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盐碱地上北美海棠叶柄解剖结构差异,分析其耐盐性和耐旱性,本文以‘冬红’‘舞美’‘亚当’‘喜洋洋’等8个北美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解剖结构。结果显示:‘绚丽’(7.57μm)叶柄的角质层最厚,‘舞美’(5.12μm)的最薄;‘亚当’(426.05μm)叶柄的韧皮部厚度最大,‘红宝石’(312.47μm)的最小;‘亚当’(416.28μm)叶柄的木质部最大,‘红宝石’(267.00μm)的最小;‘冬红’(415.10个)的木质部导管个数最多,‘舞美’(333.45个)的最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耐旱耐盐性方面‘亚当’(0.784μm)‘绚丽’(0.757μm)‘冬红’(0.721μm)最强;‘凯尔斯’(0.650μm)其次,‘王族’(0.371μm)和‘喜洋洋’(0.328μm)较差;‘舞美’(0.078μm)和‘红宝石’(0.025μm)最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杨桃的品种鉴定及果树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及显微照相方法,对3个杨桃品种(秤锤杨桃、蜜丝杨桃、红杨桃)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杨桃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有两端具尾、一端具尾和无尾3种类型;导管分子平均长度为328.88~366.09μm,平均宽度为44.61~52.43μm;端壁多数为单穿孔板;壁上纹孔式以互列-对列混合纹孔式为主。[结论]杨桃导管分子的多数特征表现为导管分子系统演化过程中较为进化的特征,但也存在导管两端或一端有尾、端壁倾斜等较为原始的性状;杨桃导管分子的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相一致,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也与导管分子结构差异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一年生和二年生茎的横切面形态解剖特征.结果表明,山茱萸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外壁乳头状剧烈增厚约1~1.5 μm,且外方被发达的角质层;皮层发达,且具有大量的厚角组织;髓发达,环髓带明显.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主要特征体现在年轮线不明显,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均表现出山茱萸对旱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相似文献   

4.
四川苏铁(Cycas szechuanensis)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苏铁(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K Fu)根、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3部分组成,未见明显的中柱鞘和内皮层,具二原型木质部,皮层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晶体;茎具大量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中有明显的分泌腔,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维管束呈环形排列或散布在薄壁组织中;叶柄的基本组织中具有裂生分泌腔,5~8束维管束呈弧形排列或散布在薄壁组织中;羽片叶上表皮的角质层厚,气孔分布在下表皮,有小叶脉产生.根、茎、叶木质部中的管胞主要是螺纹和孔纹管胞,有少量纤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南省极小种群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解剖结构特征与水分运输机制,为该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石蜡切片方法,研究海南假韶子根、茎、叶、气生根结构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海南假韶子叶片为异面叶,叶片分布着较厚的角质层,栅栏组织细胞垂直叶表整齐排列,厚度为66.71μm;海绵组织排列疏松,5~7层细胞。茎部中维管束近两轮环形排列,木质部具有明显的导管,茎木质部不发达,但韧皮部和髓部较为发达。根部皮层发达,占半径的54.7%,维管组织具有较高的木质化,但韧皮部不发达且导管数量较少,其根系储水能力较差。气生根由木栓层、皮层、木质部、韧皮部和髓部组成,木栓层细胞有3~5层,髓部结构较为发达,占半径的34.60%。【结论】海南假韶子具有一定的耐旱结构特征,幼苗不耐高温强光照,适宜在郁闭度中等的林下生长。建议在进行迁地保护时,注意海南假韶子的生境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外周血液中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采用瑞氏染色法研究其形态学特征,并依此分类。结果表明:杂交鲟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占大多数,血栓细胞的数量仅次于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较少,嗜碱性粒细胞未有发现;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平均大小(长径×短径)为(18. 9±1. 7)μm×(16. 8±1. 7)μm,细胞核形态多样;血栓细胞的体积最小,平均大小为(8. 2±1. 2)μm×(6. 5±1. 3)μm,其着色深,一般不单独出现。本试验结果可丰富鱼类血液学研究内容,为鱼类血细胞的分类提供基础数据,并为鱼类病理及免疫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鹿眠宁麻醉保定,采用电刺激采精法对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3头林麝每头采精2次,然后对电刺激采精效果进行分析,检测精液品质,并观察精子外部形态.结果表明:鹿眠宁麻醉剂量(0.041±0.006)mL/kg在林麝上取得较好效果,但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电刺激法采精效果较好,平均电压为(5.4±1.4)V,电刺激至排精所用时间为(24.7±6.4)min,获得精液品质较高且稳定;林麝每次精液量为(0.240±0.056)mL,颜色为乳白色或灰白色,pH值为(7.30±0.24),渗透压为(912.84±71.2)kPa,精子平均密度为(1.79±0.38)亿个/mL,精子平均活率为(81±4)%,精子畸形率为(13.48±4.90)%,精子顶体完整率为(91.20±2.00)%,原生质滴附着率为(21.58±7.11)%;倒置显微镜观察精子形态,精子平均总长为(69.45±3.38)μm,头长为(9.54±0.42)μm,尾部主段为(16.02±0.97)μm,尾部中后段为(42.45±2.25)μm.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物显微镜对牡丹一年生枝条的次生木质部离析材料进行了观察,旨在了解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的导管形态特征,为其生理生态及系统发育的合理解释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牡丹次生木质部具有螺纹、梯纹和孔纹三种类型的导管,穿孔板具有孔状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两种类型,导管端壁的穿孔及尾尖形态多样,孔膜退化比较彻底.不存在明显的导管二态现象,平均长度为1100μm,平均宽度为200μm.牡丹导管形态特征的多样性揭示了其较为复杂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和相对较低的演化地位.  相似文献   

9.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一年生根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和根中央的初生木质部组成,具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包括发达的本质部导管.一年生胡杨茎由周皮、皮层、维管组织和髓组成.一年生灰叶胡杨茎表皮具表皮毛和角质层,表皮下有一层粘液细胞.两种植物的叶为等面叶.具下皮层、发达的栅栏组织、叶脉系统和机械组织.根、茎和叶中具大量粘液细胞.灰叶胡杨根、茎、叶早生结构特征与胡杨相比较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杏、李、樱桃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了其木质部导管细胞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杏、李主要为螺纹导管型,樱桃主要为梯纹导管型;三者的导管细胞均有多层的次生加厚.李导管细胞长度在302.0~340.2μm之间,直径在27.9~32.1μm之间;杏导管细胞平均长度为347.8μm,平均直径为28.3μm;樱桃导管平均长度为374.6μm,平均直径为34.6μm,杏、李、樱桃导管细胞表现了极显著差异,杏、李导管直径明显小于樱桃.揭示了杏、李树较樱桃树抗旱能力强的生理原因,为研究果树抗性生理和果树分类提供了细胞解剖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