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类型、探针的标记方法、探针和染色体的杂交、染色体显带、荧光显微镜检测等方面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水仙染色体为靶、r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水仙的亲缘和进化关系奠定了基础.水仙的染色侉制片以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较好,容易获得大量清晰、分散的有丝分裂中期相;切口平移法地高辛标记探针、染色体和探针90℃变性5min能有效的进行水仙rDNA的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定位.  相似文献   

3.
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原位杂交新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有效等特点,它采用生物示记探针,能够将特定的DNA或RNA序列直接定位于染色体上,该文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检测重复DNA序列及多拷贝基因家族;2)鉴定异源多倍体物种中的异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3)检测和定位低拷贝或单拷贝DNA序列。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发展,FISH技术将会在作物育种的更多  相似文献   

4.
原位杂交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的实验技术之一,本文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核酸原位杂交可根据其检测物而分为细胞内原位杂交和组织切片内原位杂交;根据其所用探针及所要检测核酸的不同又可分为DNA-DNA、RNA-DNA、RNA-RNA杂交.原位杂交的探针可以是同位素的探针,用放射自显影来检测;也可以是非同位素的探针,通过荧光或酶法予以检测.细胞遗传图综合了来自遗传图和细胞学图两方面的信息,它既能反映基因或DNA标记之间在染色体上的真实距离,又能显示它们与染色体的细胞学结构间确切的位置关系.构建植物细胞遗传图的宗旨是将遗传图上的诸多标记与其在染色体的具体位置联系起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直接把DNA序列定位到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直接、准确、便捷等特点,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对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染色体原位杂交靶DNA类型、染色体原位杂交新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最新技术发展 ,阐明了如何利用原位杂交技术通过细胞检测、染色体检测、基因检测来进行植物研究 ,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制备转基因小鼠特有的DIG标记探针,应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转基因小鼠外周血细胞的遗传性状进行分析,检测其合子类型,以挑选纯合子小鼠用于保种。结果杂合型小鼠61%的细胞有一个荧光信号,而纯合型小鼠约24%的细胞有两个荧光信号,48%的细胞有一个荧光信号,野生型小鼠无荧光信号。因此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作为检测转基因小鼠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麦类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和探针及其标记检测系统的发展,以及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应用情况,并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麦类作物的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检测、基因定位、染色体组同源性的鉴定和染色体组空间分布等研究中应用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利用品红染色和多色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减数分裂构型及其不同构型染色体来源。结果表明,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减数分裂构型平均为4.66I+5.00Ⅱ+5.12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分别为绿、红和黄色荧光信号,表明单价体来源于玉米,三价体构型染色体来源于玉米和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二价体的染色体仅来源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玉蜀黍属A、B和C染色体组组成更恰当。  相似文献   

1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产生过程、基本原理、探针类型和标记方法以及发展历史,并对该技术在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野生稻的生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我国野生稻资源不断减少。为此,学者们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野生稻原位保护也叫原生境保护,是指在野生稻原始生态环境下,采取一定的人为设施就地保存和保护野生稻种质的方法。这是一种动态保护,其主要目标是保护物种或居群的进化和适应的潜在能力。但是原地保护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管理经济开发和自然保护间的矛盾、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有人提出异位保护的方法。异位保护是对野生稻遗传资源的一种静态保护,其目的是在于尽可能完整地保存遗传资源在其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组成。异地保护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决策,但异地保护也有不足之处,如不利于遗传进化和多样性的发展,还可能由于遗传飘移和基因重组等原因,使野生稻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基因受到破坏或丢失。也有人认为应采用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保护野生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濒危植物的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濒危植物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诸如濒危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对濒危植物进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原位覆盖层厚度对污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青  胡志华  罗玉红  高婷  赵小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1-13532,13563
[目的]研究原位覆盖层厚度对污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底泥氮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原位覆盖层厚度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采用的天然覆土覆盖层可以有效地控制总氮和总磷的释放,覆土厚度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不大。模拟期间,覆盖系统对底泥氮磷释放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87%和77%。[结论]该研究为地表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污染物的释放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蔬菜作物的RNA原位杂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原位杂交技术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基因时空表达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拟南芥和玉米上应用广泛,但在蔬菜作物上应用很少,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结合拟南芥、玉米上的RNA原位杂交技术和自己的试验经验,以黄瓜为例,对蔬菜作物RNA原位杂交技术方法进行优化,并对其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杨霞  成杰民  刘玉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03-10004,10009
在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无机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有机物对重金属的络合和螯合能力,提出利用天然的有机、无机材料制备有机-无机复合体,并有机-无机复合体原位钝化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可行性进行综合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植烟土壤改良剂原位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源头减少烟草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改良剂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植烟土壤方法因其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土壤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对改良剂的分类进行了概述,同时综述了重金属污染植烟土壤改良剂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对OsWNK基因的生化特性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研究OsWNK在水稻根组织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基因OsWNK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NA原位杂交技术,通过制备OsWNK基因的正反义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与水稻根内靶基因转录表达产物进行原位杂交定位。[结果]在根尖生长点部位的OsWNK表达最旺盛,而在伸长区的细胞中,OsWNK的表达量很低。另外,在根冠中几乎没有OsWNK的表达。[结论]OSWNK在根尖生长点的大量分布说明仍聊忧在植物快速生长的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比较高,推测此基因可能与生长点细胞频繁的细胞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对河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东瑞  赵凌宇  王玉花  顾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3-19543,19545
[目的]采用微生态制剂对太湖堤岸内塘大面积河蟹池塘养殖水体进行原位净化研究。[方法]以"加酶益生素(水产专用)""BZT(除氮)"和"水产专用如金益生菌原液"3种微生态制剂为试验材料处理塘水,分别测定塘水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含量、总磷含量、悬浮物含量。[结果]3种微生态制剂单独和组合处理的池塘养殖排放水水质均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化学需氧量降低51.97%~54.26%、氨态氮含量下降41.77%~44.94%、总磷含量下降40.00%~43.33%、悬浮物含量减少78.81%~80.01%,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而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微生态制剂具有良好的原位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葛艳蕊  冯薇  寇寅客  曹亚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81-12183
[目的]研究除草剂异恶草酮微胶囊的反应工艺。[方法]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除草剂异恶草酮微胶囊剂,讨论乳化剂、搅拌速度、尿素-甲醛量比和芯皮比等对微胶囊的粒径及分布、结构、包埋率和缓释性的影响。[结果]选用OP-10为乳化剂,均质速度2000r/min,尿素-甲醛量比为1:2,芯皮比为1:1.5,控制一定的终点pH值和酸化时间,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埋率为26.7%、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0.6μm左右的流动性球形固体微胶囊。[结论]异恶草酮脲醛树脂微胶囊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