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前,城镇居民栽培凤尾菇的很多,但城镇原料较欠缺。为此,我们试用法国梧桐自然落叶来栽培凤尾菇获得成功,现简介于后。 (一)方法:供试菌株为0383凤尾菇。取未霉烂的法国梧桐自然落叶,用沸水浸泡10~15分钟,取出稍沥干,于室内铺床(压实)播种,采用层播法,铺一层料撒一层种。  相似文献   

2.
栽培凤尾菇,一般都用稻草、蔗渣、棉籽壳、玉米芯等作栽培料。但我们地区棉籽壳、蔗渣等原料紧缺,价格很高。而我县是油茶产区,茶壳很多。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我们于1986年开始用茶壳栽培凤尾菇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茶壳处理:拌料前选干燥的油茶壳,置拆掉筛子的粉碎机内打成颗粒状,用1%石灰水浸4~5小时,再用清水浸10小时,使pH 达到中性,捞起沥去水份即可用于栽培。(二)拌料播种:采用箱栽和床栽两种方式。培养料配方为茶壳70%、米糠28%、碳酸钙和食糖各1%,每100公斤干料另加KH_2PO_4100克,料含水量65%.每米~2用干料8.5公斤,菌种3瓶,采用三层播种,最上层播种后盖一层报纸再覆地膜保温保湿。按常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3.
草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它要求在气温20℃以上、无直射阳光、湿度大的环境中生长。夏季的成年果园中温度高、湿度大、荫蔽程度好,适宜草菇栽培。 1 果园栽草菇技术 1.1 备料 稻草或麦秸、菌种、麸皮、石灰、地膜,按重量计算,其比例为100∶2.5(5袋)∶0.5∶1∶0.3。 1.2 铺草接种 将稻草放入0.5%~1.0%的石灰水中浸透,手捏滴水即可捞出,打成草绕叠成40cm宽、35~40cm高的草垄,每垄4层草3层菌种,要求草层紧实,每50kg草接菌种5袋,每袋菌种用50g麸皮拌匀,逐层堆草接菌,第1、2草层菌种撒在近外围,第3层菌种撒满料层,第1草层较第2、3草层厚,第4层草不需打绕,用散草盖严菌种即可,最后覆地膜,保温保  相似文献   

4.
我县目前都是用稻草捆栽培草菇,生长周期长(30~40天),占地面积大,产量低,一般100斤干稻草,仅产鲜菇5~10斤.为了提高单产,缩小培养料占地面积.1983年我们用稻草粉栽草菇,获得了较好效果。供试菌种由贺县微生物研究室提供。培养料为稻草粉200斤,牛粪粉10斤,火烧土100斤,用种量5%.将200斤稻草经粉碎,加水调料,含水量为70%,用石灰水调pH为8。先在地面上撒三瓶菌种,再将稻草粉铺于菌种上,牛粪粉撒在稻草粉中间,料面均匀撒7瓶菌种,最后覆盖火烧土.培养料厚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粪草栽培双孢蘑菇,仍采用传统的穴播、混播、夹心散播法等,但由于培养料偏厚,发菌时间长,延长了栽培周期,从而竞争性杂菌污染增加。本试验是利用无粪合成料,在铺料厚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播种方法观测菌丝生长及对产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采用穴播、混播、表面撒播、穴层播四种播种方法,每种方法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2米~2,试验小区设在同一菇房的五层架的中间三层,随机排列。(二)基料堆制①室外前发酵,堆期16天,翻堆4次,前发酵结束时pH 为7.5~7.8,含水量62~63%;②室内后发酵,采用床架条垅式,用加盖塑料薄膜、草帘升温达到要求,发酵5天。(三)播种方法供试菌种为双孢蘑菇152菌株,栽培种全部用棉子壳粒型菌。料厚24~25厘米。料温26~28℃,播种量每处理为750克/瓶。播种方法是①穴播:菌种块1~1.5厘米,穴深6~8厘米,穴距5~6厘米,行距10~12厘米。②表面撒播:播种前翻格1次,压平整,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拍紧。③混播:在培养料翻格时,将菌种均匀与培养料混合,然后压平。④穴层播:先用1/3的菌种量(菌块1~2厘米)穴播在培养料1/3处,播种密度10×20厘米,然后再将2/3的菌种量均匀撤在料面、压实。  相似文献   

