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顺口溜(2则)     
(一)行驶当中欲变速,所选挡位要有数。变速先踩离合器,彻底分离是第一。手柄定要推到底,保证啮合防脱齿。变速切记不要猛,强行挂挡打齿轮。要想平稳接合好,两脚离合不能忘。上下坡中禁换挡,以防车损出故障。(二)掌握技术加诀窍,巧用油门可见效。起步适当加油门,一般行驶稳油门,特殊情况变油门,停车空转小油门,熄火不许轰油门,拖挂农具低油门,急转弯时减油门,节省油耗降成本。要忌猛轰当信号,避免怠速时间长。顺口溜(2则)@大牛  相似文献   

2.
一、避免猛轰油门。突然加大油门,不但易引起机件损坏,还会增加油耗。 二、保持机车在最小油耗下的最高行驶速度。要做到这一点,驾驶员应了解机车发动机的最小油耗转速范围,以及在该转速范围内各挡位的车速。当发动机的转速减小时应挂低速挡,使发动机的转速回升,并稳定在最小油耗范围;当发动机的转速升高时,应换高速挡,使发动机转速降至最小油耗范围内。 三、除特殊情况外,尽量不使用紧急制动。制动的次数越多,能量的损失就越大,燃料的消耗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抱缸”又称活塞“咬死”,多发生在发动机大修后磨合期内,主要因冷却不良,发动机温度过高,润滑不良等原因。预防发动机“抱缸”要注意以下几点:不缺冷却水,冷却系统工作正常;润滑系统工作良好;在磨合期的运转中,不要随意提高速度,不要超载。当发动机温度升高,出现降速和熄火趋势时,避免再加大油门提高转速。此时应立即减小油门、降低速度或者停车,让发动机休息,待温度下降后再慢慢提高速度。如果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突然停车,而发动机的油、电路均正常,这很可能是发生了“抱缸”,这时,需要将发动机降温后再作处理,具体方法为:用摇手柄…  相似文献   

4.
一、机车性能检查法。如果在行驶过程中突然感到机车某一性能变坏。如发动机的功率下降,突然熄火,或者转向失灵,制动不灵等,都应该立即停车检查加以排除。 二、燃油检查法。如发现机车的主燃油、机油的油耗量明显增加,表明燃油系统、配气机构或润滑系统有故障。  相似文献   

5.
一、沙地行驶 通过松软的沙地时,千万不要停车,一定要保持车轮匀速转动。进入沙地前,要提前加速,直到全部通过后,才可收油门。在通过沙地时,会感到车轮遇到强大的阻力,车速明显降低,此时不要慌张,稍微加大油门,试着提高车速。切忌突然加大油门。 二、硬石路行驶 农用车辆在硬石路面行驶振动异常厉害,绝对是对农用车辆悬挂系统最苛刻的考验。驶入这种  相似文献   

6.
<正>油门节能法潜力很大,正确使用油门不仅可减少积炭、减轻机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而且是降低油耗的重要措施之一.(1)农用运输车在行走工作时,不要突变油门,应根据负荷的需要,路面的情况,缓慢地加大或减小油门,否则会造成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燃烧不完全,排气冒黑烟,油耗增加并产生积炭.(2)停车时,发动机空转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较长时间的怠速运转,不仅浪费油料,而且由于机温低,使得燃烧不完全,容易产生积炭,但频繁启动,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不利,因为在启动期间,各运动副零件处于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状态,磨损加剧.因此,临时停  相似文献   

7.
1.保持经济速度行驶 驾驶员应清楚发动机最小油耗的转速范围,以及该转速范围内各挡位的车速。当发动机转速下降时,应挂低速挡,使发动机转速回升,以使发动机转速稳定在最小油耗范围内;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应换高速挡,使发动机转速降至最小油耗范围内。 2.避免猛轰油门 猛轰油门,除会损坏机件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抱缸”又称活塞“咬死”,多发生在发动机大修后走合期内,主要因冷却水缺少,发动机温度过高,润滑不良等原因所引起。预防发动机“抱缸”故障要做到:不缺冷却水,冷却系统工作正常;润滑系统工作良好;在走合期的运转中,不要随意高速运转,不要超载。当发动机温度升高,出现降速和熄火趋势时,避免再加大油门提高转速,否则就可能产生“抱缸”或“拉缸”事故。此时应立即减小油门、降低速度或者停车,待发动机降温后再行启动或运转。如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突然停车,而发动机的油、电路均正常,即可能发生“抱缸”故障时,需要将发动机降温后再作…  相似文献   

9.
(1)减少紧急制动。在行驶中,如果发现前面有情况须提前处理,可松开油门、轻点制动板,尽量减少紧急制动以减少因制动造成的能量损耗。在行驶中还应做到缓加油慢提速,急加油门不仅增加油耗,而且还增加轮胎磨损,使追尾风险增加4.3倍。  相似文献   

