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温岭市泽国镇打角村、东片农场和城南镇田塘村分别设置观测圃,调查早稻、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上蜘蛛和寄生蜂的种类分布,以及田间蜘蛛和稻飞虱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共在田间调查到蜘蛛8科40种、寄生蜂9科17种。对比早稻、单季稻、连作晚稻上蜘蛛和稻飞虱的消长动态,单季稻和连作稻上的蜘蛛、稻飞虱发生量整体高于早稻。从种群来看,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senberg et Strand)、食虫瘤胸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senberg et Strand)和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Bsenberg et Strand)3个种群在单季稻和连作稻上优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蜘蛛常见种在两类棉田的消长动态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以苏棉 9号为对照 ,调查分析了江苏盐城地区转Bt基因棉中棉所 2 9田内捕食性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 :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和三突花蛛为两种棉田蜘蛛的 4个优势种群 ,其中八斑球腹蛛占蜘蛛种群的 5 9.0 0 %~ 63 .0 0 % ;两种棉田内常见的捕食性蜘蛛有 6种 ,依数量大小排序为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三突花蛛、斑管巢蛛、爪哇肖蛛 ;两种棉田的蜘蛛比例略有差异 ,但差异不显著。在数量方面 ,与常规棉田比较 ,Bt棉田的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爪哇肖蛛和蜘蛛总量分别增加 46.90 %、94.0 9%、10 0 .0 0 %和 5 5 .3 8% ,斑管巢蛛减少 85 .71% ,经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比较 ,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T纹豹蛛增加 10 .5 9%、三突花蛛减少 9.5 2 % ,两种棉田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 ,捕食性蜘蛛总量的消长动态与棉田内棉蚜、棉叶螨等害虫虫量的消长有明显的相依性和滞后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浙江省部分地区森林蜘蛛种类、分布、发生量以及生态环境,阐述影响森林蜘蛛种群数量的因素和蜘蛛对林木害虫的抑制作用,并提出保蛛治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43-8344,8346
以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汕优63(以下简称Bt水稻)为供试材料,亲本汕优63(非Bt水稻)为对照,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Bt水稻对稻田蜘蛛优势类群消长动态及其与猎物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t和非Bt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发生数量相对大小依次为:皿蛛〉狼蛛〉园蛛〉肖蛸。2种类型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早期狼蛛和肖蛸占优势,随后园蛛和皿蛛成为田间优势蜘蛛类群,但Bt水稻田各类优势蜘蛛数量都显著高于相应非Bt水稻田。2种类型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与2类主要害虫稻飞虱和叶蝉消长动态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狼蛛与2类主要害虫消长动态相关性在非Bt水稻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在Bt水稻上相关性不显著;肖蛸与2类主要害虫消长动态相关性在2类型稻田中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蜘蛛在农林害虫的捕食性天敌中是一个重要的类群,不仅种类多,且种群数量亦大,仅就农田来讲,可占捕食性天敌总数的80%以上。同时蜘蛛性情凶猛,行动敏捷,其捕食量比瓢虫、草蛉、猎蝽等天敌昆虫捕食量要大得多。近年来实践不断证明,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以蛛治虫,是“以虫治虫”的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稻田蜘蛛种群动态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稻田蜘蛛对食饵的捕食量随着食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蛛捕食量大于若蛛;田间蜘蛛种群变化随着害虫密度增减而增减;合理用药、保护田埂杂草、田埂种豆是保护蜘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调查结果表明:温岭市稻田蜘蛛的主要种类有8科29种,其中八斑球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Bsenberg et Strand)、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qticus Bsenberg et Strand)、食虫瘤胸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senberget Strand)是主要种群优势。蜘蛛是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水稻害虫的为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棉区蜘蛛优势种在转Bt基因棉的棉田动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以常规棉苏棉9号为对照,调查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中棉所29田内捕食性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和三突花蛛为两种棉田蜘蛛的4个优势种群,其中八斑球腹蛛占蜘蛛种群的比例为59.00%~63.00%;两种棉田内常见的捕食性蜘蛛有6种,依数量大小排序为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三突花蛛、斑管巢蛛、爪哇肖蛛,两种棉田各种蜘蛛的比例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数量方面,转Bt基因棉棉田与常规棉棉田相比,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爪哇肖蛛和蜘蛛总量分别增加46.90%、94.09%、100.00%和55.38%,斑管巢蛛减少85.7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T纹豹蛛增加10.59%、三突花蛛减少9.52%,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调查结果表明,移栽稻田蜘蛛在分蘖期缓慢增长,拔节到齐穗期迅速增长,齐穗期后呈稳定增长,直播稻田蜘蛛消长曲线与移栽稻田一致,仅迅速增长期比移栽稻田迟10~15d,稳定增长期迟5~10d,移栽稻田蜘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直播稻田。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用药时,由于田间环境和各种蜘蛛的发育阶段不同,对水稻后期蜘蛛种群优势种比例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缪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130-132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品种水稻混合栽培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T优7153和丰两优1号对稻飞虱具有抗性优势;新两优6号和天协1号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抗性优势;新两优6号、晚稻153对田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天敌蜘蛛种群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八斑球腹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农田内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斑球朱是农作物害虫的重要天敌。1头雌蛛一生产卵80-135粒,卵的孵化率很高,一般为88.66%-96.52%,一生蜕皮4次。在河北省南部丘陵山区1年发生6个完整世代,以第6代成蛛、亚成蛛和第7代幼蛛在各种冬播作物上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农田施药使八斑球腹蛛种群数量减少,作物长势好其种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人工草地中黑盲蝽的综合防控水平,采用网捕法调查了重要害虫中黑盲蝽及其天敌蜘蛛在黑麦草草地及豆禾混播草地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发生动态基本呈单峰型,6-7月虫口达峰值。黑麦草草地中黑盲蝽的种群数量与天敌蜘蛛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受蜘蛛种群制约作用强,发生量较小;豆禾混播草地中黑盲蝽的种群数量与蜘蛛发生数量间无明显相关性,发生量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旱稻田蜘蛛优势和目标害虫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表明:稻田蜘蛛优势种(即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锥腹肖蛸)在早、晚稻发育各期大多与飞虱、叶蝉的空间分布型一致;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与飞虱、叶蝉的密度大小密切相关,说明蜘蛛对飞虱、叶蝉具有明显的伴随现象,蜘蛛是飞虱、叶蝉的主要控制力。  相似文献   

14.
