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旱地绿肥新品种——科杂1号沈钦霖吴凌云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利用栽培大豆宁镇1号与野生大豆锈4进行种间杂交,经多代系谱选育成旱地绿肥新品种——科杂1号。从1990年开始在闽东南、闽西北等地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山地红壤、黄壤试种每公顷鲜草产量达37...  相似文献   

2.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4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42号是以外引材料ROBUIN为母本,以自育品系8821-3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1—2012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为2 794.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6%。株高95 cm,生育期105 d。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平均穗粒数31粒,平均千粒重42.5 g。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8.6 g/kg、湿面筋344.0 g/kg、赖氨酸4.7 g/kg,沉降值44.0 m L。对主要流行条锈菌条中32号、条中33号表现免疫。抗旱、耐瘠薄,后期抗青干性强,灌浆快,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及生态类似省(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临麦9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临044190为母本,泰山2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广适、品质佳等优良性状。于201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洛旱7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而成旱地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审定。详细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技术、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偃佃9433是偃师市佃庄农技站1994年用周麦9号与豫麦18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旱地小麦新品种。2002年以来,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示范,多年来表现抗寒、节水、高产稳定、适应性广、抗倒、抗病、落黄好、品质优、综合性好等优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旱地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3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39号是以外引材料南27/临3的F1为母本,以自育的“815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7年西北春麦旱地组试验中,2 a 2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454.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17%;其中在甘肃省的5个试点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338.5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2.83%。该品种对条中32号、条中31号、条中30号、条中29号、条中27号、条中26号、水-14、水-1等混合优势小种表现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6.98%、湿面筋35.60%、沉降值25.2 mL,面团形成时间2.7 min,稳定时间1.4 min,最大抗延阻力68 E.U,拉伸面积13.8 cm^2。适宜在降水量200-400 mm,海拔1 600-2 300 m的旱川台地、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旱地冬小麦新品系定鉴3号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84 WR(21)"为母本、"洛89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全国北方旱地2 a 22点(次)冬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4 539.75 kg/hm2,比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10.28%,居9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在2006-2007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3 936.00 kg/hm2,比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2.56%,居参试3个品种(系)的第1位.该品系苗期对混合菌中抗至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水7、水4、水14、条中31号、条中32号小种均表现中抗至高抗,高抗白粉病、黄矮病.籽粒含粗蛋白14.23%、赖氨酸0.46%、湿面筋32.4%,沉降值30.6 mL,吸水率61.2%,稳定时间3.6min.适宜在海拔1 700~2 300 m半干旱地区的川旱地和梯田地、川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选1号为从外引品系中梁9589变异单株中通过多代系谱法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度甘肃省陇中部片冬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a平均折合产量4745.85 kg/hm2,比统一对照品种陇中1号平均增产10.9%.半冬性,生育期286 d,株高106 cm,穗长7~8 cm,穗粒数52粒,千粒重43.6 g,容重788 g/蕴.抗寒、抗旱性强,丰产、稳产.籽粒含粗蛋白质116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39.0 g/kg(14%水分基)、赖氨酸4.35 g/kg(干基),沉降值37 mL(14%水分基).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中4-1、郧22-14及混合菌均表现中抗.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及生态类似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3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甘春32号是以外引材料固87-67为母本,以自育品种923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3—2014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3 467.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77%。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会宁、榆中、永靖、兰州,宁夏海原、西吉等地区以及生态类似区旱地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临麦9号系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临044190为母本,泰山2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广适,品质佳等优良性状.于201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图像识别的小麦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基于数字图像分析,利用小麦籽粒的20个形态特征和12个颜色特征对来自中国4个地点7个春小麦品种共28个样本进行分类和识别。对于不同品种和地区的样本,分别利用逐步判别分析,选取显著性较大的特征参量,建立各地区和品种的贝叶斯分类器模型。结果表明,对各地区品种识别的正确回判率和测试集的正确识别率均达到100%。将各样本按品种合并,再对合并后的样本进行品种识别,除了新克旱 9号的回判率为98.3%外,其它品种的回判率均为100%。测试集中,龙麦26和青春566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7.5%和95.0%,其它品种均为100%。品种来源地识别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甘肃、宁夏、新疆和黑龙江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88.6%、92.9%、72.9%和95.7%。说明利用籽粒图像对小麦品种进行识别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四川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系)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5年,用优势条锈小种条中29号,条中30,31号及混合菌种对我省60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分小种成株期锈性鉴定。结果表明,我省绝大多数小麦品种抗条中29号及其以前菌系;感条中30和31号新菌系。  相似文献   