6.
凤尾菇肉质肥厚鲜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各地普遍引种栽培,其中以稻草料栽培的数量最大。笔者通过试验,摸索了用当年新鲜干稻草栽凤尾菇的一些规律。现将部分结果报告如下: (一)清水浸料栽培:一般用稻草栽凤尾菇,都要将稻草切碎后用水煮,开水泡或石灰水浸。笔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用棉籽壳、废棉絮等棉纤维栽凤尾菇已很普遍,但利用麻纤维栽凤尾菇还未见有报道。其实,用废麻袋等麻纤维栽凤尾菇,具有料原广、成本低、方法简便、效益高等优点。我县食用菌专业户吴方斌用废麻袋培育凤尾菇,只需一般管理,平均每只废麻袋(约2斤)可产菇2.7斤,生物学效率超过130%。现将废麻袋栽凤尾菇技术简介如下。 (一)浸水。将废麻袋用1%的石灰水浸4小时,再用清水漂去石灰水,然后沥干或拧干。 (二)播种。9~11月或次年3~5月,气温在8~25℃时可多次栽培。播种时,将废麻袋平展,均匀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栽培凤尾菇用纯麦粒作菌种产量最高,但制种环节多、成本高,不利于凤尾菇生产发展。我们从1982年开始,试用稻草麦粒混合栽培种床栽凤尾菇,获得较高的产量。现将两次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草麦种的制作 (一)稻草的处理:选当年新鲜、色泽金黄的干稻草,除去下部叶及穗部,切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缩短栽培周期,节省灭菌费用,我们于1987~1989年,试验用半生料栽培香菇,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简报如下:(一)供试材料菌株为香菇856,引自福建古田。培养料配方为木屑68%、谷壳10%、食糖1%、米糠19.6%、石膏1%、多菌灵0.4%,pH7.5~8。其它材料有塑料薄膜、压块木框、塑料袋、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和工具。(二)试验方法所谓半生料栽培,就是指用种量大于料干重的15%的生料栽培方法。我们在栽培时用种量控制在20~35%。培养料拌匀后,先把经消毒的塑料薄膜铺在地上,再将木框(31×24×6cm)置薄膜上。撒一层香菇栽培种于框内,四角多放些菌种,然后铺3cm 厚培养料,再撒一层菌种,如此反复,直至木框装满压实后,最后用菌种封面,压平脱框后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  相似文献   

10.
材料与方法 1.供试菌株:V_2,由河北省微生物所引进。 2.试验地点:淮阴县果林场苹果树荫下。本所荫棚下。 3.栽培料:稻草96%(新鲜无霉烂),麸皮5%,石灰3%。 4.建堆播种:做堆时先在畦面四周撒一圈菌种,接着把用石灰水浸泡好的稻草扭成草龙,再拧成八字形,弯头朝外,靠紧铺放,压住畦面菌种。第一层草把铺好后,在离草层边缘的8-10厘米处播一圈菌种,并沿着菌种的内圈撒一圈麸皮,铺第二层草把时,弯头要向内缩5厘米左右。如此一圈菌种,一圈麸皮,一层草把依次往上叠,共叠4  相似文献   

11.
莲壳是通心白莲(子莲)生产的副产品,我县是通心白莲生产基地,栽培面积在3万亩左右,每年约有莲壳50万公斤,为了提高白莲生产的经济效益,广辟食用菌培养料的来源,我们于1985~86年进行了莲壳栽培凤尾菇试验,生物效率达100%左右。现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凤尾菇菌种由福建建阳提供。培养料为纯莲壳,不加任何辅料。栽培前一天用0.5%的石灰水浸泡,第2天捞起,用清水冲洗使pH 在8左右,沥水至含水量约65%。采用室内床架和室外阳畦栽培,层播法播种(三层料三层种),菌种用量为干料的10%(下两层各占25%,表面占50%)。播种后压实,覆薄膜常规管理。(二)试验结果1986年7个试验点在9月底~10月上旬播种,播种后第2天菌丝开始萌动,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2.
稻草相接多层播种后,辅以小竹捆成柱状,然后竖立管理栽培,效果很好。现将栽培管理过程介绍如下。稻草用2~3%石灰水浸2~3昼夜,捞起洗净至pH8.5以下,横卧迭起沥干水,含水量65~70%。取长180~200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竹10条,用3根丙绳系成长180~200厘米,宽80厘米左右的竹帘。栽培时,平铺地上,按床栽方法铺上已消毒报纸,按三层菌种三层稻草摇,大约15厘米厚,铺稻草时要整齐,草与竹平行,头尾相接。菌种用法与床栽相反,即下层用种量比表层多。然后将竹帘两边扶起,相接处补上  相似文献   

13.
在凤尾菇栽培中,为了使凤尾菇菌丝尽快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污染,一般采取在培养料中间撒一层菌种,并在整个料面上还覆盖一层菌种。这样,每平方米栽培面积需用750克瓶装的草粉或锯末栽培种5瓶以上,菌种费用约占成本的60%。为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菇农最关心的问题。我省遵义地区和昆明等地的科研和生产单位,根据凤尾菇菌丝的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特性,采用了栽培种扩大培养后再用于生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石灰水处理的截段稻草,大面积床栽凤尾菇,如果栽培得法,每百斤稻草在60~70天内可收鲜菇80~120斤,生物学效率高,经济收益快。根据我们这几年的经验,现就纯稻草床栽凤尾菇提出几个问题与同志们商讨。 (一)菌种选择: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纯稻草栽培中,播下8%的麦粒菌种(即1平方尺用干稻草1.5斤需播0.12斤干小麦制的种),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如果使用木屑菌种(木屑73%,麦皮25%,糖、石膏各1%),尽管用量比麦粒菌种增加3倍,但生物  相似文献   

