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高山蔬菜害虫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更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22-1923
研究了浙江缙云高山蔬菜基地常见蔬菜害虫的生活史和活动规律,根据害虫的发育期及活动规律在最佳防治期进行化学防治,在保证防治效果的条件下,尽量少用药,以提高高山蔬菜的品质和效益。根据常用蔬菜害虫杀虫剂的特性及作用方式,提出了触杀型、内吸型、胃毒型、熏蒸型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期,为保证高山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和高山蔬菜品质,科学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 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系代表该种昆虫种群在一定环境内的空间分布结构,这种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或选择的结果。因此明确昆虫的分布型可以帮助我们对该种昆虫生态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决定确切的抽样调查方法,估计种群密度以及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等,为害虫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使其不能孵化。本文介绍了赤眼蜂林间释放技术,通过虫情调查,摸清林间害虫的产卵时期、卵发育期和数量等情况,适时适量地将蜂释放到林间,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消灭害虫、保证林木健康稳定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草地和莴笋地蜘蛛优势种的内分布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其内分布型与栖境的异质性大小有关。为蜘蛛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辽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干燥,不利于作物生长.多年种植经验告诉我们选择谷子种植是我地区抗旱救灾主要作物.因为谷子具有抗干旱、耐贫瘠、适合种植任何土壤特点。近年来,由于谷子大面积种植,谷子品种的不断更新,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谷子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在迅速提高。种植面积之多,各种虫害相继发生.为了保障谷子的高产稳产,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要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蛀茎害虫谷子蛀茎害虫主要是钻心虫,是谷子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6.
桔园害虫和天敌系统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桔园天敌和害虫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时间生态的研究表明,3~7月桔园内的主要害虫优势种群有桔全爪螨、矢尖蚧和桔蚜。桔全爪螨的数量分布是南>西>东>北;桔蚜南>东>北>西,而且都是上>中>下,外>内。矢尖蚧的分布是北>南>西>东,中>下>上,内>外。桔园内主要天敌有食螨瓢虫、蜘蛛、寄生蜂,它们的空间分布与其猎物的分布基本相似。天然园内天敌和害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和宽度都较化防园大,大量施用农药是影响天敌作用的重要原因。主要天敌和害虫在空间生态位上的重叠值都较大,但在时间生态位上的重叠除蜘蛛外都较小,这说明它们对害虫的时间跟随作用不强,因而在害虫生物防治实践中应通过保护、释放天敌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神泽叶螨近几年在我县梨园危害猖獗,已成为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对梨园内神泽叶螨的空间分布作了调查,明确了神泽叶螨在桐庐县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并提出了抽样方法,为神泽叶螨预测预报和合理使用农药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生产中如何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乃是一个重要问题。1985年试用5种化学杀虫剂对不同发育期的松毛虫赤眼蜂分别处理,以探索赤眼蜂各发育阶段在施药后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西省内石榴园内害虫进行调查,记述了危害陕西石榴的2种缨翅目新害虫,包括西花蓟马和梳缺花蓟马。同时,对该2种害虫的形态、寄主、分布、危害部位、发生时间和防治方法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桃园中桃一点斑叶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取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 (χ2 )检验方法 ,研究探明了桃一点斑叶蝉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 ,该害虫在桃园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 ,分析提出适宜的取样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稻冠层光截获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旨在解析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2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高、中、低3个施氮水平,构建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于拔节至成熟期系统测定水稻冠层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以及叶面积和产量。【结果】水稻群体向上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R20.99);抽穗期、抽穗后17d和成熟期的冠层最大叶面积密度分别出现在0.53、0.56和0.60的相对冠层高度左右;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冠层上中部的相对叶面积密度呈递增趋势,而冠层下部的相对叶面积密度呈递减趋势。PAR截获率(FIPAR)与向下累积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FIPAR=α×(1-e-K×LAI)来定量描述(R20.86);消光系数K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递减,其日变化表现为早晚较高、中午较低。冠层PAR截获量(AIPAR)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多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58-70d,即孕穗至抽穗期,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典型晴天下,冠层PAR截获量的日变化呈单峰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1:00-13:00。