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麦α-淀粉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对α-淀粉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以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大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发芽时期大麦种子中Amy6-4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Amy6-4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对发芽0h、12h、24 h、48 h、72 h、96 h和120 h的大麦种子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在发芽的0时期基因表达量为零;随着发芽时期的延长两品种的Amy6-4基因表达水平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两品种在发芽第5天,该基因表达水平均达到最高;在发芽后的各个时期,品种ZDM7825的Amy6-4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ZDM5271.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α—淀粉知性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对国内外57个春小麦品种(系)在灌浆后35d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α-淀粉知性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黑龙江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α-淀粉酶活性可作为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TrxS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TrxS基因对大麦种子发芽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为TrxS基因对大麦种子代谢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以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株系为材料,从分子水平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证明TrxS基因在RNA水平上能够表达;转基因大麦籽粒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明显提高,发芽1-5d转基因大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比对照分别增加5.86%、75.24%、118.51%、71.02%和22.99%,β-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9%、14.68%、35.47%、23.62%和2.67%;种子的发芽能力提高。【结论】TrxS基因能够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小麦穗发芽过程中不同种类α-淀粉酶(α-Amy-1、α-Amy-2、α-Amy-3、LMA等)活性、脱支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激素含量变化的遗传、生理特征及其与穗发芽之间的关系,并从遗传学、栽培学角度初步探讨了小麦穗发芽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1992~1993年度,在田间观察到无原花色素大麦突变体穗发芽严重,经研究发现:无原花色素大麦突变体由于多酚和原花色素的减少和缺失,而导致其休眠期缩短、吸水性增强,明显表现出穗发芽的特性.籽粒吸水速率和穗发芽有一定的相关,但α-淀粉酶是否可作为易穗发芽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特甜1号、超甜3号甜玉米种子为材料,经GA3(赤霉素)、KT(激动素)、职(芸薹素内脂)、PEG(聚乙二醇)、S3307(稀效唑)和清水浸种、回干处理,在20℃、10℃下进行发芽试验,测其发芽率、苗高。至发芽48d后,测定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和S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温抑制了甜玉米种子幼苗生长,但经50mg/L GA3、2mg/L KT和0.05mg/L BR处理后,对甜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α-淀粉酶活性用2mg/L KT处理效果最好,同时,用0.05mg/L BR处理SOD酶活性明显提高,用50mg/L GA3和2mg/L KT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无原花色素大麦突变体穗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3年度,在田间观察到无原花色素大麦突变体穗发芽严重,经研究发现:无原花色素大麦突变体由于多酚和原花色素的减少和缺少,而导致其休眠期缩短,吸水性增强,明显表现出穗发芽的特性,籽粒吸水速率和穗发芽有一定的相关,但α-淀粉酶是否可作为易穗发芽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进行浸泡发芽培养,使水稻分子内部构象发生改变,达到变性目的,测定变性淀粉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选择最佳浸泡发芽条件并测定变性后淀粉的粘度。结果表明,选择在25℃,浸泡4 h断水10 h,加碱量为0.03%Ca(OH)2的条件下培养60 h,然后在25℃下发芽6 d,α-淀粉酶活性最高,粘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甘薯贮藏过程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对薯块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甘薯整个贮藏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对块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经过高温愈合和未经过高温愈合的甘薯块根,从收获到收获后92d,总淀粉酶的活性比较低,且比较稳定;但是,92d后总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大,活性稍有波动;不同品种淀粉酶活性除了高温愈合的苏薯8号外,均在第152d达到了最大,高温愈合的苏薯8号总淀粉酶活性则在第112d达到最大。除高温愈合的徐薯23和苏薯8号α淀粉酶在第112d达到最大外,其他高温愈合和未经高温愈合的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分别在刚收获或第152d达到最大。总淀粉酶活性与薯块发芽速度不成正比,但是在112~152dα淀粉酶平均含量较高的高温处理较非高温处理材料发芽要快。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活力玉米种子田间发芽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原因,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期间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对玉米籽粒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发芽环境条件而异。高活力种子胚乳的蛋白酶活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比低活力种子的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较小。胚乳蛋白酶活性在10℃和25℃下的比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玉米种子胚中蛋白酶的活性比胚乳的高,且高活力种子胚的蛋白酶活性较高。α-淀粉酶的活动开始于吸水约5h时的种子中,发芽5-6d时活性达最高。在10℃发芽时,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低活力种子,但在25℃发芽时两者差异不显著。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发芽,玉米种子的蛋白酶活性增高,α-淀粉酶的活性降低。高活力种子的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种子几种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胚和胚乳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种子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对杉木地理种源及杉木种子作了许多研究,但有关杉木地理种源种子胚、胚乳在萌发过程中的同工酶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试图对杉木不同种源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α—淀粉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为杉木种子及种源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用粉锈宁处理的萌发小麦α-淀粉酶活性测定,确定了粉锈宁在抑制丝状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同时,也抑制了控制α-淀粉酶合成的赤霉素的合成。外加赤霉素可减轻粉锈宁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确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抗穗发芽的生理机制,以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为研究材料,采用电泳等生化技术分析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rx s基因转入小麦后,明显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酶蛋白的合成或降解速度;(2)影响酶存在的状态(抑制态和活性态);(3)影响淀粉酶由麦胚向胚乳的转运。  相似文献   

14.
