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为此,根据新疆农村居民点特点及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益和有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强宣传,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村镇建设规划,以此控制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成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13-317
随着淮南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农用地整理潜力受限条件下,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已成为解决用地矛盾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笔者在分析淮南市农村居民点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标准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城镇体系规划法对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进行计算,再用层次分析法得到2020年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9605.65 hm2。最后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通过分析得出,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在各种推动因素作用下,应尽快有效地对居民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3.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分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现有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位地理状况、土地利用率、社会、经济方面构建怀柔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修正理论整理潜力,计算出各乡镇的现实整理潜力并对其进行分级,最后针对各分级提出统筹建议。结果表明:怀柔区现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186.45m2,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总面积总体偏大,超出国家标准。经过修正,怀柔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628.56hm2,呈现不同特征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大的是庙城镇,潜力规模为131.42hm2,最小的是杨宋镇,潜力规模仅有3.22hm2。根据各乡镇整理潜力大小将怀柔区分为3级,Ⅰ级区整理潜力最小;Ⅱ级区次之;Ⅲ级区整理潜力最大。本研究的结果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怀柔区各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地域差异,对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和分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正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笔者以瑞金市为例,以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为基础,采用“三级标准”制,运用户均宅基地标准法计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农村居民点,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南岸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得出重庆市南岸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客观依据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提供理论支撑。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法对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然后采用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对其进行修正,获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根据整理潜力和南岸区实际情况,对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进行了规划,并制作2020年重庆市南岸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胡馨  张安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58-362
本文利用熵值法评价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程度,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法得出农村居民点利用的集约度。以重庆市黔江区30个乡镇及全区作为评价对象,根据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指标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投入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结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和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益;黔江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全区总体水平仅为0.0304;黔江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结论:应提高对农村居民点规划、管理、整理的投入;熵值法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目标;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指标选取参考;仍需进一步应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全省65个地域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省65个地域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分值介于18.3~83.4,基本呈正态分布规律。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向北大致呈降低态势。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将对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综合修正及评价分级,针对德令哈市各乡镇的自然性影响因素、经济性影响因素、社会性影响因素、生态安全性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性影响因素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基于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方法相互结合,获得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并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对全市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1)综合修正后,德令哈市各乡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91.77 hm2,整理增加耕地系数为1.8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主要分布于德令哈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分为4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城市化为角度对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97~2002年间,广州市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标由68.28增加到75.28,年平均增长的比率为1.92 %,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非常平稳,在6年间共增长了 796.67 hm2,年平均增长的比率为0.47 %。以上数据反映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广州的城市化是以自组织为主的城镇化,产业与居住的分散化决定了小城镇发展呈现均衡性特征。这样实质上把有限的农村空间割裂为多个不大的发展中心。这种多中心往往导致无中心,即建设无重点、发展无中心、各乡镇过度竞争,造成区域内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与低效率配置,影响资源向优势区位的流转,无法形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最终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当前对策主要是依托城市化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规划使其用地变化向规模减少、集约利用发展。广州市有农村居民点的各区(县级)市,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地理条件可以对上述区域进行分类,分别采用适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土地整治规划及工业、商业等建设用地规划满足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采用调查和统计方法,测算了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结果表明:从潜力来源类型看,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从潜力来源组合的区域分异看,广平县可分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区、耕地整治开发区、耕地整治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点整治区。由此得出,优先安排广平镇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及东张孟乡沙荒地开发项目,适度推进其他乡镇耕地及农村居民点整治,制定鼓励村集体和农户自主开展土地复垦的政策,而无需安排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缓解和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城乡发展用地矛盾突出,以及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的问题。以重庆市九龙坡区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城乡结合部代表性人均居民点面积、耕居比、农村居民点人口密度、人均粮食单产、城镇化率等13个评价指标,建立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根据其集约利用程度将10个乡镇分为3个等级,并以ARCGIS 9.3软件为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内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和聚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趋向在东北—西南向上为最为明显,而与之相反的西北—东南向的变化趋向较为平缓,并阐述了当前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低效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县域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以陕西省陇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丹  王涛  常庆瑞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4):157-164
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西北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陇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县域特点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将高程、坡度、坡向、水源影响度作为自然要素评价指标,将道路通达度、城镇中心可达性、用地规模作为社会经济要素评价指标,在ArcGIS 10.3软件支持下,利用多层分析加权求和的方法,以20 m×20 m的栅格像元大小作为评价单元,对陇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分别占用地总规模的13.88%、42.84%、34.48%、8.80%。结果表明,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距离城镇中心较近且用地规模大,适合设施建设需要;较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广泛,地势略有起伏,交通方便,城镇中心可达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基本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略差,道路通达度一般,城镇中心可达性和用地规模有限制;不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地形条件差,交通不便,距离城镇中心远且多为零碎地块,不利于居民点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的瓶颈,为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和规范宅基地管理对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低已成为了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发现法律制度建设、市场运行、农民意识和农村保障等方面对当前宅基地管理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要从制度改革、操作规范、科学规划、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去改进优化宅基地管理。  相似文献   

14.
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标准方案法得到重庆市荣昌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县21个行政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进行评价,以评价分值为依据,将全县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并提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120.71 hm2,该测算结果融合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点,更加合理;有4个主成分对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具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大小、整理基础条件和农户意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优先度评价避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布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安排,对西南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对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研究,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2010年临夏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得到代表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特征的20个景观格局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20个景观格局指数进行降维处理,得到能够代表这20个景观格局指数的3个指数,即仙侬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可以分为4类:第1类为北塬乡、南塬乡;第2类为土桥镇、桥寺乡、先锋乡;第3类为坡头乡、安家坡乡、河西乡;第4类为莲花镇。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北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