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口黑鲈养殖技术的突破和提升及养殖模式的转变,促使其经济效益提高,养殖产业不断稳定发展。目前关于大口黑鲈营养生物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在我国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使用尚未普及。长期以来,养殖大口黑鲈都是用直接投喂冰鲜鱼的方式,严重制约养殖业的发展。攻克大口黑鲈人工配合饲料研难关,开发合适的大口黑鲈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一直以来是水产营养研究与饲料企业生产的难题之一。试验主要就国内外有关大口黑鲈营养生物学与配合饲料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综述,为高效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动物的精准营养需求参数对其配合饲料的优化或者开发至关重要。文章概述了大口黑鲈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等主要元素需求以及蛋白源替代研究,对大口黑鲈饲料配制和降低成本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评价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肌肉品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养殖过程中冰鲜组大口黑鲈全程投喂冰鲜杂鱼,饲料组大口黑鲈全程投喂大口黑鲈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在商品鱼上市前,冰鲜组和饲料组各随机采集6尾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再各随机采集6尾用于测定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冰鲜组(0.01≤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高于冰鲜组(P0.01),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低于冰鲜组(P0.01)。冰鲜组大口黑鲈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饲料组(0.01≤P0.05),且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饲料组。饲料组大口黑鲈肌肉中亚油酸(C18∶2)含量极显著高于冰鲜组(P0.01)。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冰鲜组大口黑鲈肌肉营养品质特别是蛋白质品质及氨基酸组成要优于饲料组,且健康状况也优于饲料组,但饲料组大口黑鲈肌肉中亚油酸含量较冰鲜组极显著升高。因此,大口黑鲈的人工配合饲料配方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来满足消费者对大口黑鲈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4.
大口黑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淡水养殖鱼类,养殖效益持续向好,但目前饲料配制技术依然存在诸多瓶颈,制约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文章结合我们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就大口黑鲈养殖存在的问题、营养饲料不合理的危害以及肝脏和肠道健康修复的营养学途径进行初步的阐述,以期为饲料的优化配制和健康养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称大口黑鲈,原产美洲,是近几年来我国养殖量增加最快的品种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加州鲈鱼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开发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加州鲈鱼营养生理研究、饲料配方设计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木薯淀粉水平对全养殖周期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的影响。使用木薯淀粉8%、11%、15%制作3组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将2250尾初始体重46 g的大口黑鲈按照木薯淀粉水平随机分为3组,饲养192 d,期间取样3次,养殖阶段分为63 d(D63)、134 d(D134)、192 d(D192)。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15%木薯淀粉组大口黑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低,其中在D63和D192养殖阶段,显著低于8%木薯淀粉组(P<0.05);11%木薯淀粉组在D63和D134养殖阶段,生长表现与8%木薯淀粉无显著差异(P>0.05),在D192养殖阶段,11%木薯淀粉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8%木薯淀粉组(P<0.05)。整个养殖周期,随着木薯淀粉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饲料系数升高,大口黑鲈脏体比、肝体比和白肝比例升高。综合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等指标,建议350 g以内和350 g以上的大口黑鲈饲料中木薯淀粉的使用量分别不超过11%(饲料淀粉含量11.48%)和8%(饲料淀粉含量9.43%)。  相似文献   

7.
鱼类消化酶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饵料的组成是重要影响因素。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重要淡水鱼养殖品种,但人工饲料一直是制约其养殖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不同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及消化酶恬性的影响,旨在为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俗称加州鲈,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太阳鱼科(Ceutrarchidae)。大口黑鲈于1894年引入我国,由于其具有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温、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养殖的主要淡水鱼品种之一。目前,我国大口黑鲈的年产量已达16万t,大口黑鲈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顺德和南海、江苏吴江和南京、浙江湖州、四川等地。广东大口黑鲈养殖面积已达2600hm2以上,产量占全国的759/6,位列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9.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洲鲈),为肉食性鱼类。该鱼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后繁殖、饲养成功,在生产上得到迅速发展。大口黑鲈肉质鲜美、价高,在养殖生产上已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目前生产上,均投冻鲜鱼或活鱼饲养,每生产1公斤大口黑鲈,需6~7公斤饲料鱼,饲料鱼的蛋白质(16%计)转换效率很低,仅为14~17%。这对于我们动物蛋白饲料资源缺乏的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新饲料蛋白源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本试验用 FS蛋白饲料,对大口黑鲈进行了消化率和饲养生长的试验,具有现实意义。材料与方法1.饲料配方测定 FS 蛋白饲料消化率的配方,参考 Cho(1982)方法,消化率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品质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评定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可行性,以期进一步降低大口黑鲈商品配合饲料的成本.对照组鱼粉选用秘鲁超级蒸汽鱼粉,试验组采用国产山东日照鱼粉替代23%的秘鲁鱼粉.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为(5.02±0.01)g...  相似文献   