对过量表达PaTrxS基因的T4代稳定大麦品系Y001不同灌浆期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跟踪。经PCR检测,转基因大麦豫啤1号(YP1)植株均出现了886 bp的目的带,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大麦基因组上。对不同发育时期转基因种子和对照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TrxS基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在花后30 d内均比对照高,且峰值出现较对照早5 d;β-淀粉酶活性在整个籽粒发育时期都明显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TrxS基因对啤酒大麦的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同时转基因大麦种子在成熟期淀粉含量和蛋白组分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硫化氢对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锋  郭希凯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18-7219,7226
[目的]探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硫化氢(H2S)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NaHS作为H2S的供体,以扬麦158为供试材料,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使用H2S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有效提高总淀粉酶活性,当H2S浓度为0.4mmol/L,处理时间为9h时最佳。总淀粉酶中的β-淀粉酶活力增高而α-淀粉酶却不受影响。使用不同硫化物处理小麦种子9h,H2S处理过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高于其他含硫化合物。[结论]试验表明,H2S可以提高小麦种子体内β-淀粉酶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和冠菌素(COR)对小麦籽粒萌芽的影响,探索COR用于防治小麦收获期穗发芽的可行性。[方法]以易穗发芽的白皮小麦品种济麦22和抗穗发芽的红皮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以不同浓度ABA和COR处理两品种小麦籽粒后进行萌芽,测定萌芽率、芽长以及萌芽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结果]38μmol/L以上浓度的ABA处理和0.05μmol/L以上浓度的COR处理均对两品种籽粒的萌发及芽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OR抑制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物活性约为ABA的200~1 500倍;浓度高于76μmol/L的ABA和0.05μmol/L的COR对两品种小麦籽粒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大。[结论]ABA和COR可能通过抑制α-淀粉酶活性来抑制小麦籽粒的萌发和芽的生长;同浓度同一抑制剂处理下,白皮的济麦22萌芽及α-淀粉酶活性受抑制的程度显著高于扬麦16。该研究为COR用作控制大田小麦收获期穗发芽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贮藏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为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解除和提高成苗率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萌发阶段七叶一枝花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和质谱测定方法,研究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总淀粉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种子生理休眠解除后,淀粉酶被激活、淀粉被水解,淀粉酶活性不断下降,种子内贮存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也逐渐减少,α-淀粉酶活性对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解除及随后的发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活力玉米种子田间发芽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原因,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期间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对玉米籽粒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发芽环境条件而异.高活力种子胚乳的蛋白酶活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比低活力种子的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较小.胚乳蛋白酶活性在10℃和25℃下的比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玉米种子胚中蛋白酶的活性比胚乳的高,且高活力种子胚的蛋白酶活性较高.α-淀粉酶的活动开始于吸水约5 h时的种子中,发芽5~6 d时活性达最高.在10℃发芽时,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低活力种子,但在25℃发芽时两者差异不显著.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发芽,玉米种子的蛋白酶活性增高,α-淀粉酶的活性降低.高活力种子的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发芽蚕豆β-淀粉酶提取条件。[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结果]选用1.0g/L Na2SO3和1.5g/LNaHSO3为还原剂时,发芽蚕豆β-淀粉酶提取效果较好;选用pH值5.5柠檬酸缓冲液和pH值6.5磷酸盐缓冲液时,发芽蚕豆β-淀粉酶提取效果较好。[结论]以1.0g/L Na2SO4为还原剂,以pH值6.5磷酸钾盐缓冲液为提取缓冲液,提取发芽蚕豆β-淀粉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糖代谢的动态影响,以pH 2.5、4.5模拟酸雨和La(Ⅲ)(25 mg·L~(-1))处理大豆种子,测定La(Ⅲ)对不同酸雨强度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蔗糖、淀粉及α,β-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糖代谢指标对酸雨胁迫的响应随胁强增加呈增加趋势;pH2.5胁迫5 d后α-淀粉酶,6 d后β-淀粉酶酶活性无法向CK趋近,酸士雨胁迫对α,β-淀粉酶活性造成致命性伤害;La(Ⅲ)浸种在低酸雨胁迫下(pH>2.5)可缓解酸雨胁迫对大豆萌发种子各糖代谢指标的影响,而在高胁强胁时(pH=2.5)下则无法缓解.说明La(Ⅲ)可通过增强糖代谢来缓解酸雨,尤其是低强度酸雨(pH>2.5)对大豆萌发种子的伤害,增强种子抗酸雨能力,并且其缓解能力与酸雨胁迫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