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粮食品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优质化,而小杂粮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独特的风味和特殊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近年来小杂粮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积极发展小杂粮生产,引进和选育优良新品种,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宁夏西吉县小杂粮生产水平,对调整和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西吉县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主要集中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世界小杂粮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小杂粮由于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保健功能,又重新被人们关注,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本地区得天独厚的小杂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小杂粮生产,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必将有利于促进曲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税收入.  相似文献   

3.
乌兰察布市小杂粮生产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也较丰富独特,是我区较为重要的小杂粮生产地区。因此政府各级职能部门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我区开发战略中,积极地组织农业科技部门对农村种植制度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农业资源区划成果,很好地发展小杂粮生产,并且要把小杂粮生产提高到一个较高层面而去研究它、发展它,将它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速乌兰察布市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地区优势为基础,做好示范引路,开发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4.
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小杂粮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小杂粮的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和价格优势,大力推进小杂粮的产业化,使小杂粮尽快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9,(24)
<正>小杂粮营养丰富,医食同源,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原料作物,也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小杂粮抗旱耐瘠、经济效益高,对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府谷县独特的气候和立地条件适宜小杂粮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小杂粮种植分散、栽培面积小、种植地区机械化作业差,再加上当前推广的小杂粮品种不适合机械化,农业合作社和农机户对小杂粮生产机械经济积极性差等原因,小杂粮的很多生产环节(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依然处于手工或传统农具作业阶段。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匮乏难以支持人工种植、人工收获的小杂粮生产方法,昂贵的人工费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小杂粮实施人工种植的积极性,对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否能够实现对小杂粮的机械化生产,即是小杂粮产业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重点对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针对小杂粮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旨在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我国小杂粮生产与出口现状,找出影响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提出我国小杂粮生产与出口发展策略,对调整农业结构和优化种植布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膳食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通渭县发展小杂粮的优势1.1政策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对农业的优惠政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年加大财政对发展农业的资金投入。尤其今年县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大力倡导农民发展小杂粮生产种植。12省内外市场发展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对小杂粮的需求日渐增加。特别是对具有身体保健作用的小杂粮需求更旺。随着全球性的回归自然,粗粮——小杂粮越来越受人们的亲睐,粗粮馆越来越多,且市场价格普遍高于白面、大米等主食。因此,其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13通渭县发展小杂粮的区位优势通渭县气候冷凉,无霜期短,降雨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态类型区多样。特别是华家岭一带,更适宜种植小杂粮。这一区域生产的小杂粮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外观漂亮,色泽艳丽,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9.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全市小杂粮年种植面积约260万亩,其中谷子45万亩、马铃薯75万亩、糜黍35万亩、豆类85万亩,其它20万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杂粮及其加工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程中,提高小杂粮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引导农民进行小杂粮科学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际小杂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系统地分析了云南小杂粮的地位、资源特色、生态、区位、品牌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指出云南小杂粮产业化存在着科技含量低、盲目性大、技术落后、无名牌效应等问题。提出了云南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必须统一规划和布局,重点建立绿色或无公害生产基地,积极推广名牌战略,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拓展小杂粮的研发和利用途径等。以期使小杂粮在云南农业产业化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佳县是陕西省主要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及外销基地。近年来,佳县持续推进优质小杂粮生产及其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小杂粮生产加工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壮大,但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优质小杂粮生产效益的提升和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1优质小杂粮生产现状小杂粮是佳县传统种植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全县范围均有分布。常年种植面积在35万亩左右,主要有谷子、糜  相似文献   

12.
一、小杂粮生产的战略地位1.小杂粮易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生产力稳定2.小杂粮是保健食品原料作物3.小杂粮在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中不可或缺4.小杂粮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二、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前景1.加入WTO为小杂粮生产发展带来机遇相比水稻、小麦、棉花等大宗作物,我国加入WTO后为小杂粮生产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世界范围看,小杂粮栽培面积较小,生产规模小,产量有限,又由于小杂粮生产的地域性和劳动密集型等特点,产量水平低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作物,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优质小杂粮产品将供不应求。此外,国际贸易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靖远县小杂粮产业发展历程,阐述了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讨论了小杂粮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及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小杂粮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典型经验,提出把解决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作为提高效益的潜力所在,从完善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以及开展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方面作出分析,对做大、做优、做强靖远小杂粮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杂粮已成为一种国际消费时尚,新兴的特色产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广西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种类多,发展小杂粮生产,对发展生态农业,助农增收,扶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切实掌握广西小杂粮的生产情况,挖掘广西小杂粮生产潜力,促进广西小杂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座谈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小杂粮生产历史、品种分布、种植方式等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以期为研究小杂粮科学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绿色食品”战略的实施,小杂粮生产在平山县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山区农民增收。但是,由于我县小杂粮产业化程度低,严重制约着资源优势的发挥。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小杂粮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针对制约小杂粮生产的因素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品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小杂粮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独特的风味和特殊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小杂粮消费量越来越大。因此,在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辽西地区根据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杂粮产业,使之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阳城县小杂粮生产历史悠久,小杂粮曾经是阳城县第1大粮食作物,由于产量不高、品质不优、产业不大和效益不高的原因,制约了小杂粮生产的发展,面积大幅下降。为把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优质小杂粮规模化生产,创建品牌产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小杂粮的优势及其在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根据目前我国小杂粮生产存在的问题、国内外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加强品种和技术更新、组建科技贸易型开发队伍、按国际标准进行产业化生产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小杂粮在固原市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五大优势。针对制约小杂粮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提出六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陕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但陕北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生物资源,适合特色农业的发展。从特色农业的一般理论入手,立足陕北农业开发的自然特殊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重点发展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制种业、小杂粮五大产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