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据《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第6期《采前和采后外源水杨酸处理对金柑果实生理的影响》(作者邓光宙等)报道,为研究水杨酸在金柑贮藏保鲜中的作用。以阳朔金柑为试材,在采前和采后两个时期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  相似文献   

2.
据《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第5期《生长期喷钙提高锦橙果实品质及延长贮藏期》(温明霞等)报道,为探讨钙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及衰老的影响,为合理调控柑桔钙素营养、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以北碚447锦橙为试验材料,在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树体补钙,研究钙对果实贮藏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40 ℃、45 ℃、50 ℃热处理和8 ℃低温贮藏技术,以海南主栽红毛丹品种“保研-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对采后红毛丹果实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5 ℃热处理后低温贮藏,能有效延缓采后红毛丹果肉中TSS和Vc含量的下降,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同时抑制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延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延缓花色素苷的降解速度。因此45 ℃热处理后低温贮藏能有效提高采后红毛丹果实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外源钙制剂在采前处理后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CaCl2、Ca(NO3)2、氨基酸钙和糖醇钙等4种钙制剂以不同浓度在果实采收前进行喷施,研究不同钙制剂对‘红阳’猕猴桃可溶固形物、总糖、总酸、Vc、果实中钙含量、贮藏后品质变化及腐败率等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红阳’猕猴桃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的钙制剂种类和施用浓度。其结果表明,1.0%的CaCl2能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的可溶固形物、总糖、Vc含量,减少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霉变率,其效果优于其他3种钙制剂。该研究结果对‘红阳’猕猴桃采前外源钙制剂的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南方果树》2022年第1期《钙处理对巨峰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刘鑫铭等)报道,为研究不同钙处理对采后贮藏期间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以4年生避雨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分别采用糖醇钙和硝酸钙两种不同类型的钙肥,叶面、果穗喷施及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两种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糖醇钙肥1500倍液处理的果穗质量、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好果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贮藏期间果梗褐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为揭示低温贮藏对“岵山晚荔”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岵山晚荔”为材料,在(5?)℃包装、25℃包装和敞开放置室内的环境下贮藏并进行研究。发现“岵山晚荔”在(5?)℃包装即低温下,贮藏期间果肉营养成分变化小,果实呼吸作用、果皮细胞膜透性等采后生理代谢变化慢。而采用25℃包装和敞开放置室内贮藏荔枝,则导致果实衰老加速,货架寿命减短。  相似文献   

7.
据《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2年第6期《1-MCP对"珍珠"番石榴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作者洪克前等)报道,为探讨改善番石榴贮藏性能的方法,以"珍珠"番石榴果实为试材,用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冷藏(15℃)处理,研究其贮藏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  相似文献   

