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当前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和影响机理,该文根据文献数据库和相关资料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现状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旨在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地下水和植被状况与土壤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离排灌水渠的长度、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次生盐渍化3个最显著的因素;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土壤盐分主要为NaCl、Na2SO4;地下水埋深、植被利用与土壤盐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多年生的苜蓿和刺槐林对于降低表层土壤的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遥感监测在实际研究应用中具有适用范围广、周期短、监测速度快的优势,目前作为主要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壤盐渍化监测。土壤盐渍化的遥感监测方法一般有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前者是直接解译盐渍化土壤光谱;后者是根据植被特征、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表阻抗等间接反演土壤的盐渍化特征。由于两种方法均有局限性,所以近年来在土壤盐渍化的遥感监测研究中,单纯应用直接或间接方法的并不多见,一般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不同覆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土壤盐渍化防治,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0~0.2,0.2~0.5与0.5以上)的盐渍化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其盐分和水分含量,分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水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深度土壤盐分随覆盖度的增大呈现减少的趋势,相同土层以5月份盐分含量最高,4月最低;而土壤水分随覆盖度的增大呈增高的趋势,相同土层含水量随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含水量4月份稍高,6月稍低。在相同覆盖度条件下随着土层由浅到深盐分积累逐渐减少,表层0~60 cm 3个土层随时间推移盐分含量变化明显,其他土壤层次变化不大;而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不明显,随时间变化为4月份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多,6月份较低。在不同覆盖度不同土层盐分随水分含量变化规律为4月份覆盖度在0~0.2时,土壤盐分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覆盖度在0.5以上时,土壤盐分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月份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塔里木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盐分的变化与覆盖度、季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形成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在综合分析、比较了自1989年至1991年近两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基础上,得出: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中的主要困素是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洗;温室中表层土壤盐分含量与大气积温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其相关系数值从0.932至0.996.针对形成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防治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室内采用的灌水方式、灌溉水量及施肥量应有别于露地作物栽培的情况。当温室内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已影响到作物正常生长时,文中给出了根据温室的排水设施情况,用于改善表层土壤盐分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渍化是土地退化的常见问题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土壤的盐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是盐渍土改良和治理的客观需要。本文以黄河三角洲的垦利县为例,基于Landsat8 OLI数据,提取采样点的土壤光谱信息,发现反射率与含盐量的相关性较小,故采用线性混合像元分解的方法从原始影像的混合光谱中将植被光谱剔除,相关性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构建土壤盐分含量的遥感反演模型。研究表明,剔除植被信息后建立的遥感反演模型在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防治景泰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甘肃景泰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次生盐渍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所造成的水盐不平衡问题,要防止和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水盐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盐渍化防治及盐渍土改良利用方面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应该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以节水灌溉为前提,以地面覆盖和土壤培肥为基础,以井排系统与引黄灌水系统并网,井渠混灌,降低地下水位为突破口,通过对水分和肥力的调控和管理达到对盐分的调控和管理,使盐分在土体或灌区实现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土壤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盐分时空变异强,是影响土壤光谱特征的两个重要因素。土壤水分、土壤盐分之间关系、土壤水分、盐分与土壤光谱特征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关系到利用遥感光谱信息监测土壤盐渍化的精度。通过对在2007年10月利用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三参数测试仪获得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潮土水分、盐分数据和同点利用ASD FieldSpecRProFR便携式分光辐射光谱仪获得的潮土野外光谱同步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潮土10cm(包括潮土和盐化潮土两个亚类)水盐特征和土壤表面野外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土壤水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曲线拟和,盐化潮土拟和度更高,当WFV〉0.275和WFV〉0.209时,盐化潮土和潮土分别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电导率不断增加。与原始野外光谱相比,包络线消除法后光谱波段与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利用包络线消除法后的波段分别建立了潮土和盐化潮土土壤水分、土壤电导率逐步回归预测方程,为动态水盐条件下盐渍化土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松嫩平原地区的灌溉方式、土壤水盐运动状况、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提出预防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良好的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排出土壤盐分,做到灌排配套。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绿洲农业生产的障碍性问题。而将遥感与近感技术相结合,是当前评价、监测及预报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先进方法。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以遥感数据和解译后的电磁感应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解译后的数据结合GIS和地统计学知识以及野外实测所得到的土壤电导率和盐分资料,分别采用泛克里格(Universal Kriging)、光谱指数回归(Spectral Index Regression)和回归残差泛克里格(Regression-Universal Kriging)3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两个关键季节(干季和湿季)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1:5和土壤盐分呈现显著相关,可以用EC1:5来代替土壤的全盐量进行分析;电磁感应仪(EM38)所测各季节土壤表观电导率与EC1:5的相关系数均达到1%显著水平,以表观电导率垂直读数(EMV) 和水平读数(EMH)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研究区各季节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强相关性,说明土壤采样点间的内部结构性良好,采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干旱区表层土壤电导率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的球状套合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土壤表观电导率的空间结构;经过精度比较,回归残差泛克里格法为最优预测方法,这表明将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预测与评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精度,为精确地进行土壤盐分预测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了形成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在综合分析、比较了自1989年至1991年近两折的试验观测资料基础上,得出:温室土次生盐渍化成因中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洗;温室中表层土壤盐分含量与大气积温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其相关系数值从0.932至0.996,针对形成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防治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室内采用的灌水方式、灌溉水量及施肥量应有别于露地作物栽培的情况,当温室内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已影响到作物正常生长时,文中给出了根据温室的排水设施情况,用于改善表层土壤盐分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土壤表层含盐量的聚集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借助遥感手段及时、准确地对土壤含盐量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2011年4月的Landsat卫星资料,利用改进型植被MSAVI和盐分指数(SI)构建土壤含盐量特征空间的遥感模型,并且通过2011年9月野外同步实测的地表0—10cm土壤含盐量进行相关性分析,R^2=0.8596,精度较好。