11.
大口黑鲈营养研究及配合饲料发展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其养殖技术,尤其是在高产养殖技术已取得较大突破,使大口黑鲈养殖规模和单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但大口黑鲈养殖绝大部分直接投喂下杂鱼,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到大口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使用猪肉粉部分替代鱼粉或鸡肉粉对全养殖周期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的影响。以含20%秘鲁日本级鱼粉和22.6%鸡肉粉为对照组(标记为C),使用猪肉粉8%、16%分别替代鱼粉(分别标记为FM8、FM16)或鸡肉粉(分别标记为PM8、PM16),按照等氮等能原则制作5组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将2500尾初始体重55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饲养186 d,期间取样3次,养殖阶段分为60 d(D60)、122 d(D122)、186 d(D186)。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FM8在D 60养殖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利用方面,各实验组较对照组饲料系数在D60和D122养殖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在D186阶段随猪肉粉使用水平升高,饲料系数提高,FM16和PM16组显著高于C组和FM8组(P<0.05)。替代后,全养殖周期,C组大口黑鲈肥满度均高于其他各组,在D186阶段,FM16组和PM16大口黑鲈肥满度显著低于C组(P<0.05);各组...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19,(16):35-42
为研究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在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以及肝脏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用复合蛋白源分别等量替代0%、5%、10%、15%、20%、30%的鱼粉,配置成6种配方成本逐步下降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为100 g/尾的大口黑鲈60 d。结果显示:①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使用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的增重率、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5%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组的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②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大口黑鲈的肥满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0%替代组的最高,但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含量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各组的脏体比、肝体比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饲料中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单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④各试验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30%含量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77.5%(P<0.05)。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试验鱼肝脏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当替代水平达到10%~30%时,肝脏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20%、30%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72.2%、170.2%、69.6%(P<0.05)。各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利用5%~30%的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的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肝脏SOD、POD活性,降低肝脏MDA含量,同时也会提高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又称SCRV)引起的病毒病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口黑鲈病害研究报道最多的病毒性疾病之一.在大口黑鲈原产地美国,LMBV广泛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引起科研人员和养殖人员的高度关注.论文综述了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的来源、地理分布、传播途径、致病性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病的防控进行了展望,对于国内...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维生素C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500、1000、2000、4000mg/kg)的5种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g左右的大口黑鲈45d,每个处理4尾,各处理3个重复,研究24h不同pH值胁迫下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酸性pH值(pH值为5.5)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碱性pH值(pH值为10.5)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上升。试验证明,维生素C作为抗应激增强剂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其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维生素C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500、1000、2000、4000mg/kg)的5种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g左右的大口黑鲈45d,每个处理4尾,各处理3个重复,研究24h不同pH值胁迫下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酸性pH值(pH值为5.5)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碱性pH值(pH值为10.5)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上升。试验证明,维生素C作为抗应激增强剂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其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大口黑鲈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黑鲈,是一种广温性肉食性鱼类,原产于美国。自1984年引入我国以来,因其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易起捕、耐低温、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外形美观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大口黑鲈素有“淡水石斑”之称。经济价值高。现已成为我国普遍养殖的淡水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商业配方为基础,研究不同水平的氯化胆碱添加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形体指标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梯度氯化胆碱(0,0.3%,0.6%)制作膨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饲喂大口黑鲈(44.87±0.15g)60天.结果表明对于40-160g大口黑鲈,添加0.3%和0.6%的氯化胆碱组加州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  相似文献   

19.
李代金 《饲料广角》2005,(12):28-28,32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原产于美国.1984年引进我国,因其生长快、肉质好、经济价值高而深受我国消费者和广大养殖户的喜爱,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地推广。饲料选择是加州鲈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们用冰鲜鱼、野杂鱼等鱼的肉糜和粉状配合饲料一起制成软颗粒饲料进行养殖试验.效果非常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桑叶低聚糖(MLO)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26.89±1.16) g的大口黑鲈幼鱼45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5%和1.0%MLO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显著降低(P<0.05),1.0%MLO组肝体比(HS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α-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Sobs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0.5%MLO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MLO组(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