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业》2006,(11):33-33
三国时周瑜嫉妒孔明,他想出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想趁机加害孔明。孔明察觉出周瑜的用意,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曰:“君子无戏言。”鲁肃急出了一身冷汗,暗暗埋怨孔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相似文献   

2.
夏星南 《农业考古》2000,(4):161-162
江苏常州市西南郊有地名曰:茶山,其范围大致在今茶山乡(原属武进县,现划辖常州市郊区)和武进市湖塘镇境内。在古代,茶山沿途还有“头茶亭”、“二茶亭”、“三茶亭”的茶亭。然而,茶山既非山,又不产茶,那末,茶山与亭到底与茶有何关系!?明代吴的《茶山草堂记》云:“吾邑大俗生皆莽平衍之野,独郭外西南隅十余里有茶山,……唐时修茶贡于此,故名。”清初,常州人邵长蘅的《毗陵诸山记》中说:“毗陵县治南三里曰茶山,小丘累累以百数,若釜者、若甑者、若覆敦者,……其地林木荟蔚,多土冢。唐末湖常二州郡守修茶贡于此,因以名…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都读过下面的小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相似文献   

4.
茶的另一别号:葭萌陆羽《茶经》称茶“一曰茶、二曰木贾、三曰、四曰茗,五曰。”但茶在古代还有另一别号:葭萌。偶翻西汉扬雄的《方言》,有语曰:“蜀人谓茶曰葭萌。”葭萌,是古四川人对茶的称谓,在汉中、剑阁、广元一带至今还保留此称呼。葭萌,本秦灭蜀后所设的县邑。而这县邑名之由来,可能因当地产葭萌(茶),故有此名,到杨雄时才把当地称茶为“葭萌”记入他的《方言》一书。葭萌县,直到元初始并入照化县,故址在今广元县南。但“葭萌”一名的由来,有另一说法,是因蜀王的弟弟叫葭萌。据《华阳国志》记载,先秦时,末代蜀王…  相似文献   

5.
祈雨扫晴摭谈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陶思炎一、雨旱信仰在古代农业型社会中,雨水是农耕的命脉,也是造神诱因。先民所谓“神”者,多因其能“为风雨”而称之。《礼记·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荀子·天论》曰:“列星随旋,日月...  相似文献   

6.
西湖的画舫中,曾有人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名诗作为座右铭:“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名似佳人”。 清代杜浚说茶有“四妙”:“曰湛、曰幽、曰灵、曰远。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闻见,导吾杳冥”。茶,可雅可俗的属性,主要还是茶的淡淡的苦涩味。某以自然物而升华为文化物,功在文人学士,反过来茶对文人,又是宣泄心中沉郁,浇开胸中块垒,甚至激发文思,助诗兴,浮想联翩所不可或缺少的饮品。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每次睡梦初醒时,必饮茶一盅,竟有“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之感。 自唐代始,就热衷于有美女捧茶献舞佐茗。如白居…  相似文献   

7.
有位久经商海的缅甸华侨老者解释“生意”二字曰:“生”者,活也——薄利多销即可把生意搞活也;“意”者,立字当头,即须站立服务礼貌待客也 ;[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仙居三黄鸡     
《中国畜禽种业》2008,4(4):25-25
仙居三黄鸡被誉为“中华第一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品尝此鸡后评曰:“此鸡喙黄、爪黄、羽黄,可称三黄鸡”,得到朱元璋的钟爱,列为贡品,“三黄鸡”的名字也由朱元璋钦赐。  相似文献   

9.
子曰:“三十而立”。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创业的负重……  相似文献   

10.
孔子猜谜     
孔子猜谜一日,孔子和众弟子乘坐着马车来到燕国讲学。刚进城门,就见一少年盘坐在大道中间,不让马车通过。少年说:“我叫项橐,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孔子一听,笑曰:“你究竟遇到什么难题了?”项橐站起来,朝孔子拱拱手,然后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  相似文献   

11.
山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花木。开花于冬春之际,花姿绰约,花色鲜艳,郭沫若同志盛赞曰:“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对云南山茶郭老也曾赋诗赞美:“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相似文献   

12.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笔者家里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桌上有两道名菜,一是杭州的“东坡肉”,一是德州的“脱骨扒鸡”,斟上两杯美酒,准备享受这佳肴盛馔,酒过三巡,老父亲突然问:“这哪是鸡肉。哪是猪肉?”怎么回事呢?答曰:“尝不出味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陈有清 《农业考古》2001,(1):229-230
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汉的遗址中,均出土高粱的遗存(1),说明我国种植高粱的时间甚早。但秦汉以前的文献中,一直未见有关高粱的明确记载。先秦时期高粱的名称是什么,至今未有定论。 吴瑞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 。”王念孙注《广雅》曰:“今之高粱,古之稷也。秦汉以来误以粱为稷,而高粱遂别名木稷矣。”程瑶田在《九谷考》中亦曰稷为高梁。但此说已被现代学者的研究所否定,认为稷即粟(2)。 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先秦文献中的“粱”即现在的高粱(3)。但从《仓颉篇》说“粱,好粟也”始,训诂学家、本草学家和农…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一些菇农朋友打来电话,反映他们及周围其他菇农的平菇长了“疙瘩”,严重影响商品质量,不好出售,问怎么办?笔者近日在农贸市场也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平菇都有“瘤盖病”,菌盖上密布凹凸不平的疙瘩,消费者戏曰“长粉刺”,惟恐蘑菇“有病有毒”而拒绝购买,生产者很无奈。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5.
1 把好“外观特征”关 一般低产蛋鸡表现在外观上的特征主要有2点:体型粗壮,头粗大,个体过肥;体型弱小,头更小,体重较轻。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地小麦倒伏的危害、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倒伏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二是开始灌浆以后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小麦倒伏主要发生在后期,就是指小麦扬花结束开始灌浆以后。本文讨论了小麦试验地后期倒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出生于安徽旌德的吴峰研究生毕业后,与爱人彭进回到宁国创业—-在青龙乡大村李家湾创建了名曰:“宁一”的果园,做起了职业农民;并道出他的梦想—-将“宁一”果园作为他们珍视的一份事业,在家族里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视剧里,这样的对话时常出现:一个人起床后摸着头说:“今天血压有点高。”听者多数情况下会问:“是不是昨晚没睡好?”可见,睡眠与血压的关系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植树史话     
植树史话江西省武宁县城建局老渊冬春两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谚云“栽树没有时,只要树不知”,又曰“四旁种树,绿化处处”。多种树木,既可绿化美化环境,又能嘉惠后人,除了能为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及其它副产品外,其好处有: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  相似文献   

20.
李冬 《新农村》2006,(10):32-32
凌漾初小时候天资聪慧,可是家境贫寒,只好在学堂外面偷听。一天,雪过天晴,听先生教学生对课念道:“雪压竹竿头着地。”学生个个发呆,对不上来。先生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惹得凌漾初笑出声来。先生冲着他说:“笑什么?难道你能对得出?”凌说:“我看蛮好对。”便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