13.
金玉糯856是以自育自交系糯玉米919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彩甜玉米5105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从出苗到鲜穗采收102 d。株高240 cm,穗位高120 cm,穗长19.2 cm,穗粗4.9 cm,穗轴白色,穗行数13.5行,行粒数36.6粒。籽粒含支链淀粉达100%。经人工接种鉴定,表现高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瘤黑粉病,中抗茎基腐病、矮花叶病,抗红叶病。平均鲜果穗产量(带苞叶)15 982.5 kg/hm~2,比对照品种垦粘1号增产4.2%。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和兰州周边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甘肃地方杏品种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甘肃地方杏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甘肃省农科院林果花卉所杏品种资源圃保存的18个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来自杏和桃上的10对引物共扩增出7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4条,占总扩增谱带的71.05%。观察杂和度(H0)、香农指数(I)和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589、1.334和0.402,在相似系数为0.720处将18个品种分为7个大组:第1、2、4组分别由兰州麦杏、临夏早杏和甜馍馍杏独立成组,第3组由兰州虎爪杏、唐汪杏等3个品种组成,第5组由小曹杏和大曹杏2个品种组成,第6组由兰州大屁眼杏等6个品种组成,第7组由临夏泉眼口杏等4个品种组成。可见,甘肃地方杏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SR特异性引物可以鉴别甘肃地方杏品种。  相似文献   

15.
胜玉906是以自交系K18为母本、C16为父本,采用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1代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26 d,株型紧凑,成株株高270~305 cm,穗位高100~115 cm,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7.2~23.0 cm,穗粗4.2~5.2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5~43粒,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7.2%~90.0%,千粒重315.0~348.0 g;田间表现抗茎腐病、穗腐病,667 m产量在1 000 kg以上,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2019年通过农业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90020。  相似文献   

16.
黄皮洋葱新品种家多宝由甘肃安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交系MS052为母本、不育系AD068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4—2015年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为120 000 kg/hm~2,较对照品种牧童增产13.2%。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假茎高度90 cm,生长势强,鳞茎圆球型,外皮古铜色,单球质量387.0 g,收口紧,硬度适中,不易脱皮,≥7.0 cm的商品合格率平均是92.8%。高抗霜霉病、紫斑病、软腐病。适宜甘肃河西灌区及类似生态区的洋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18.
在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三叶期、拔节期、孕穗期三个时期,对辽春18号春小麦追施氮肥,探讨其对辽春18号春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可使小麦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穗粒重增加。在三叶期施用氮肥,可使小麦有效穗数最多。拔节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高,其次是孕穗期追施氮肥的小麦产量,最后是三叶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小麦性状的缺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阿勃小玫稳定自交实缺体系分别对太谷核不育材料的核不育基因和小麦-黑麦抗锈病易位系陕麦893抗条锈基因进行缺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位于4D染色体上,并且Ms2在半合状态下仍然有效;陕麦893对条中29号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控制性的基因为显性,位于4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抗锈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7号(原代号200311-9)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2年利用自育品系核1作母本、CMS858作父本选育而成。2013年在甘肃省东片春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17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7.52%。籽粒含粗蛋白16.41%、湿面筋34.8%,沉降值37.5 m L,降落值160 s,属中筋优质春小麦。中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抗青秕。适宜在甘肃省的定西、临夏州、甘南州、白银、兰州等海拔1 700~2 200 m、年降水量400 mm以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