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2个恢复系与6个陆地棉品系正反交,结合仍工辅助授粉,研究了杂种F1的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杂种F1各经济性状方广泛地受核基因控制;哈克尼西棉细胞质对F1的衣分衣指,籽指及绒长有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较高;多数性状不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效应,同核异质杂种相比较,哈克尼西棉细胞质F1衣指较低,籽指较高,衣分降低4~7个百分点,绒长增加1~2mm纤维细度和断长也表现一定负效应,F1多数性状具有显著性亲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不同类型杂交种主要性状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陆地棉品种(系)(其中1个为棕色彩棉)为母本,6个不同类型的非抗虫棉品种(系)为父本,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杂种F1及F2绒长、衣分、比强度、单铃重、株铃数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及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0个杂种F1在果枝数和绒长等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上普遍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杂种后代F2较F1优势弱但仍高于亲本,具有利用价值;彩棉组合杂种F2主要性状受棕色纤维基因的影响较大,随着F2纤维颜色的加深,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3.
按3×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3个母本和5个父本的F2代进行遗传力及配合力分析,F2代衣分、子指、衣指、株高、单铃重遗传力高,而单铃籽数、单株铃数、节数遗传力较低,爱字棉Sij各性状一般配合力较好,而吉尔吉斯×爱字棉Sij各性状表现较好的特殊配合力,是一个优势较强的组合.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衣分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QTL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2个高衣分、高皮棉产量品种泗棉3号和苏棉16号,构建F2和F2∶3作图群体,进行高衣分及铃重、单铃种子数、籽指、衣指和百粒籽棉重等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利用P1、P2、F1、F2和F2∶3等群体进行联合世代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以及上述相关性状多符合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用2 131对SSR和1 040个RAPD引物进行双亲多态性检测,仅37对SSR和5个RAPD引物具有多态性,产生43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QTL作图检测到的2个衣分的QTL,在F2和F2∶3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另外还检测到控制衣指的1个QTL和控制百粒籽棉重的3个QTL,与这些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衣分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纺高支纱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等多种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纺高支纱陆地棉主要产量、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单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衣分、铃重、衣指、马克隆值、绒长、比强度、籽指;偏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铃重、比强度、衣分、衣指、籽指、绒长、马克隆值;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衣分、铃重、衣指、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绒长。比强度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06,0.481,0.129。绒长与单株皮棉产量成不显著负相关,与比强度、马克隆值成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比强度成不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说明高产纺高支纱陆地棉首先应具有结铃性强、成铃多的基本性状,同时要兼顾衣分;选择高强纤维不会影响高产基因型的获得;纺高支纱陆地棉存在纤维品质不配套的问题,应进一步改良。文章还对纺高支纱陆地棉的选育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5个杂交棉组合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高产优质陆地棉为母本,3个抗虫品种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配置了15个杂交种。对杂交种F1代主要经济性状(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籽指、衣指、大样衣分、衣分、单铃重、纤维长度、整齐度、伸长度、马克隆值)进行了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5个杂种F1代普遍表现出竞争优势,其优势大小与性状有关,因组合而异,其中SK2×K1、1999×K1杂交种F1代综合性状较好。(2)纤维品质分析表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一般具有负优势,纤维长度、伸长度和整齐度都低于抗虫亲本和对照。(3)具有相同亲本的各个组合中,由于另一个亲本的不同,其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竞争优势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应用增广NCⅡ设计,对海岛棉9个品种(系)的F1代6个单铃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单铃籽棉重、衣分的遗传符合加住—显性—上位性模型;籽指、衣指符合加住一上位性模性;衣指的非加性作用比加性作用更重要,单铃籽棉重、皮棉重、衣分、单铃籽粒数、籽指的遗传以加性方差为主;单铃籽粒数的显性作用可能较重要,而单铃单铃皮棉重的遗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等多种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纺高支纱陆地棉主要产量、品质性状问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单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衣分、铃重、衣指、马克隆值、绒长、比强度、籽指;偏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铃重、比强度、衣分、衣指、籽指、绒长、马克隆值;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衣分、铃重、衣指、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绒长。比强度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06,0.481,0.129。绒长与单株皮棉产量成不显著负相关,与比强度、马克隆值成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比强度成不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说明高产纺高支纱陆地棉首先应具有结铃性强、成铃多的基本性状,同时要兼顾衣分;选择高强纤维不会影响高产基因型的获得;纺高支纱陆地棉存在纤维品质不配套的问题,应进一步改良。文章还对纺高支纱陆地棉的选育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按照品系产量比较试验标准,对两类亲本10个组合进行正反交试验,研究棉花F2的杂种优势以及正反交F1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差异。结果表明:姊妹系F1产量杂种优势存在显著差异;F1杂种优势越高,F2优势降低的幅度越大,其中皮棉的减产幅度小于籽棉;F2较F1衣分增加和子指降低的趋势明显,其中衣分比子指有更大的稳定性,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变化大于绒长、整齐度、伸长率的变化。正反交F1的衣分和子指都表现了母性效应,以早熟、高衣分亲本做母本时皮棉产量有3%左右的优势;正反交对F1麦克隆值和伸长率的影响大于对比强度、绒长和整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0年乌兹别克塔什干地区引进的矮杆早熟高产优质的海陆杂种9647—1的F_1、F_2及其亲本和湖北省推广品种鄂荆1号的研究表明:F_1在纤维长度、早熟性、籽指、单株铃数等性状上有正向超亲优势;单铃重、衣分、单铃纤维重具有负优势;皮棉产量比鄂荆1号减少27.64%,纤维长度增长6.64mm,优于海岛棉9647。F_2在产量、纤维长度等性状上衰退严重。选择矮杆早熟的亲本能有效地解决营养生长过旺与迟熟的问题;选择高衣分、大铃的陆地棉材料,有利于提高海陆杂种的增产潜力;选择纤维长度长的海岛棉材料,将会增加F_1纤维长度。塔什干与湖北两地生态条件截然不同,筛选适于湖北省种植的高优势海陆杂种,探讨相应的栽培模式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F_1和F_2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以及这些性状在F_1,F_2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F_1霜前皮棉产量、株高、铃重、衣分、霜前花率等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而果枝数、单株铃数、生育期、2.5%跨长等则呈现负效应;这些性状优势在F_2代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量、霜前花率、单株铃数降幅较大,铃重、衣分、籽指虽比F_1有所降低,但仍表现为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12.
