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比较5种不同覆盖物(薄膜覆盖,秸秆覆盖,1 cm、2 cm、3 cm生物材料覆盖)与裸地(CK)在每个季节3个不同土层深度(5、20、40 cm)的土壤温度。结果表明:5 cm土层(四个季节)以及20 cm土层(春季和夏季)的土壤温度,薄膜覆盖与裸地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秸秆覆盖,1 cm、2 cm和3 cm生物材料覆盖;40 cm(春季)、20 cm(秋季、冬季)和40 cm(秋季、冬季),5个处理的土壤温度与裸地无明显差异;40 cm(夏季),薄膜覆盖,1 cm、2 cm和3 cm生物材料覆盖,土壤温度与裸地无明显差异,均显著高于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幼龄橡胶园覆盖的材料,以裸地为对照,采用生物材料(厚度分别为3 cm、2 cm、1 cm)、秸秆和薄膜进行2年覆盖,测定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及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量.结果表明:薄膜覆盖与裸地的土壤温度无显著差异,生物材料覆盖和秸秆覆盖在土层5 cm、20 cm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对照;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1 cm生物材料覆盖最好;秸秆覆盖的土壤各养分含量相对较高;秸秆覆盖和1 cm生物材料覆盖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增加量较大,薄膜覆盖的增加量相对较少.秸秆可在幼龄橡胶园中大力推广应用,1 cm生物材料可作为新型覆盖替代物逐步推广,薄膜覆盖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幼龄橡胶园覆盖的材料,以裸地为对照,采用生物材料(厚度分别为3cm、2cm、1cm)、秸秆和薄膜进行2年覆盖,测定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及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量。结果表明:薄膜覆盖与裸地的土壤温度无显著差异,生物材料覆盖和秸秆覆盖在土层5cm、20cm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对照;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1cm生物材料覆盖最好;秸秆覆盖的土壤各养分含量相对较高;秸秆覆盖和1cm生物材料覆盖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增加量较大,薄膜覆盖的增加量相对较少。秸秆可在幼龄橡胶园中大力推广应用,1cm生物材料可作为新型覆盖替代物逐步推广,薄膜覆盖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针对河西走廊气候特征和以漫灌为主的种植结构,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3种农田覆盖材料(白色薄膜、黑色薄膜和玉米秸秆)进行了枸杞田间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温效应以黑色薄膜最好,土壤温度比裸地提高4.04℃,玉米秸秆与裸地无显著差异;保墒效应以白色薄膜最好,在饱和灌溉后的62 d旱期里,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比黑色薄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裸地提高1.1%、5.75%和12.0%;增产效果方面,鲜果产量无显著差异,干果产量玉米秸秆覆盖增产25.3%,白色薄膜覆盖增产23.2%,黑色薄膜无增产效果;干物质积累以玉米秸秆最高,白色薄膜次之,黑色薄膜与裸地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玉米秸秆覆盖栽培具有增强肥力、促进营养物质积累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产生了干物质差异,且土壤水分含量作用大于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对宁夏旱作区土壤性状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通过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麻地膜和秸秆4种材料,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水温、养分状况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0~10cm土层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高1.3℃和2.2℃,而秸秆和麻地膜处理略低于对照;麻地膜和秸秆处理对玉米生育前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的保水保墒效果显著,较对照分别提高38.1%和34.4%,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次之。在麻地膜、秸秆处理下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玉米生育前期,麻地膜、秸秆处理分别比对照提前7d和8d进入大喇叭口期。麻地膜、秸秆处理玉米前期株高及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而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麻地膜和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降温和保水保墒效果,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王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37-8139
[目的]以南疆枣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果园土壤温度和红枣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优地表覆盖模式,为红枣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翻耕覆膜、翻耕秸秆覆盖、翻耕裸地和免耕裸地条件下,对5年骏枣枣园的土壤温度、枣果生长发育、枣果生长动态、枣外观品质进行测量.[结果]0 ~2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翻耕覆膜>翻耕裸地>免耕裸地>翻耕秸秆覆盖.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处理的综合生长量(二次枝长、二次枝粗)高于其他3个处理,促进枣树生长发育.不同覆盖处理措施中,秸秆覆盖下的枣品质最好,覆膜次之.[结论]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措施的效应,秸秆覆盖比较适宜新疆地区红枣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8.
豆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豆麦轮作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翻耕、翻耕秸秆覆盖、旋耕、旋耕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对冬小麦麦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容重、p H值、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0~10 cm和10~2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不同耕作方式在各个土层呈现表层聚集现象;翻耕和旋耕速效钾含量和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秸秆覆盖处理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翻耕和旋耕处理土壤容重和p H值显著高于深松秸秆覆盖处理;深松秸秆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碱性磷酸酶、脲酶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深松秸秆覆盖可作为旱作区适宜的耕作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地土壤氮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设玉米整秸秆带状覆盖(T秸秆)、黑色地膜覆盖(T地膜)和露地平作(T露地)3个处理。测定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马铃薯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秸秆种植带株行间(T秸秆-带上)、秸秆覆盖带下(T秸秆-带下)、地膜下(T地膜)和露地对照(T露地)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和碳氮比的变化。【结果】地膜覆盖较对照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2 a平均提高了22.73%,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降低了10.01%。秸秆带状覆盖较露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全氮两年平均提高了17.32%,速效氮提高了9.41%;能够显著提高0~9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平均提高了45.01%;较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和0~4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  相似文献   

10.
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薄皮甜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以"龙甜一号"甜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有效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其增温效果低于塑料地膜覆盖,保墒性能与塑料地膜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纤维基地膜在甜瓜种植期内完全降解,覆盖栽培可显著抑制杂草生长。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甜瓜株高、茎粗、根干重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对照,与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且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的甜瓜果实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裸地分别提高53.32%、39.14%、21.28%,其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