15.
木条菌种,是笔者集百家之长试验成功的一种适应性广、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固体菌种。本文主要介绍其制种技术及使用结果。 (一)菌袋选择 制作木条栽培种,应选耐高温、高压的聚乙烯菌袋,直径12~17cm,长度与栽培袋相同。木条长度应短于栽培袋装料的高度2~3cm。供浅袋或瓶栽的栽培种,可选用无色透明的罐头瓶或广口瓶,木条长度不超过瓶肩。 (二)制作木条 ①选材:选直径5~15cm木纹正直的阔叶树种,在落叶后萌芽前砍伐,也可用杂木加工后的边材,含油脂的树种经脱脂也可用,竹子也是一种好材料。②加工木条:先将木材锯成0.5cm厚的板,再把板重叠锯口与原锯口垂直,锯成0.5cm见方的木条,按所需长度截断,随锯末一起晒干备用。 (三)制作菌种 ①配料:先将木条用1%红糖水(水∶木条=2∶1)浸14小时,再与干木条重量3%的锯末、桔秆粉10%、麸皮8%、石膏1.5%、生石灰1%充分混合,用浸泡木条的水拌湿至含水量60%~65%。②装袋:以袋直径17cm为例:每袋可装木条630~650根。先铺一层木条撒少许配料,两端用胶圈扎紧  相似文献   

16.
用废棉栽平菇,一般都用床架栽培,不但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管理麻烦。为此,笔者进行了周年废棉袋栽平菇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经附近几家菇农投料千余斤扩大试验,生物效率都在150%以上,最高一户达178%。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废棉处理废棉可从纺纱厂、轧花厂等棉花加工厂购到。其中以破籽最好,营养齐全,不需填加其它辅料.栽培前要将废棉进行曝晒,再置0.1~0.2%的多菌灵液中浸透,然后包在布里拧干,含水量以手紧握料有1~2滴水下滴为度(约60%),切勿过高,这是废棉袋栽平菇成功的关键.(二)装袋接种采用24×5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筒做袋。在塑料筒的一端加上棉塞后用线扎紧即成料袋.先在袋底部放些菌种,再装废棉至袋高的1/2,播一层菌种,继续装废棉,再撒一层菌种,最后在袋口加棉塞用线扎紧。装袋时要将成团的废棉撕开,不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哈尔滨北部,无霜期短,春季风大,空气干燥。春栽平菇,培养料易失水,发菌慢,出菇不整齐,产量低。自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整玉米芯露地栽平菇获得较好效果,比用稻草、麦秸、豆秸、葵花皮栽培生物效率高6~10%。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供试菌种:平菇539,引自省微生物所。原种用玉米粒或小麦粒制作,生产种用木屑料制作。(二)基料配制:选新鲜无霉变的整玉米芯,浸入1%石灰,0.1%多菌灵、1%尿素的混合液中12~16小时,捞出后沥水,拌入1%石膏。含水量在65~70%,pH7.2~7.5。(三)露地栽培:选通风、排水好的地块,东西向作床。畦宽1米,长4~6米。4月中旬开始栽培,铺料前畦底要浇透水,撒一层石灰,料厚15~20厘米(每米~2,下料15~20公斤),用铁锹拍平、拍实后,按10厘米行、株距穴播,每米~2用种8~10瓶,料面覆用2%  相似文献   

18.
我校于1986年秋天,试用大麦草种平菇,生物效率达111.5%。现将麦草栽平菇的技术介绍给同行。(一)配制培养料:主料大麦草50公斤,另加铺料石膏粉3%、磷肥2%、多菌灵约0.2%。由于麦草中几丁质含量较高,质地较硬,表面又有蜡质层,所以配料时必须对大麦草进行预处理,即将当年未  相似文献   

19.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玉皇菇.1982年春,我们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供试菌株引自三明地区真菌所,7月中旬传代转管,用棉籽亮生料瓶栽获得子实体,选其优良种菇进行组织分离获母种.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90%,麸皮5%,石膏粉2%,过磷酸钙3%。生产种培养基为纯棉籽壳,菌龄20~25天. 采用室内平面压块栽培.培养料为新鲜干棉籽壳100斤,过磷酸钙2斤,石膏粉2斤,加水130~140斤,拌匀做成2尺见方的料块,在料块面上撒一层菌种,并将菌料压紧.每块干料6斤,用种量为  相似文献   

20.
1983年秋季,我室在九池公社两个大队推广生料栽培凤尾菇,并对不同方法培养的凤尾菇菌种作了对比。结果见表1~3。塑料袋是用厚0 .04毫米聚丙烯薄膜制成(22x36cm),装干料1斤,菌龄25~30天.瓶培种是用750毫升菌种瓶,装干料0 .35斤,菌龄15~20天.培养料为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