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袁兴玉  万全  沈保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14-314,316
对黄缘盒龟室内、室外2种冬眠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室外越冬黄缘盒龟150只,成活率93%,越冬后体重减轻率2.56%;室内越冬黄缘盒龟50只,成活率96%,越冬后体重减轻1.65%。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四川稻区均可越冬。二化螟在越冬数量和分布区域上都占优势。二化螟主要以老龄幼虫在稻桩稻秆中都能越冬,以稻秆中越冬的数量更大;三化螟在龙泉、珙县等稻区有分布且占优势数量,幼虫只在稻桩中越冬;大螟数量很少,在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以大龄幼虫在稻秆中越冬。  相似文献   

3.
鳄龟稚龟越冬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鳄龟的养殖方式,在2个长1.2m、宽0.6m、高0.4m的养殖箱中开展鳄龟稚龟控温越冬养殖试验。共放养体重25~45g,只的稚龟70只,平均密度48只艋,控制温度(29±1)℃,投喂野杂鱼和玉米粉、甲鱼配合饲料等,经过150d的越冬养殖,成活70只,成活率100%,平均体重245g,平均日增重1.4g/N,生长效果显著。试验表明,在特制的越冬养殖箱进行鳄龟稚龟越冬养殖,设施简易、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管理方便,龟苗生长快,发育正常,成活率高,养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中华鳖苗种越冬问题,开展中华鳖苗种温室越冬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温室越冬相对于柳州地区传统的大棚越冬,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操作方便、鳖苗规格整齐的优势,放养密度40~60只/m2的成活率达89.4%~97.3%,平均规格在152 g以上,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冬小麦越冬期气候干旱频发,2008-2009年度和2010-2011年度尤为严重。笔者认为,应对冬小麦越冬气候干旱,其着力点应该是采取系统的管理措施,预防越冬气候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危害,而不是只注重补救措施的运用。冬小麦越冬气候干旱的直接作用点在于引起土壤失墒,最终的结果是危及小麦安全越冬,形成越冬弱苗、死苗或死蘖等。而形成越冬弱苗、死苗或死蘖的原因除气候条件外,  相似文献   

6.
冬季、粮、棉、菜、果的害虫潜伏在适宜的环境,进入越冬状态,冬眠的害虫,虽不再危害作物,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较大.据调查,消灭一只越冬棉铃虫的蛹,相当于来年消灭300~500头幼虫;消灭一头蚜虫,相当来年消灭1500~2000头蚜虫;消灭一只粘虫的幼虫,相当来年杀死3000头左右的幼虫.  相似文献   

7.
综合     
《中国农垦》2011,(9):88-88
新疆:农四师七十九团早动手、早安排、早落实,积极做好牲畜饲草料储备工作,努力构筑牲畜越冬“安全网”,确保全团8万头(只)牲畜安全越冬度春。  相似文献   

8.
广西拟水龟龟苗越冬养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登明  赵忠添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95-296,304
在长0.5 m、宽0.4 m、高0.3 m的泡沫箱中开展广西拟水龟稚龟控温越冬养殖试验,2个面积共0.4 m2的泡沫箱放养平均体重15g/只的稚龟78只,平均195只/m2,控制温度(30±1)℃,投喂小鱼虾、动物肝脏、瘦肉等,随着个体的生长,平均体重50 g/只以上时按规格大小分到3个泡沫箱养殖,平均130只/m2,经过越冬养殖,成活78只,成活率100%,平均体重173 g,平均日增重0.8 g/只,养殖效果显著。试验表明:泡沫箱进行广西拟水龟龟苗越冬养殖,设施简易,控温效果好,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龟苗生长快,发育正常,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0.
1越冬甘蓝露地冬种的优点 1.1投资少,生产成本低.越冬甘蓝露地生产只需要双层地膜覆盖,成本约70元/亩(1亩=667平方米),比中棚甘蓝每亩降低成本800~900元.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至2005年6月,在取得中国林蛙兰州亚种人工繁殖试验成功后,康乐县娘子沟中国林蛙试验养殖场向本场2200亩林地放养变态幼蛙100万只,据2005年10月下旬入水越冬前粗略统计,生产出1年生幼蛙25万只,逃跑、死亡75万只,2006年建造防逃围栏后,逃亡率降低到10.20﹪,取得人工繁殖、越冬、放养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2.
鳖人工繁殖有关技术及影响鳖卵受精率、孵化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的研究表明,2a供试亲鳖8100只,产卵172229粒,受精率88.83%,孵化稚鳖141852只,孵化率为92.72%,其中利用自制亲鳖促性腺发育配合饲料投喂比天然饲料投喂的雌亲鳖产卵量提高23.32%;利用LRH-A对亲鳖进行人工催产的受精率为91.82%,比自然产卵受精率(85.13%)提高6.69%;保温越冬稚鳖4800只,成活率95.3%,比常温越冬成活率(81.75%)提高13.55%;平均饲养稚鳖229d,增重倍数为5.14,饲养幼鳖3400只,成活率97.01%,增重倍数为7.63。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雪峰山区海拔700m左右的人工倍林内,采取人工助迁角倍蚜上藓、斗型坑拟温室越冬,成球率达119.67%,每平方米可8鳘殖越冬若蚜17950只。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江西种群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养虫室自然条件下系统观察了棉铃虫的化性。越冬蛹春季羽化的早批种群一年能繁殖5代,少量不完全的6个代;尺批种群只繁殖4代。影响化性波动(第4代和第5代的发生比率)的主要因素是越冬后成虫的羽化时间和秋季越冬蛹滞育诱导的时间,越冬后成虫羽化的早晚与4月份的温度密切相关;秋季越冬蛹滞育诱导的早晚取决于9月下旬至10月份的温度  相似文献   

