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提供校园植物学教学和绿化的理论依据,丰富城市绿地规划研究内容,对华侨大学种子植物进行了持续调查,并统计分析了种子植物的特点,结果表明:(1)华侨大学种子植物共有568种,来源于118科和375属。其中,裸子植物9科,15属,21种,被子植物109科,360属,547种。原生植物有398种,外来植物有170种。种子植物以原生种类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不仅具有观赏特点,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乔木和草本植物占优势。(2)优势科、属不明显,单种科和少种科有101科,占总科数的85.60%;少种属和单种属有366属,共占总属数的97.50%,单种科(属)和少种科(属)占重要地位。(3)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分布为主,热带成分的科共计66科,占校园总科数的77.65%;热带成分的属共计266属,占校园总属数的76.66%。原生植物在科和属的分布类型上较外来植物更丰富,但外来植物在华侨大学分布较广,在绿化建设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给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笔者调查和分析其植物资源,采用文献收集、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统计方法编制出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名录,运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其与15个临近地区的亲缘关系,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共197科1114属3576种,裸子植物8科14属24种,被子植物189科1100属3552种,占广西种子植物科数、属数、种数比值分别为77.87%、60.02%、42.90%,说明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丰富多样。大科占比为27.41%,所含种数占78.44%,为区系中的主要成分。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总属数的85.28%,但中等属和多种属所含种数占总种数51.65%,表明科属种类丰富但分化程度较低。该区系有14个属级分布区类型,地理成分丰富复杂,其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69.55%,温带成分占22.16%,呈现明显热带属性,兼具部分温带属性。区域内珍稀濒危植物223种,种类丰富,其中兰科(Orchidaceae)、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等特有植物种类多,广西植物区域特征明显,保护价值高。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取样线法和样方法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连江5个无居民海岛的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详细踏勘,根据所获得的实地调研数据以及对文献资料的查阅,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对研究地的种子植物区系物种组成、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布生境类型等进行统计整理,与不同地区无居民海岛种子植物属的相似性系数和属的地理成分进行对比,并探讨5个无居民海岛之间维管束植物物种相似度以及与岛屿空间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连江5个无居民海岛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90种,隶属于64科165属;该种子植物区系的数量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大科、较大科、属种优势明显,寡种科、仅含1种的科数量多。生活型以草本(55.94%)和灌木(23.27%)居多,乔木和藤本数量不占优势,分别仅占13.86%和6.93%。(2)区系组成繁杂多样,在科、属水平上均以热带分布类型为首要,分别为90.24%、68.03%,其中泛热带分布分别占科、属的75.62%、36.05%,科级的温带类型只有9.76%,属级占31.97%,热带类型科-属与温带类型科-属的R/T值分别为9.25和2.13,表明连江5个无居民海岛种子植物区系主体为热带、亚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4.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海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样青梅林在海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位也极其重要。本文分析海南岛橡胶群落与青梅林群落物种组成与区系成分特征,结果表明:(1)在调查面积为10 400 m2橡胶林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91科296属450种;在调查面积为3 600 m2的青梅林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45科84属94种。(2)橡胶林群落主要由大戟科、禾本科、茜草科、蝶形花科和菊科组成;青梅林群落主要由茜草科、大戟科、豆科、番荔枝科和无患子科组成。(3)橡胶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有58个,占总科数的63.7%,青梅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34个,占总科数的75.6%,表明了橡胶林群落和青梅林群落同样都具有热带性质。(4)橡胶林中热带亚洲的属37个,占总属数的12.5%;青梅林群落中热带亚洲的属22个,占总属数的26.2%,表明青梅林群落热带亚洲亲缘性较强。(5)海南橡胶林群落世界广布科有24个,占总科数的26.1%,世界广布的属有14个,占总属数的4.8%,分别高于青梅林群落的15.6%和1.2%,橡胶林群落世界广布分布比例较高表明了其群落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苍山位于红河大断裂带西侧,与四川中生代红色盆地、康藏高原、滇西南横断山"帚形"地带相接壤,是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最高海拔4122米。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气候特点为多雨的亚热带及高山寒冷气候,中间存在着多梯度,从而形成了植物的种类繁多和演变的复杂多样。据李锡文"苍山植物区系研究",苍山的种子植物有755属,占云南总属数1984属的37.5%,以北温带起源为主,但热带起源的属亦较多,占总属数的41.6%。苍山共有种子植物约2330种,是云南高原区、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红河中游各区植物种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组成与地理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区域植物群落特征、性质和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策略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岛南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低地雨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植被调查,并研究其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结果表明:维管植物隶属于65科150属213种,种子植物63科148属211种,分别占海南岛和全国种子植物总科、属、种的32.66%、19.29%,13.56%、4.69%和7.65%、0.78%~0.81%;优势科明显,单种科36个,寡种科24个,共占总科数的92.31%;属内种的变化范围为1~6,单种属最多,占总数的76.00%;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性质占绝对优势,这不同于尖峰岭山地雨林热带-亚热带过度性明显的特点;根据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最小取样面积为范围在3 600~6 400 m~2之间,其上限高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4 000 m~2最小面积;相较于山地雨林,其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宾川县大坟山植物多样性及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方法]2022年6—7月采用样方法和线路调查法对沿海拔梯度设置的3条样带(2 290~2 902 m)开展调查,对种子植物的生活型和科、属、种的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大坟山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共有种子植物153种,隶属于69科、135属,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呈现出“中间高度膨胀”的“单峰”分布格局;乔灌草生活型种数比为1∶1.5∶2.96;乔木和灌木的数量及郁闭度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草本数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海拔梯度的变化形成了复杂的环境异质性,强烈影响了大坟山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人参属(Panax)是五加科的一个小属,共有植物8种,我国原产6种及数变种。全属植物均作药用,其中人参、三七及西洋参为名贵中药,其他种类亦均为民间药物。人参属种类虽然不多,但是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云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9科768属1765种。各类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药用植物800余种、用材植物140种、食用植物180种、油脂植物84种、纤维植物118种、芳香油类植物38种、鞣料植物57种、景观植物100余种、蜜源植物110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10种。  相似文献   

