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四川省南充市1960-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借助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该市温度、光照、降水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营山县一季稻产量资料,将气候适宜度划分为4个等级,最后对南充市一季稻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温度、降水适宜度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光照适宜度明显下降,气候适宜度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但变化趋势系数不显著;气候适宜度与空壳率的相关系数为-0.603,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研究区气候适宜度介于0.60~0.70,处于中适宜区和低适宜区,中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南充市东北部和西充县附近,其余地区为低适宜区。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动态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97个气象台观测站点34 a(1980~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结合克里金插值法分析湖南省降水量时空分布,并通过线性回归法计算气候倾向率研究湖南省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降水量空间变化大致为东部、南部向西部、北部呈半环状递减,降水量丰富带呈"人"字形,始于雪峰山北端,沿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南岭伸展;(2)年内降水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春季降水集中在湘东南,而夏季集中在湘东北。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普遍较少;(3)湖南省年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四季中除夏季以外降水量均为下降的趋势。春季湘西北地区和洞庭湖平原呈增加趋势,夏季湘东南以及湘中部分地区降水增加显著,其他地区为降水减少区。而秋季和冬季大部分地区均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烟台年平均气温变暖倾向率为正,但各个季节变暖倾向率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变暖倾向率变化特征,影响到气候季节的起止日期和长度。春季、夏季、冬季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秋季起始日期呈略推后趋势。春季和夏季长度呈增加趋势,秋季和冬季长度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桓仁县1953—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蒸发量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桓仁县近60年温度和蒸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县近60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6℃/10年,除夏季升温不明显外,其他各季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变化;年平均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冬季气温有突变发生,其他各季无突变现象出现;年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8.19 mm/10年,春季和夏季为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为增加趋势;桓仁县呈暖干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宝丰站1957~2014年的温度、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距平、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8 a来宝丰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宝丰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温度也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为增加趋势,其他3个季节为减少趋势;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均为减少趋势,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6.
刘路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5,(4):209-210,375
利用邹平县1959 ~ 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四季开始日期及其长度的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滑动t检验法对四季开始日进行突变分析,通过对比定性来确定较为可靠的突变年份.结果表明,近52年来邹平地区四季开始日期的总体变化趋势为春、秋开始日期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春季>秋季,冬、夏开始日呈推迟趋势,推迟幅度冬季>夏季;平均四季长短的总变化趋势为春、秋季天数呈延长趋势,且延长天数春季>秋季,冬、夏季天数呈缩短趋势,且缩短幅度冬季>夏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邹平当地最敏感的反应就是春季开始日的显著提前和冬季天数的显著缩短;Mann-Kendall、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在1968和2005年发生了突变,夏季在1971和2004年产生了突变,秋季在1973年发生了突变,冬季在1968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7.
选取1987—2016年北流市气温、降水及日照观测资料,经统计、线性趋势分析得出北流市气候变化特征:近30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5℃/10年,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气温也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冬季趋于略下降;年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7.891 mm/10年、26.356 h/10年,但降水存在显著季节性变化,而日照时数以夏季、秋季较多。  相似文献   

8.
利用龙里县1971—2013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移动平滑等方法,对近43年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里县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175、0.312、0.196℃/10年,上升幅度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年降水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趋势倾向率为-28.28 mm/10年,春季、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基本持平。日照时数呈微量下降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为8.719 h/10年,四季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使用鲁南地区6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各站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K-W检验、M-K突变检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鲁南地区ET0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鲁南地区年ET0平均值在1 000~1 100mm之间,日照与内陆站差异显著;近50年微山、滕州、费县、枣庄年ET0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2.56~-3.48mm·a-1,临沂和日照变化趋势不显著;鲁南地区ET0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微山、滕州、枣庄、费县夏季ET0气候倾向率占年ET0气候倾向率的49%~67%。年ET0极显著减小的主导因子是平均风速或太阳辐射。夏季ET0极显著减小的主导因子是太阳辐射,内陆站春季、秋季、冬季ET0显著减小的主导因子是平均风速,日照站春季ET0极显著增大的主导因子是水汽压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吉林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吉林省46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用气候统计和诊断方法,分析了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平均值空间分布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气候倾向率由西向东先升高后降低。地表温度高的站点升温幅度小于地表温度低的站点。地表温度多年平均值的季节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地表温度在1月最低,7月最高。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以0.70℃/10 a的气候倾向率显著上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4、0.36、0.51、1.50℃/10 a。冬季和年平均地表温度分别在2001年和1993年发生突变。地表温度绝大多数异常气候年份为异常偏暖年,多在2010年之后。未来季节和年地表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海拔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地理因子,气温是主要的气候因子。夏季降水量对地表温度为负效应,冬季降水量以正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