8.
据《Scientia Horticulture》(2012年8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土耳其伊斯帕尔塔果树研究工作站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采前使用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VG)对常规贮藏(NA)和气调贮藏(CA)"Monroe"梨品质的影响。采前7天喷施15% AVG 150 mg/L,果实采收后立即运往园艺部生理实验室,AVG处理和对照果实贮藏在0℃和相对湿度(90±5)%的环境中,常规贮藏6周、气调贮藏8周,于贮藏开始时和贮藏期间每两周测定果实重量损失、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色、乙烯含量和呼吸速率,并进行感官(外观、风味和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赣方1号’的最佳脱涩方法及其对低温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清水脱涩、乙醇脱涩及CO2脱涩前后及贮藏期内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清水脱涩失重率低,软化速度慢,而且成本较低,更易保持果实硬度,但脱涩后果实风味稍淡,处理时间较长且不易控制;乙醇脱涩完全,水分流失少,易实现批量处理,但脱涩后的果实硬度低,软化、衰老快,不便长期贮藏和运输;CO2脱涩处理耗时较短,柿果脱涩完全,能较好的保持果实硬度,延长贮藏期,但脱涩后失重率较大,成本较高。综合来看,CO2对‘赣方1号’的脱涩效果及贮藏品质综合评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据《HortScience》(2012年10月)中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台农1号”柁果果实低温贮藏前热水预处理对贮藏后果实成熟度与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4年生避雨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分别采用糖醇钙和硝酸钙两种不同类型的钙肥,叶面、果穗喷施及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两种施肥方式,研究对采后贮藏期间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1500倍糖醇钙肥处理的果穗重量、果粒重量、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硬度和好果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贮藏期间果梗褐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钙处理对适度延缓巨峰葡萄采后衰老进程,延长贮藏保鲜时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据《园艺学报》2014年第12期《不同低温贮藏对砀山酥梨货架期组织褐变和品质的影响》(作者王志华等)报道,以山西太谷和临猗地区的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0、1.5和5℃低温对贮藏后20℃货架期砀山酥梨虎皮病、果心褐变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虎皮病主要出现在低温贮藏后期(200 d以后)出库的货架期果实上,而且贮藏温度越低,货架期间虎皮病越严重。在-1和5℃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材料,探究了采前喷施次磷酸钾对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喷施次磷酸钾提高了单果重和坐果率,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了果皮颜色参数a值和花色苷含量,促进果皮转红;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改善了果实品质。同时,次磷酸钾处理提高了荔枝中黄铜和总酚含量,降低了采后褐变指数,说明次磷酸钾处理在荔枝的采后贮藏过程中,可以增加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第1期《UV-C处理对水蜜桃果实冷害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陈奕兆等)报道,为缓解水蜜桃果实采后冷藏保鲜对果实品质的负面影响,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以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凤凰水蜜桃为试材,用不同剂量(0.5kJ·m-2、1.0kJ·m-2、1.5kJ·m-2)UV-C在(3±1)℃低温条件下研究对水蜜桃果实冷害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剂量UV-C均能有效减少水蜜桃果实的褐变,保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并明显延缓丙二醛(MDA)、多酚氧化酶(PPO)的上升趋势,因而具有一定的抗冷害效果;但1.5kJ/m2处理  相似文献   

15.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3期《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作者弓德强等)报道,以"台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MeJA 50μmol·L-1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16.
据《北方园艺》2013年第24期《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烟台大樱桃“大红灯”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胡树凯等)报道,以烟台大樱桃“大红灯”为试材,研究了4℃恒温条件下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大樱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据《食品科学》2012年第4期《低温预贮对冷藏桃果实冷害及能量水平的影响》(作者赵颖颖等)报道,将桃果实在12℃预贮藏6天,后于0℃贮藏30天,每隔5天测定果实的褐变指数、硬度和出汁率等冷害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麻阳和万州两个地区的塔罗科血橙为材料,探讨血橙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花青苷含量的变化以及紫外光处理对花青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最低温4℃~14℃通风贮藏过程中,前30d果肉中花青苷快速增加达最高值,第30d含量较0d时增加了195%(麻阳)和226%(万州),然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花青苷含量不增加;113833 lux紫外光照射处理显著提高塔罗科血橙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花青苷含量,较同一时期的对照增加35%~53%(麻阳)和22%~54%(万州),紫外光处理对果皮着色无明显促进作用,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0 mg/L CPPU处理在采收时明显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指标,促进了果实提早成熟。其中单果重与纵横侧径分别提高了11.35%、7.20%、6.21%与7.08%;蔗糖含量提高了12.93%;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与果糖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在20℃常温处理下,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达到可食状态时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0.74%、3.34%、4.42%;同时促进了呼吸高峰的提前,缩短了货架期。(3)在1℃低温贮藏末期,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11%、7.23%、11.11%,且果实硬度下降加快,缩短了采后贮藏保鲜期。综上所述,10 mg/L CPPU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重,提升果实内在品质,同时加快了果实成熟进程,缩短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20.
据《园艺学报》2012年第11期《草酸处理减轻杧果采后果实冷害的机理研究》(作者薛锡佳等)报道,以杧果"Zill"果实为试材,采后经5mmol·L-1草酸溶液浸泡10分钟后,在低温(10±0.5)℃下贮藏27天,再移至常温25℃贮藏4天,冷害系数和质膜相对透性显著低于对照;草酸处理降低了果实在贮藏后期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