【结论】水稻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布影响冠层光截获;水稻产量与PAR利用率呈正相关,而PAR转化率随PAR截获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维持一定的漏光损失量对水稻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国内外水稻产业发展概况,从区域分布对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进行动态分析。根据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时的经济发展措施,以为江西省水稻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历史气象资料分析,揭示安徽省夏季高温发生规律及对一季稻生长的影响,为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农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及产量结构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分析安徽省近50年来夏季高温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针对典型年夏季高温发生特点,结合一季稻所处发育期的温度适宜指标和高温危害指标,简要分析安徽夏季高温热害对一季稻水稻生长发育的危害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安徽省高温热害持续的时间与出现频次都是沿江高于江淮之间,江淮之间高于沿淮。安徽夏季高温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到高温热害,可导致空壳率、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结论]安徽省江淮地区高温热害的主要发生时段与一季稻抽穗扬花期基本吻合,可通过推迟栽插期来避免一季稻遭受高温热害。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951—2010年中国南方主要熟制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为南方稻作区种植制度调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前人种植制度区划方法将南方稻作区分为16个水稻种植亚区,假设不同稻作制的作物品种搭配不变,采用水稻生育期气象生态模拟方法,利用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与理论生长季长度的比值,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域各亚区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利用ArcGIS对1951—2010年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的地理分布函数进行运算,获取了南方稻作区80%保证率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的10 km×10 km的空间分布数据;数据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稻作区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单季稻种植区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增幅大于双季稻种植区;研究区不同熟制水稻的理论生长季呈缩短趋势,单季稻种植区缩短天数大于双季稻种植区;水稻潜在生长季的延长和水稻理论生长季的缩短造成了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呈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主要熟制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合理安排熟制、提高复种指数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水稻生长季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与水稻重金属镉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自连云港市郊区的24个水稻样品和24个对应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重金属元素镉的含量。结果表明: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含量未见明显不同;水稻不同器官镉含量分布规律是根茎叶稻壳糙米;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植株中镉含量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龙凤山灌区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灌区内82%以上的作物是水稻,所以降水量对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龙凤山灌区(1953-2010年)水稻生育期的降水量进行多尺度分析,分析存在的主要震荡周期、突变点和发展趋势,为灌区的用水及分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龙凤山灌区降水量存在6、14和24年的主周期,水稻生育期降水量以长周期的上升趋势变化为主,经历了4次丰枯交替变换,从大尺度来看,2012年将处于降水偏少期。  相似文献   

17.
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期根系的垂直分布不同,水稻的根系一般分布在0~40cm土层,陆稻根系一般分布在0~60cm土层,最深可达80cm,且水稻总根系分布较浅(0~30cm间占总量的87.02%~96.67%),陆稻总根系分布较深(0~30cm间只占总量的61.42%~81.70%)。因此,陆稻具有深扎根性。(2)除比根长参数外,不论是同一垂直位置,还是整个根系,陆稻的各根参数值远远大于水稻,甚至达3.21倍。(3)旱作条件下,陆稻的比根长小于水稻,即陆稻的根直径略大于水稻,这可能是生态适应性的缘故。(4)陆稻的耐旱性强于水稻。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性,应用"根箱法"进行试验,获取水稻根系坐标数据,分析根系生长随水稻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采用植物模拟技术,建立了水稻根系三维形态模型,包括根节点初始位置的确定、根节点生长方向的确定、不定根位置的确定、不定根生长方向的确定等。根据水稻根系几何形态参数,采用Visual C++及Open GL标准图形库,对水稻根系的三维形态结构进行重构,使系统生成更加逼真的水稻根系图像。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动态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同时也可为其他作物根系的可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天津稻作五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1949-1998年的50a间天津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变化的历程与成就,展示了当时水稻生产各阶段所达到的水平,反映了不同生产阶段水稻生产发展的顺应变化情况及其对种植域的划分。  相似文献   

20.
水稻富硒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硒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硒在水稻体内的积累分布、稻田硒肥及其施用技术以及水稻富硒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水稻富硒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