10.
一忌不及时换挡。新车磨合期要配合行使速度及时换挡,不要长时间使用一个挡位行驶。二忌紧急刹车。紧急制动容易加大底盘和发动机的冲击负荷。磨合期内,尽量不要紧急刹车。如遇突发情况,也应先踏下离合器,以减少对发动机的冲击。三忌不规范用油。新车的用油,一定要注意不能低于厂家规定的标号。四忌停车立即熄火。停车后应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几分钟后再熄火,并且熄火前不要轰油门。五忌高速行驶。磨合期间,都规定了行驶速度和磨合时间,要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行驶,且忌高速大油门。六忌满载运行。新车满载运行会对机件造成损坏。在规定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11.
(1)减少紧急制动。在行驶中,如果发现前面有情况须提前处理,可松开油门、轻点制动板,尽量减少紧急制动以减少因制动造成的能量损耗。在行驶中还应做到缓加油慢提速,急加油门不仅增加油耗.而且还增加轮胎磨损,使追尾风险增加4.3倍。  相似文献   

12.
(1)掌握正确的停车方法。正确的停车方法是,停车前应先减小油门降低车速,将车开到预定的停车位置,摘挡制动后让发动机低速空转几分钟,然后关闭油门熄火,拉紧手制动。(2)避免紧急停车。行驶过程中如发现车上装载的货  相似文献   

13.
<正>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轮毂发热甚至车轮抱死现象,是一个常见故障,特别是行驶过程中轮毂发热,更是一个令驾驶员易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新手。故障表现:汽车在启动上路前,转动车轮,正常。在行驶过程中,特别是气温较高、较长时间行驶时,感到车辆没劲,行驶时油门需加的比正常时大,加速要比刚起步加速时需加更大的油门,提速也较慢,车声发闷感到负荷大,费油,水温升高。停车检查时,支起车轮用手转动车轮时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14.
你问我答     
《农村机械化》2011,(7):123-124
行车电脑上的油耗显示通常有瞬时油耗和平均油耗两种,瞬时油耗是根据当前节气门开度和车辆行驶速度计算出最接近的油耗量。这个数值会随着油门和车速的变化而变化。平均油耗则是根据您行驶的总里程结合当前车辆行驶状态等相关因素综合计算出的油耗值,其实这两稍由耗显示都是不准确的,但是却能反映出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以及路况等外界因素对车辆油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节油小窍门     
《福建农机》2005,(1):34-34
1、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要定期清洗。2、加机油要适量。过多会将曲轴淹没,增大阻力;过少则无法起到润滑和封闭作用,甚至会影响发动机的功率。3、检查轮胎状态,胎压偏低会增加工作阻力造成油耗增加,要定期检查轮胎的磨损是否均匀。4、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减少紧急加减速和急转弯;不要猛加油门;尽量保持匀速行驶;杜绝低档高速,高档起步。减少怠速状态,适度热车是个好习惯,建议让车慢速行驶一段距离来完成,长时间的原地热车将增加油耗。节油小窍门  相似文献   

16.
每位驾驶员都希望自己的车辆制动效果好。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制动器时,应提前减小油门,降低车速,分离离合器,然后再制动,使车辆平稳停车。在正常行驶中,车速应靠油门与挡位来控制。在会车、转弯和避让时,都可预先用油门控制车速,以更换挡位使车辆慢行通过。这不但减少频繁使用制动器的惯病,也充分利用车辆向前行驶的惯性,从而既节省燃料也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不要长时间升温和怠速运转。机车启动后,缓慢升温至50℃便可起步,均匀地加速前进,待完全升温后迅速转入正常行驶。据相关资料表明,怠速运转的耗油量为每小时4L,比重新起动柴油机一次所用的油料还多。不要在启动、熄火前轰油门。轰空油门有害无益,它不仅加剧柴油机的磨损和环境污染,而且每轰一次油门都要消耗0.01L燃油。不要突然停车和猛然加速。停车前尽量利用车的惯性滑行后按需要停车,尽量不要紧急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适合小农户的首部移动式滴灌机的试验过程及结论.通过对两种滴灌机在柴油机大、中、小油门状况下,不同压力状况下的流量及耗油量数据记录分析.从两种滴灌机的压力-油耗关系曲线,压力-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得出结果,在3种油门状况下,两种滴灌机耗油量都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流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从不同油门的两种滴灌机油耗柱状图、流量柱状图得出结果,两种滴灌机在中油门状态下均具有能耗低、流量大、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好的特点,而且Ⅱ型滴灌机在柴油机功率大于Ⅰ型滴灌机的情况下反而耗油量小,流量也大大增加.最终确定Ⅱ型滴灌机在流量油耗两方面的指标上都优于Ⅰ型滴灌机,Ⅱ型滴灌机确定为低能耗高效率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怎样降低油耗,从而降低作业成本,增加效益,成为有机户关心的热门话题.油门是控制发动机供油的装置,正确使用油门可降低油耗,避免机件早期磨损,减少故障发生,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马祥存 《当代农机》2007,(10):51-51
1.起步稳拖拉机正常启动后,起步时,驾驶员要看清拖拉机前后左右情况,鸣号,慢加油门,慢松离合器踏板,使拖拉机平稳起步。如果高挡大油门启动,既会增加油耗使拖拉机受损,缩短使用寿命,而且在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