10.
为弥补海南中部热带雨林区到滨海台地区的过渡地带丘陵区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的空缺,为海南中部丘陵地区次生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和恢复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及保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海南屯昌丘陵区不同类型次生林,对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7科201属267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2科196属261种。群落的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豆科、蔷薇科、梧桐科及樟科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87个科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科分别有20、59和8个,显示明显的热带性质特征。200个属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属分别有1、169和30个,种类组成的科、属地理成分热带成分分别为67.81%和84.50%(不包括世界广布的科属),温带成分分别为9.10%和15.00%,表明以热带分布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Margalef指数表现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和乔木层;Simpson指数是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则表现出草本层最大,灌木层其次,乔木层最小。   相似文献   

11.
海南属热带岛屿省份,其光、热、水自然资源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外来植物都极易在海南岛安家落户。基于海南岛植物入侵防控及外来物种管理的需求,通过全岛集中拉网式调查与分散调查相结合,对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现状和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海南岛外来植物共约158种,隶属于39科117属。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大戟科(Euphorbaiceae)等5个科的外来植物数量较多。国  相似文献   

12.
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是平潭海岛相思林的主要建群种,是海岛优良的造林阔叶树种,了解平潭岛台湾相思群落主要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岛群落物种共存与竞争机制。在对其内岛和附属岛屿进行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平潭岛台湾相思群落各层片主要种群生态位。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44种隶属63科123属,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与大陆植被存在显著差异;发现入侵风险植物14种,草本入侵现象较严重,其中1级恶性入侵的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2级严重入侵的香丝草(Erigeron bonariensis)在群落中占据较大的生态位,可能对共生种群造成一定的生态干扰,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乔木层中的台湾相思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灌木层中台湾相思幼树和雀梅藤(Sageretia thea)、草本层中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假臭草生态位宽度较大,生态位宽度小于0.5的物种数占总数的96.67%,重要值较大的物种生态位宽度也较大,但并非完全一致;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表现为草本层(0.253)>灌木层(0.231)>乔木层(0.149),均小于0.3,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偏低,种群通过生态位分化来减弱种间竞争。海岛地区较强的环境过滤性导致种群产生不同程度的生境分化,同时,种群通过压缩生态位宽度,聚集在局部生境中,从而促进海岛群落物种共存,平潭岛台湾相思群落属于地带性顶级群落,种间关系稳定,种群更新缓慢。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南省万宁市大洲岛的海杧果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海杧果的种质保护、海防林物种的合理搭配及红树林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查样方内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7科58属。乔木层的优势种为海杧果,重要值为36.45%;灌木层的优势种为矮紫金牛,重要值为8.31%;草本层的优势种为观音草,重要值为25.53%。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泛热带分布的科属最多,分别为27科、17属。群落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排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本调查明确了大洲岛海杧果群落的伴生物种及该群落特征,可为红树林生态恢复及海防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南海岸禾草植物区系有野生植物140种(含变种、亚种)、82属。本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4.6%,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为主,分别占总属数的47.30%、16.22%、13.51%;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78.9%,又以热带亚洲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泛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5.16%、14.84%、12.50%、11.72%;该区系拥有较多的海岸植物群落优势种;探讨了本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简要评价本区禾草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岛是我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有78属21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1种(包括海南特有种14种),非中国特有种但在中国仅见于海南岛的有20种。种数在10种以上的属有羊耳蒜属(Liparis)、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Eria)、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和兰属(Cymbidium)。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变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51.3%,热带分布属有71属,占绝对优势。海南岛兰科植物的生活型多样,附生兰有43属,地生兰有32属,腐生兰5属(其中羊耳蒜属和兰属中存在附生和地生2种生活型)。多个种在叶型和花色上变异较大,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与邻近地区相比,海南岛兰科植物与西双版纳共有属最多(为56属),其次依序为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虽然海南岛与台湾和西双版纳同处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但其兰科植物在属、物种和特有种的数量上比后两者要少。总的说来,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区系较为多样,与亚洲热带兰科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广东山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初步统计共有111科311属763种(含变种),包含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生活型。区系成分分析显示:该地区芳香植物科的气候带分布类型以热带至亚热带分布(主产热带)和热带至温带分布(主产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分别有29科(占26.1%)和38科(占34.2%),主要集中于木兰科、樟科和芸香科等10个科;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187属,占60.1%),同时兼有大量的温带成分(99属,占31.8%)。研究发现,本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园林开发前景的特色芳香植物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