这对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滨海盐渍区土壤盐分遥感反演及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快速提取滨海盐渍土信息的有效方法,实现对滨海盐渍区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势的分析,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区作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实测土壤盐分数据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土壤盐分敏感波段和光谱参量的筛选,构建土壤盐分估测模型;优选出最佳模型用于反演,并结合土壤盐分含量指数、土壤盐分动态度和重心向量模型3个指标对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盐分的敏感波段为绿光、红光和近红外波段;波段组合可以提高其与盐分的相关性,运用敏感波段与波段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建模更优;土壤盐分最佳估测模型为:Y=-6.94-281.762Bnir+60.625Bg×Br+1 178.14Bg×Bnir-152.396Br×Bnir-1 495.491Bg×Br×Bnir,建模精度和验证精度分别为0.878和0.854,说明模型拟合度好,预测能力强,具有可行性。2001-2005年、2005-2009年和2009-2015年3个时段,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加重-减轻-减轻趋势,盐化重心总体向东部沿海方向迁移,各时段土壤盐渍化变化程度较高。本研究提出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土壤盐分含量进行预测和动态监测的快捷方法,对滨海盐渍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壤盐渍化信息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垦利区2019年4月17日的Sentinel-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和e Cognition软件支持下,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遥感影像的二阶矩、对比度、熵、相关性等纹理特征信息,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盐分指数(SI)等光谱特征信息,通过预设分类规则实现对黄河三角洲垦利区的盐渍土分类。结果表明,加入二阶矩、对比度、熵、相关性4个纹理特征统计量,再结合光谱信息对垦利区盐渍土进行分类,总体分类精度为92.4%,Kappa系数为0.89,相较于仅利用光谱信息的分类方法,总分类精度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各分类类别的生产者精度与使用者精度较仅依靠光谱信息分类的分类结果均明显提高,其中中度盐渍土的分类效果最好,其生产者精度与使用者精度最高,分别为95.0%、95.9%。本研究提出利用遥感光谱结合纹理特征实现滨海区盐渍土信息的提取方法,提高了盐渍土分类精度,为准确掌握研究区土壤盐渍化信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而且利用高矿化地表水资源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选取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第4波段选取阈值将水体和居民地剔除,对植被指数选取阈值将非盐渍化土壤与盐渍化土壤分开,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土壤指数对盐渍化土进行图像变换,得到盐渍化土的图像特征,通过判别函数值的大小对光谱特征进行信息量排序,取信息量最丰富的前3种光谱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等地理信息对土壤盐渍化信息进行综合提取和分类,提高了土壤盐渍化的分类精度,可快速查明塔里木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对加快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塔里木河上游绿色走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王川南部表层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秦王川南部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数据提取的NDVI值,研究了该地区土壤盐分的特征及其与植被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3样点存在盐渍化现象(含盐量在2~4 dS/m),仅部分局部地区属于中度盐渍化(QW11含盐量为7.09 dS/m);土壤盐分含量总体上呈现出由北至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样...  相似文献   

16.
盐渍化是影响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大面积获取土壤盐分信息具有重大意义。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农田为研究对象,将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NN)相结合,构建组合模型来反演土壤盐渍化状况。结果表明,与土壤盐分相关性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遥感指数为归-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46、-0.663和-0.733。单项预测模型中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其决定系数(R2)为0.759,均方根误差(RMSE)为3.159。组合模型R2为0.797,RMSE为3.611,其验证精度较单项预测模型有所提高,较PLSR模型提高了0.038,较BPNN提高了0.094。组合模型可更准确地预测出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状况。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盐渍化以轻度和中度盐渍化为主,所占比例达到35.34%和25.66%,与实测结果一致。组合模型较单项模型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状况,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盐渍化治理和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电磁感应仪EM38,结合GIS技术和地统计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0~40 cm与0~80 cm土层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区盐渍化分级以及盐分剖面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盐分较高,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强度,且研究区土壤盐分总体上呈一定的表聚趋势;各土层土壤盐分的半方差函数均较符合指数模型,都表现为强空间自相关性;气候、微地形、地下水等结构性因素是主导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的直接因素.由盐渍化分级及盐分剖面特征分析结果可知:重度盐化土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轻度盐化土分布面积最小;研究区主要盐分剖面类型为表聚性,其次分别为均匀型和底聚型;此外,盐分剖面类型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被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的精准改良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退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遥感技术具有高效、省时和研究范围广的特点,近些年在土壤退化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荒漠化、盐渍化和污染等方面应用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了基于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价土壤退化的直接指标(土壤矿物成分、有机质、水分等)和间接指标(植被指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列举了监测和反演这些指标的数据源与具体方法,从而系统地阐述了遥感技术在不同土壤退化类型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遥感技术在该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盐碱退化问题。以上海市崇明岛东滩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土壤盐分数据以及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计算获取的各波段反射率、盐分指数(salinity index, SI)、盐分指数1(salinity index 1, SI1)、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冠层盐分响应指数(canopy response salinity index, CRSI)和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and surface water index, LSWI),采用多元样条自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 MARS)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分别建立土壤盐分的回归模型,并对区域盐碱土的空间格局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滨海土壤盐分在近红外波段有明显的吸收作用,与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和NDVI相关系数较高;②MARS模型较PLSR模型对于样点土壤盐分反演有更好的效果(R2分别为0.74和0.70);③崇明东滩滨海土壤盐分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异质性,水体附近和滩涂土壤盐分较高,林地和农田土壤盐分较低。该结果为滨海地区区域尺度上的土壤盐碱化监测提供范例,为滨海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及岛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