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亚洲玉米螟-近缘种云南新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云南玉米螟种类的过程中,发现采自丽江县为害普通大麻 Cannabis sativa L.的玉米螟3种.其中,除亚洲玉米螟 O.furnacalis 和丽江麻螟 O.zealis lijiangensis 已报导外,于1990年11月所采的玉米螟为麻螟 O.narynensis,本种系云南省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1979年至1986年在许昌、郑州两地采集的卵、幼虫和成虫,经过生殖隔离、室内生物测定,最后将部分雌、雄蛾制成针插标本,部分雌、雄蛾的尾部制成雄外生殖器和雌蛾交配囊的装片和中足的装片,结果确定河南郑州和许昌两地区杆野螟属的近缘种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farnacalis(Guen(?)e)、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übner))、豆螟(O.scarulalis(Walker))、刺菜螟(O.zealis(Guenee))、苍耳螟(O.orienlalis Mutuura & Munroe)、杂草蛀螟(O.obumbralalis(Lederer))和O.dorsirittala(Moore)共7种,其中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后3种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秆野螟属(Ostrinia)雄性外生殖器系统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中国的11种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雄性外生殖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秆野螟属昆虫雄性外生殖器由生殖瓣、爪形突、抱器、抱器腹、阳茎组成.秆野螟属昆虫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相似度较高,根据爪形突分裂情况,该11个种分为两个大群,其中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苍耳螟、豆螟、酒花螟、麻螟、刺菜螟和款冬螟为一个大群,而酸模螟、虎杖螟和克什米尔螟为一大群:在第一大群中,根据爪形突中侧叶与两侧叶长度比分为两个亚群,在第一亚群中,根据抱器腹具刺区与无刺区的长度分为两个亚亚群.  相似文献   

4.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苍耳、葎草等为主要寄主。此外尚见2个近缘种,其中紫玉米螟O.scapulalis(Warker)在芦台是取食葎草的主要虫种;克什米尔玉米螟,O.kasmirica(Moore)系中国新记录,仅寄生于大蓟。  相似文献   

5.
丽江县玉米螟种类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普遍发生严重危害玉米。1988年至1990年,作者对丽江县玉米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种类为亚洲玉米螟(Qstrinia furnacalis)和丽江麻螟新亚种(Qstrinia zealis lijiangensis ssp. ncv.)后者的寄主植物除大麻外,还危害玉米。是我省首次报导危害玉米的新亚种及国内分布新记录。该种雄虫中足胫节增厚具有深槽和与胫节等长的毛撮,雄虫外生殖器抱器腹具刺区显著短于无刺区,端刺有密集组。两种玉米螟每年发生一代。玉米被害株率为8.3%~34.4%;大麻为46%~94%。本文对丽江麻螟新亚种主要外部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撰写了两种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mtDNA-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Ⅰ基因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COⅠ基因全部核苷酸位点中多态性位点占6.08%,氨基酸突变率为3.11%。碱基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总体上,秆野螟属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种内差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在0.000 6~0.005 2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 1~0.050 5。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秆野螟属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物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8种螟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即虎杖螟(O.latipennis(Warren))与其他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个大群,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Guenée))等7个物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大群。在第2大群中,刺菜螟(O.zealis(Guenée))与其他种类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支,为一亚群,而亚洲玉米螟等6个种聚在一起形成一大丛,为另一亚群。在第2亚群中,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形成一亚亚群;而欧洲玉米螟(O.nub...  相似文献   

7.
 云南玉米种植制度复杂,在不同气候生态类型地区种植有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和冬玉米,因此玉米害虫种类多.1986~1990年先后在12个地州50个县市采集玉米钻蛀性害虫,经鉴定有8个种,即亚洲玉米螟、丽江麻螟、大螟、粟穗螟、二点螟、高梁条螟、桃蛀螟、东方坡天牛等.本文以检索表的形式报道了8种玉米钻蛀性害虫幼虫的鉴别特征,分布地区等,以供生产实践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Ostrinia属5种近缘种4种酶的同工酶分析后发现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宁夏苍耳螟和豆螟的同工酶均具多态现象。根据酶谱的差异,绘出了Os-trinia属5种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图,并利用Nei,M的遗传距离计算公式求得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之间的遗传距离是1.219,亚洲玉米螟与宁夏苍耳螟间的遗传距离为1.046,欧洲玉米螟与宁夏苍耳螟间为0.216。根据亚种间遗传距离在0.23左右的意见,作者首次认为宁夏苍耳螟是欧洲玉米螟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9.
正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赤眼蜂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作用机理是:赤眼蜂雌蜂的成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蜂卵以玉米螟的卵液为养料,并取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在玉米螟的卵内很快孵化为幼虫,幼虫在玉米螟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经交尾后,  相似文献   

