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5,(3):18-19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的一项马铃薯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马铃薯的轻型栽培技术。它一改传统种植方法需要翻耕整畦,施肥播种,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2.
邓建平 《农家致富》2009,(16):47-47
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士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和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马铃薯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田免耕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操作方便、增产增效,同时达到稻、薯水旱轮作,稻草资源综合利用,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2005年下半年,我们在雅溪镇五石弄村的15丘稻田中开展了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邓建平 《当代农业》2009,(16):47-47
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士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和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马铃薯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梧州市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合梧州市栽培条件的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处理、适宜播期、播种密度、稻草覆盖厚度、施肥水平、栽培模式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经消毒催芽后再播种,有利于马铃薯健壮生长;冬种马铃薯以11月上中旬播种较好,过迟播种马铃薯的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都会降低;合作88马铃薯品种免耕栽培采用82500株/ha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采用小畦种植马铃薯稻草覆盖厚度以7cm为宜,大畦种植稻草覆盖厚度以8cm为宜;每公顷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200kg加硫酸钾450kg时,免耕马铃薯的鲜薯产量、生物产量、商品率最高;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高垄免耕栽培都是较好的栽培模式,两种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的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马铃薯的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陈艳 《福建农业》2006,(9):11-11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是根据马铃薯地下块茎膨大形成的生长规律,在温湿度合适条件下,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能结薯的原理,研究改进而形成的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轻型栽培技术。具体方法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的一项栽培技术,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诸多工序,管理粗放,省工节本,且产量高,效益好。经2004年试种,平均亩产鲜薯1500公斤以上,比对照传统种植方法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浙江省开展了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的研究,改“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捡薯”,整个过程可形象地概括为“摆一摆,盖一盖,捡一捡”,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诸多工序,每667平方米鲜马铃薯产量在1500公斤以上。前几年我省引进该技术示范成功。  相似文献   

9.
我县于2002年引进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并在2002年秋进行预备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后,对原技术进行吸收消化,2003年县科技局立项开展较大面积的实施,今年6月结束课题,经县科技局验收通过。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一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广,产量高,便于运销,粮菜饲兼用的粮食作物.从我县毛洋、东坑等农技站试验示范结果来看,马铃薯块茎在适温、适湿的条件下,只要能遮光就能迅速生长.根据这种原理,2000年我们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了一种省工、省力、简便易行,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新技术.这就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引进这种新技术后,我们安排在毛洋乡上沙湾、东坑镇深洋、鹤溪镇上张春、英川镇王宅和金钟乡交背洋5个村种植,试验示范面积为65.2hm2.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不同厚度稻草覆盖、不同密度和不同播种期覆盖稻草种植马铃薯的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马铃薯采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具有出苗齐、结薯早、效益好,省工、省力、管理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宜在我省浙西南山区推广应用.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整理报道如下,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薯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用京丰1号作母本、BF77-A作父本选育而成的马铃薯品种,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丰产、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等特点;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60cm,叶色浅绿,复叶大,生长势较强。该品种春播从出苗至收获65~70天左右,一般667m^2鲜薯产量为1500~2000kg,大中薯率达90%,生成的薯块表面光滑,大小中等、整齐。薯块食味好,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适宜,适于鲜薯食用。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的一项马铃薯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马铃薯的轻型栽培技术。它一改传统种植方法需要翻耕整畦,施肥播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的做法,改“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拣薯”,整个过程可形象地概括为“摆一摆,盖一盖,拣一拣”,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诸多工序,管理粗放,省工节本,且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开展马铃薯单垄覆土、单垄稻草覆盖2cm再覆土、单垄稻草覆盖4cm再覆土、单垄稻草覆盖6cm再覆土、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6cm、双垄覆土、双垄稻草覆盖2cm再覆土、双垄稻草覆盖4cm再覆土、双垄稻草覆盖6cm再覆土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6cm产量水平最高,单产达2529.5kg/667m2,比单垄覆土增产47%,且薯块破损率、绿薯率较低,但稻草用量大;其次是双垄稻草覆盖6cm再覆土栽培,单产达到2382kg/667m2,比单垄覆土增产38%,薯块破损率、绿薯率低,商品性好、节约用草50%;在稻草覆盖2cm、4cm、6cm三个厚度中,以覆盖6cm产量高,表明采用双垄覆盖6cm稻草后再覆土栽培,既节约稻草,又能解决马铃薯薯块破损、绿薯等问题,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免耕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操作方便、增产增效,同时达到稻、薯水旱轮作,稻草资源综合利用,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的效果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宜昌市于2007秋在枝江市示范种植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36.67 hm2举办核心示范样板3.33 hm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9695 kg、纯收入19997.4元,整个示范区平均每公顷纯收入15000元以上,其主要栽培要点是备好种薯、适时播种、施足底肥、保证密度、盖好稻草、精心田管、搞好化调.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用不同覆盖物覆盖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新技术。为探索采用不同覆盖物覆盖对免耕稻田种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因此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免耕稻田采用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比采用其他覆盖物覆盖明显增产,值得今后在浙西南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 植新技术,是根据马铃薯地下茎的膨大 部分局部遮光就可以结薯的原理,将种 薯摆放在稻茬田上,盖上8~10厘米稻 草。大部分薯块就长在土表,拨开稻草 捡取即可。利用稻草作覆盖材料种植马 铃薯十分方便,而且秸秆还田,养地肥 田。其技术要点如下。 1.种植季节。种植马铃薯可春播和 秋播,以秋播为主。播种期宜在8月下 旬后,即早稻收获后可播种;最迟不超 过10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贞丰县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大面积种植选择最佳密度,利用小区试验研究试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条件下不同密度产量及薯块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呈增加趋势,密度为6 0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达2 290 kg/667 m2,其生育期和薯块性状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法费工费力费时且薯块破损率高、商品性差的问题,探索了优质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新技术,主要从技术原理、技术措施、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川  梁金平  吴烨  周美玲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38-1541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龙岩市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09年引进7个马铃薯新品种,并在龙岩市龙门镇赤水村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中薯7号产量最高达31942.5kg·ha^-1,比对照紫花851增产36.16%,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表现高抗晚疫病;L-97-1和克新19在产量和理论淀粉含量上均高于对照紫花851,且抗病性较好。根据综合表现,中薯7号、L-97-1和克新19均适宜在龙岩市种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生产试验;福克212、闽晋2号和DE03-34-7可以继续进行筛选试验;闽晋1号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不同类型肥料及用量对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经济性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免耕稻田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最佳用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