长绒陆地棉与常规品种杂交F_1代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绒陆地棉品系与黄淮棉区推广常规品种杂交F1代的绒长、马克隆值、比强度、株高、铃重、铃数、子指、衣分、皮棉产量共9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是影响高品质棉花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子指则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单铃重对产量影响较小;中长绒材料在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纤维细度同时达到育种目标要求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NCⅡ设计,以5个彩色棉(陆地棉)品种(系)为母本,6个优质纤维品系(远缘杂交后代)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分析了彩色棉品系与优质纤维品系杂交组合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株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具极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衣分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具极显著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利用彩色棉品系与优质纤维品系配制杂交组合,其F1代皮棉产量较现有推广品种增产潜力较大,纤维长度及比强度均可显著提高,可以有效改善彩色棉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4.
低酚棉品种资源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34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低酚棉品种资源的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8个产量性状和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13个数量性状大都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遗传变异潜力小到中等。相比而言,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4个性状的遗传变异潜力较大,遗传变异系数在10%以上;纤维整齐度、长度、比强度、仲长率和衣分5个性状遗传变异潜力较小,遗传变异系数在5%以下;其它性状遗传变异潜力介中,遗传变异系数为5%~10%。遗传力分析表明,铃重、子指、衣指、衣分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均在70%以上,而纤维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的遗传力较低,均在60%以下,其它性状的遗传力在60%~70%之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1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进度,表明在产量及其组分(单株结铃数、铃重)上选择效果较好,而5个纤维品质指标的选择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10个经济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棉12、中棉11、陕6115、PD6520和PD111,5个陆地棉品种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到杂交方法4对10个经济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的结果表明:①单株成铃数、单铃子棉重、单株子棉产量、衣分率、单株皮棉产量、纤维强度和断裂长度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高于其特殊配合力方差;绒长、纤维细度和成熟度3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其一般配合力方差为高;②一般配合力偏高的性状,反映了基因的加性效应占的比重较大,可有效的向后代遗传传递;特殊配合力偏高的性状,反映出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所占比重较大,向后代遗传传递能力较小;③衣分率、单纤维强度和断裂长度3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绒长和单株皮棉产量两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单株成铃数、铃重、单株子棉产量、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等5性状的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16.
陆地型长绒棉新种质F2代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地型长绒棉亲本98301与高产亲本石远321杂交,对F2分离群体Len(2.5%跨长)、Un(纤维整齐度)、Str(束纤维拉力,g/tex)和Mic(麦克隆值)4个纤维品质性状及单株籽棉产量(霜前)、单株皮棉产量(霜前)、衣分、单株铃数(霜前收获铃数)、单铃重、籽指、青铃率7个产量性状间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n与Str和Mic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Un与Len为显著负相关;Len与Str为极显著正相关;Str与Mic为负相关。Un与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和单株铃数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Len与籽指、单铃重和青铃率间为正相关,而与衣分间为负相关;Str与籽指和青铃率之间为显著正相关;Mie与单株铃数和籽指间为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与皮棉产量有正向直接作用的性状是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指。4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以Mic与皮棉产量间的负向直接作用最为重要,Str对皮棉产量直接作用为正值,它通过单株铃数、单铃重及Mic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正值;Len通过单铃重和铃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有利于实现育种目标,而Len通过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负向间接作用在后代选择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抗虫棉杂交种杂种优势及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作母本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作父本,采用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研究抗虫杂交棉F1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性状相关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整齐度和单铃重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2.5%跨长与整齐度、比强度和籽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杂种一代大多性状不同程度的受到亲本的影响,亲子相关分析为利用亲本初步预测杂种一代性状表现、杂交制种亲本选择选配和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4个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和2个海岛棉品种为试材,按NCⅡ设计,对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在陆海杂种优势中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皮棉产量具有中亲优势,最大达到17.1%。单株铃数、子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而依分、铃重的中亲优势为较大的负值。与陆地棉对照相比,全部组合均明显减产。配合力分析表明,铃重、衣分、子指、衣指、纤维伸长率和马克隆值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而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株果枝数、2.5%跨距长度和比强度同时受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双56和抗A1是两个较好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9.
棉花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度及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联度分析表明:棉花纤维品质性状中,纺纱均匀性指数是制约2.5%跨长、整齐度与比强度的主导因素,2.5%跨长是制约麦克隆值的主导因素,比强度是制约纺纱均匀性指数的主导因素;产量性状中,铃重是制约株铃数的主导因素,衣指是制约铃重、衣分及子指的主导因素,子指是制约衣指的主导因素。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整齐度与衣分对皮棉产量的综合直接作用最大。经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增加株铃数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但要注意优化成铃时间与部位,争取多结优质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