10.
新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应用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根据1999~2000年在新疆北部玉米产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在新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效好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玉米螟虫口减退率为44.9;,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发生与为害,且可降低玉米螟越冬基数.防治二代玉米螟,玉米螟卵块最高寄生率达81.6;, 卵粒寄生率最高达53.0;,虫口减退率最高达65.4;,其防效较显著,经测产,放蜂田的平均单产较对照田增加9.4;.  相似文献   

11.
云南高原苹果园昆虫群落种类组成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2~1995年云南高原苹果园昆虫群落调查研究结果,结合苹果分布情况分析了3个主要苹果种植区昆虫群落种类组成的特点。滇中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最丰富,害虫种类组成最复杂,害虫天敌资源丰富;滇西北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次之,主要危害种类与其它区不同;滇东北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不如上述两区丰富,以叶、芽害虫为主,果实害虫和蛀干害虫相对危害轻,R类害虫多,K类害虫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对比分析和夹角余弦方法,分上、中、下3个部位对云南26个新烟区和津巴布韦主产烟区KRK26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新烟区与津巴布韦主产烟区各部分烟叶在总糖等常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上的差异不大。两个烟区所产烟叶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多酚、多元酸和各致香物质的含量上。在常规化学成分上,云南新烟区KRK26烤烟与津巴布韦主产烟区KRK26烤烟总体相似度较高,其中下部烟叶与津巴布韦的相似度最高。在致香物质上,上部烟叶相似度相对较低,中部烟叶相似度最高,下部烟叶相似度居中;其中,施甸、云县、耿马、沧源、双江、镇沅、景谷和弥渡8个县(区)与津巴布韦马龙德拉5号农场中部烟叶夹角余弦达到0.99以上,特别是双江县和镇沅县中部烟叶夹角余弦达到0.998,相似度极高。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se and supplement present information regarding;1)Grade One and Grade Two areas of Yunnan zoogeographical areas,2) the founda-tion of vertebrate divisions of zoogeographical areas of china and 3) the fauna studies ofYunnan. After discussion,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that there are three,ratherthan two animal divisions of Yunnan like the previous notion. This new idea is based onFresh research at previous information including:1) regional divisions brought about byecological differences of varying areas of Yunnan,2)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Yunnan,and 3) the difference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grades of fauna in Yunnan.Finally,the paper assert that the fauna of Yunnan can be divided into 3 areas of GradeOne,4 areas of Grade Two and 10 areas of Grade Three.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立体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应用GIS等技术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蒸煮和食用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初步摸清了蒸煮和食用品质包括总淀粉、直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初步分析认为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总趋势是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亚热带地区,以及滇南单双季籼稻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滇中一季粳籼稻区,但针对蒸煮和食用品质的不同成分和特性有着各自的分布侧重区域等,其分析结果可为挖掘和利用优异资源,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滇藏木兰(Magnolia campbellii)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研究植物进化和地质科学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观赏性珍稀树种。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ENM Tools和ArcGIS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滇藏木兰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并确定其主导生态因子和阈值范围。结果表明,预测的滇藏木兰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南部,中、低适生区的范围除了围绕高适生区稍有延伸外,在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贵州省、福建省等区域有少量分布;高、中和低适生区面积分别约为6.25×104 km2、6.84×104 km2和73.45×104 km2;最冷季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最干月降水量、海拔等4个生态因子在适生区分布预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滇藏木兰的保护规划制定、选种培育、遗传改良及引种驯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缺乏秋季城市园林绿化、美化的植物材料。为丰富城市绿化品种、开拓地被菊种植区域。于1992-1995年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佳木斯和黑河四个地区进行了地被菊新品种区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栽培试验的地被菊品种、可在佳木斯一线及其以南地区推广栽植;金不换、矮黄、泥金星等10余个品种在这些地区露地栽植越冬、生长良好,花期从9月上旬--10月中、下旬、国庆期间达到盛花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板栗实象甲种类分布及危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清云南板栗实象甲的种类、分布及危害,从1991~1995年,采集了云南省17个地州,92个县(市),151个点(镇、乡、村)所产的板栗,放置养虫盘内,逐日观察记录,收集越冬幼虫(自栗实脱出的老熟幼虫),饲养并进行种类鉴定.发现2种象甲:二斑栗象(Curculio bimaculatus Faust)为省内新记录;柞栎象(Curculio dentipes Roelofs)为国内分布新记录.前者为优势种,后者仅分布于滇中和滇西部分县.百粒被害率从0~86.7%,平均被害率为15%.  相似文献   

18.
记述网脉叶蝉属KrisnaKirkaldy2新种,即盈江网脉叶蝉Krisnayin jiangensis sp.nov.和宽茎网脉叶蝉Krisna expansiv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