重年份减产高达3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