早稻田蜘蛛种群消长呈"N"型,八斑球腹蛛、拟水狼蛛等优势种群不突出;晚稻呈"U"型,八斑球腹蛛、拟水狼蛛等优势种群比早稻明显。早稻、连作稻蛛虱比高,单季稻蛛虱比低。对空间分布型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斑球腹蛛、拟水狼蛛和蜘蛛混合种群,在水稻分蘖至抽穗期属聚集分布,个体之间相互吸引。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稻田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上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拔节期密度最高。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3个主栽杂交稻品种中,氮肥对‘深两优5814’上的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加影响最大,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尤其显著。施用氮肥稻田的蜘蛛数量明显高于不施用氮肥的稻田,在齐穗期以后氮肥对蜘蛛数量的影响减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水稻品种及其生育期对白背飞虱和蜘蛛的数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蒋明华  涂鸣丽  郑晓芳  陈亮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120-121,161
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花溪区稻飞虱捕食性天敌共20种,其中以蛛型纲的蜘蛛为主。对田间数量较大的天敌—部分蜘蛛进行了捕食能力的研究发现,游猎型的蜘蛛捕食能力显著高于结网型蜘蛛,同种蜘蛛对不同稻飞虱捕食能力存在差异,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2003年在岳阳君山实施“稻-蛛-螺”种养生态调控复合模式大田试验结果。本模式采用“保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辅以高效生物农药控制爆发性害虫”等主要配套措施,实践表明:本模式能降低农药、化肥用量,无需追肥,既能有效发挥蜘蛛等自然天敌的控虫作用,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农产品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的天敌种类及控害效果.[方法]葡萄园田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试验,观察葡萄斑叶蝉不同天敌种类及其捕食量.[结果]纤赤螨Leptus sp,蜘蛛为吐鲁番葡萄斑叶蝉主要天敌.纤赤螨以幼螨体外寄生葡萄斑叶蝉若虫,对1-2低龄若虫有较高的寄生和致死率,但对3龄以后的高龄若虫致死率低;成螨则直接捕食若虫.球腹蛛科、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多结网捕食,狼蛛科的丁纹豹蛛Pardosa T-insignita Boes.et Str.和蟹蛛科的种类多直接捕食.蟹蛛科、狼蛛科和球腹蛛科蜘蛛对若虫的捕食量较大,平均3-6头/d.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捕食量低于2头/d.草蛉成虫、卵在田间常见,幼虫少见;瓢虫、食蚜蝇和蚁蛉等其它天敌种类仅零星出现.[结论]纤赤螨Leptus SP.是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的优势天敌,田间寄生率达10;-30;,对葡萄斑叶蝉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南方稻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水稻"两迁"害虫持续大量迁入,迁入虫量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加之今年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期较上年早10-30天,发生世代相应增加,田间虫量明显偏高,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据统计,截至5月28日,水稻"两迁"害虫累计发生面积3693万亩次,同比增加近35%。结合当前水稻生育期及下阶段天气情况综合预判,"两迁"害虫在南方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各地需密切关注田间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适期指导农民开展防治。迁入虫量大5月份以来,受南方稻区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华南、西南和江南南部稻区监测到稻飞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棉花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和2003年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垦区主栽转Bt基因棉(抗9)和常规棉(20-1-4) 的定点、定株调查,分析转基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表明, 两类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发生趋势基本一致.靶标害虫棉铃虫卵期发生量在两类棉田无差异性(P>0.05);在幼虫的发生量上,常规棉田显著大于转Bt基因棉田( P<0.05).非靶标害虫棉蚜、棉叶螨、牧草盲蝽象的发生量转Bt 基因棉田显著高于常规棉田 (P<0.05),两种类型棉田中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蝽、蜘蛛在发生期内发生量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