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43份转基因抗虫棉3a的试验,对早熟性、主要农艺性状、纤维品质、产量、抗病虫性的观察鉴定,以及与新疆自育品种军棉1号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早熟性表现较差,产量性状及抗虫性表现较好,有较高的丰产潜力,但纤维品质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2年棉铃虫大爆发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从1996年开始,我所开始进行抗虫棉杂交选育工作,经南繁北育,目前已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虫棉品系2个(4786、4830)。2001年我们对这两个抗虫棉品系的抗虫性及产量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试材田间试验参试品系4个,4786和4830是常规抗虫棉;2401和2409是抗虫杂交棉F2代材料;室内棉铃虫抗生性试验和罩笼接虫试验参试抗虫品系7个,即:4786、4830、4429、4501、4807、4853和4877。辽棉15号为非抗虫对照品种(CK);美国抗虫棉33B和中棉所30(早熟)为抗虫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新品系对棉红铃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 2 7个陆地棉新品系、新组合为材料 ,在网室条件下对其抗红铃虫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 13个材料高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 48.1%;有 14个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5 1.9%。不同类型棉花材料的抗虫性强度顺序为 :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2 >常规抗虫棉≈常规抗虫杂交棉F1 >常规棉 (CK)。  相似文献   

4.
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野生棉种质渐渗系为基础材料,通过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杂交,利用常规育种程序,开展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的培育.通过对9份杂种后代的高世代品系进行抗虫性状的标记基因检测、抗虫性鉴定、农艺性状鉴定和纤维品质检测,培育出4份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系可以作为高品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选育的桥梁亲本,多目标性状聚合到同一亲本中,有利于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评价2001~2014年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改良成效,以河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公告数据为依据,对2001~2014年通过河北省审定的96个中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其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河北省审定中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单株铃数显著提高,单铃重有所增加,衣分变化不大;早熟性改良效果明显,全生育期缩短,株高和单株果枝数增加,第一果枝节位、子指和霜前花率变化不明显;抗枯萎病和黄萎病性状改良成效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河北省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甘肃川水地种植的早熟、丰产性好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早熟马铃薯品种荷薯15号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马铃薯早熟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希森6号产量高,折合产量居第一位,较对照荷薯15号(CK)增产3.34%,商品性较好,可进行下一步的生产试验和示范。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及示范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1—2002年,对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6个参试品种(系,组合)分别进行了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鉴定,另对3个抗虫品种进行了抗红铃虫鉴定。抗枯萎病鉴定结果:有2个品种抗枯萎病,占鉴定材料的12.50%;I3个品种耐枯萎病,占81.25%:1个感枯萎病,占6.25%.抗黄萎病鉴定结果:有15个品种耐病,占93.75%,1个感黄萎病,占6.25%。抗红铃虫鉴定结果:3个抗虫品种对红铃虫均达到高抗水平.与1999~2000年相比,新品种的抗病虫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鉴定参试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利用价值,从中选出适合本县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早熟、综合性状较好的冬小麦新品种,以便为大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棉花抗虫棉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棉花抗虫棉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抗虫棉中盐抗1107、泗抗1号、新高抗5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大面积推广应用;杂交抗虫棉中南抗3号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麦地方品种资源对条锈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2份国内小麦地方品种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观测,初步筛选出抗条锈病材料24份,其中对条锈病免疫材料9份,近免疫材料5份,高度抗病材料4份,中度抗病材料6份.抗条锈病材料的株高平均为121 cm,以高秆、冬性、早熟和晚熟品种为主;穗型以长方型、纺锤型为主;千粒重11.1~56.8 g,编号54、110、118等材料兼抗白粉病,属多抗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棉铃虫品种与常规棉花品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4个抗棉铃虫品种(系)和4个常规品种(系),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棉铃虫品种产量低于常规品种产量,主要原因是抗虫品种单铃重偏低,其次是抗虫品种生长期偏短和生长势偏弱。纤维品质指标都能满足纺织工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罩笼接虫条件下,考查了52个棉花种质对棉红铃虫的抗性。通过灰关联聚类分析,在r=0.95时,52个供试棉花种质可分为4类及4个独立种质。根据4类种质抗性鉴定指标数据的平均值,给出了各类种质的抗性特点。对具有一定抗性的2类和一独立种质逐一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有5个种质属于抗性种质,7个种质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棉叶片光合特性和内源保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转基因抗虫棉及其受体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7月8日以前,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低于其受体品种,从7月8日~26日,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其受体品种;7月26日以后,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递减速率高于其受体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抗环境胁迫能力差,容易早衰,全生育期内,其MDA含量均高于其相应的受体品种,SOD、POD和CAT酶活性均比其受体品种低.  相似文献   

14.
棉花抗红铃虫品种选育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 2 0 0 0年 ,对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 14 0份次陆地棉材料在网室进行了抗红铃虫鉴定。结果表明 ,有 4 8份次材料高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 34.3% ;抗级材料 30份次 (占 2 1.4 % ) ;中抗级 30份次 (占2 1.4 % ) ;感虫 2 2份次 (占 15 .7% ) ;高感 10份次 (占 7.1% )。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进出港航班滑行路径的优化问题。为机场上刚降落和即将出港的航班规划最短滑行路径。判断航班在规划的滑行路径上是否会发生对头相遇。考虑到机场安全性和使用效率,要求保证进出港航班在滑行过程中按最短路径连续滑行,并且不能发生对头相遇。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1)改变进港航班的滑行速度;(2)延迟出港航班的时间。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野生棉种多茸毛是一种形态抗蚜性状,其抗虫机理在于阻碍害虫特别是刺吸式害虫的取食,对幼虫的移动产生机械障碍作用,对棉蚜、棉叶螨、棉叶蝉、红铃虫等棉花害虫具有抗性。通过远缘杂交方式将野生棉种的多茸毛性状转育到栽培种陆地棉上,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基因导入形态抗蚜棉,获得转Bt基因形态抗虫棉纯合系;对纯合系2种害虫的抗性检测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高抗棉铃虫特性导入到形态抗蚜棉,但转化株系仍然保留了受体材料的抗蚜性状。表明通过远缘杂交与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多茸毛抗蚜性状与转基因抗棉铃虫性状的融合,并可有效解决棉花生产上的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棉花育种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50年来河北省先后开展抗枯萎病、抗黄萎病、优质中长绒棉、低酚、杂交种、适合短季栽培和转基因抗棉铃虫等类型的棉花新品种选育,育成了冀棉1号、冀棉7号、冀棉8号、冀棉10号、冀棉11号、冀棉18号、冀棉19号、冀棉22号、冀棉25号、石远321、冀668和SGK321等有影响的棉花品种,在远缘杂交育种、种质资源创新、杂种优势利用及转基因后代选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品种更新,为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后应在保持适纺中支纱棉花新品种选育优势的同时,加强适纺高支纱和中低支纱棉花新品种选育,育成品种必须抗(耐)枯、黄萎病,抗棉铃虫,霜前花率高,增强稳产性和适应性,并重视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棉花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棉花黄萎病、枯萎痛、炭疽病、棉盲蝽、棉铃虫、红铃虫及棉蚜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并针对各种棉花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进行治理,为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4~1986年进行的3个试验作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棉花抗红铃虫的11个鉴定指标分成5类,即(1)卵量。(2)幼虫侵入孔,虫道和侵入率。(3)青铃活虫数,存活率和害籽率。(4)羽化孔数。(5)每斤籽花含虫量,百铃籽花含虫量,僵黄花率。  相似文献   

20.
从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适合本农区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探讨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