15.
乌龟人工繁殖和稚龟培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万全  彭步旭  徐勇  袁兴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294-295,309
乌龟人工繁殖和稚龟培育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驯养乌龟亲本194只,亲龟的培育中主要投喂小杂鱼等新鲜动物性饵料,实施自然产卵、人工孵化。2008年,产卵368枚,受精率为39.95%,孵化稚龟115只,越冬存活孵化率为78.23%;2009年,共产卵2 187枚,受精卵1 867枚,受精率85.37%,孵化出苗1 693只,孵化率90.68%,越冬存活的幼龟为1 587只,越冬成活率为93.74%。其中对比试验中将蛭石孵化介质与沙介质比较,前者孵化时间可缩短3~4 d,孵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同时,由于蛭石介质保水性优于黄沙,可减少工作量60%~80%,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1 鳖 1.1 稚鳖主要措施是两条:一是越冬前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易消化的饵料.二是利用室内培育池,采用深水或浅水越冬.深水越冬,先将池水排干,加入30~40cm厚的泥沙,加水5~10cm深,然后按每平方米放稚鳖150~200只.  相似文献   

17.
秋季是养蜂年的开端,蜂群的秋季管理,实际是做好蜂群越冬的一切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峰和备足优质的越冬饲料.秋季管理的好坏是蜂群越冬成败的关键,并影响来年春繁,故称“一年之际在于秋”.根据本区气候:秋季短,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气温低及蜂群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蜂群势弱、素质差;密不足、质量差和蜂螨危害等,本文讨论如何作好本区蜂群的秋季管理.1 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蜂1.1 培育越冬峰时期及需要达到的群势根据本区的气侯和蜜粉源条件,培育越冬蜂宜在8月20日至9月20日左右进行.使越冬定群时每群有5——6脾蜂,每脾2000——2500只蜂.总蜂数不少于10000只.越冬适龄蜂占70——80%,越冬蜂中未参加过采集、酿制和哺育工作的就是越冬适龄蜂,它生理年青、寿命长,在蜂群中比例越大,蜂群在越冬期死亡就越少,消耗饲料也越少,来春繁殖也越快.1.2 选择好蜜粉源场地,外界蜜粉源良好,蜂群产育积极性高,培育的越冬蜂生理发育健壮转地养蜂新和县、库车县有大面积晚油菜,对秋繁很重要,凡是8月中下旬到该地的蜂群,繁殖越冬蜂都较好,并能贮备足够的越冬饲料.同期到拜城县晚葵花场的蜂群进蜜涌,可取1—3次蜜,葵花蜜对蜜蜂有麻醉作用,最好喂些“蜜蜂解毒营养冲剂”以减少死亡.葵花花冠深,采集  相似文献   

18.
2001~2008年,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弋阳越冬区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和越冬区生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001~2005年间,中华秋沙鸭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而在2006~2008年间,又呈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且中华秋沙鸭在越冬区的生活不稳定,常沿河流逐步迁徙,只作短暂停留,越冬区的范围分布较散.越冬区生态因子的改变和人为干扰是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其生境的改善和食物来源的丰富与其种群数量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冬季有不少果树害虫和它们的卵、幼虫、蛹等在树上老皮和粗翘皮下越冬,刮皮是消灭这些越冬病虫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过去刮树皮的习惯,只限于刮主干上的粗裂皮。这样不但起不到消灭害虫的作用,反而消灭了害虫的天敌,无形中保护和助长了害虫的发生和蔓延。  据我们农场技术处观察发现:不少害虫在主干部位越冬的很少,在主干分枝以上越冬的则很多。尤其发现山楂红蜘蛛等害虫在分枝以上越冬的占总头数的70%以上,而红蜘蛛的天敌如小花椿、食螨瓢虫在主干粗皮翘皮内越冬的达90%以上,而在分枝以上越冬的却很少。因此,树的上部比下…  相似文献   

20.
孙书静 《新农业》2004,(12):34-34
冬季,粮、棉、菜、果的害虫潜伏在适宜的环境,进入越冬状态。冬眠的害虫虽不再为害作物,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较大,据调查,消灭1只越冬棉铃虫的蛹,相当来年消灭300-500头幼虫;消灭1头蚜虫,相当来年消灭1500-2000头蚜虫,消灭1只黏虫的幼虫,相当来年杀死300头左右的幼虫。因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行防治,省工、省药、效果好,对减轻害虫的为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