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厦 (门 )漳 (州 )泉 (州 )金三角地带 ,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 ,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 1995年 3月农业部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 (名茶 )之乡” ,茶叶是我县的主要产业之一 ,全县涉茶人口 60万人 ,安溪茶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的兴衰与否。1 “九五”期间安溪茶业的发展回顾“九五”期间安溪茶业的发展是稳定茶园面积 ,狠抓茶园基础建设 ,做好绿色食品基地和铁观音基地建设 ,更新制茶设备和改良制茶工艺 ,不断开发名优特产品 ,培育茶叶市场 ,初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安溪县"十一五"茶业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山海结合部,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目前,安溪县的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总产值、涉茶人员总数等均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截止2005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40万亩、产量4.2万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安溪县今年的茶叶生产中,出现了47亩高产茶园,预计全年亩产能达到1,500斤到2,000斤以上,其中西坪人民公社萍州大队并创造了单位面积产量4,002斤9两的目前全国最高记录。萍州大队今年春夏暑三季全部茶叶亩产已近三百斤,其中有一坵茶园,到11月18日巳亩产4,002斤9两,放出一棵巨星。这坵菜园经省县有关同志几次  相似文献   

4.
虎邱乡萍州村位于安溪县西南与同安县相邻,海拔850公尺,春天雾多,冬天霜少,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片高山小平原。 这个村有3,950人口,茶园1,200亩,耕地面积很少,主要收入靠茶叶。过去,由于不重视科学种茶,单产一直徘徊在80斤左右,产值很低,成为远近闻名的穷山村。一九七九年,在县茶叶局和茶叶公司的指导下,这个村成立了科技小组,对800亩低产老茶园进行全面改造,此后连续出现增产的好势头,尤其今年  相似文献   

5.
萍州是安溪县产茶最多,也是全国产茶最负盛名的行政村之一。不但年产茶超万担(市担、下同),相当于一般县的产量,而且茶叶品质好,单产高,经验丰富,对国家、社会贡献大,为全国少有。该村是我工作以来,去过次数最多,历时最长的村。我从事茶叶工作40多年,产茶省除台湾、西藏外,全都到过,还未见闻有如萍州村在各方面成就那么突出。因此,这里想将其先进事迹略举二三供茶业界同仁参考。萍州村位于安溪西南隅的高山小盆地──大坪乡。海拔850-1000公尺。夏秋凉爽,环境优美。由于海拔高,日均气温比平原低4-5度,茶树生长期稍短,…  相似文献   

6.
浅谈安溪乌龙茶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县是乌龙茶主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名茶铁观音闻名遐迩,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制定和实施茶叶“优质、精品、名牌”发展策略,落实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建设基地搞改造,抓质量、创名牌,茶叶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辉煌,2001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2.5万亩,比1990年茶园面积14.2万亩,增长一倍多,茶叶总产量达1.5万t,比1990年总产7000t,增长二倍多,茶叶总产值达四亿多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4,年创税利3000多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8%,农民人均收入仅茶叶收入占20%,所以说“茶叶生产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学会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7.
4.毛蟹 毛蟹原产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已有近百年历史.据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老人张加协说,清光绪三十三年,他外出卖布,路过福美村高响家,听说他有一种茶树,生长得很快,栽后两年就可以采茶.于是张加协顺便带回100株茶苗,种植在自己的茶园中.由于产量高,品质也不错,于是毛蟹很快就在大坪乡萍州及邻近村发展起来了.因形同"毛蟹"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探索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建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中间结合带,居山而近海,人口107万,现辖24个乡镇458个村(居),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大县.茶叶生产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构成我县产茶的三大特点:一是茶园面积大、分布广.全县拥有茶园面积2万hm2,全县24个乡镇均有产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国产茶县前列;二是涉茶人员多.全县有80%以上的人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其中至少有35万茶农种茶、制茶;三是茶业已成为我县重要民生产业,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76元中,仅茶叶就占50%以上.因此,建设具有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是保持我县茶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8年11月底,经过多方筹备,安溪县茶叶协会成立有机茶分会安溪县人民政府陈文杰副县长在发言中说,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的发展,全县目前已建成绿色食品茶园10万亩,有机茶园2万  相似文献   

10.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节水、节肥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安溪县是中国第一产茶大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种茶园灌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安溪县自2009年以来积极引进茶园水肥一体化灌溉新技术,取得明显成效,现已在高建发茶叶庄园、杉品茶叶等茶叶基地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超过5万亩.因此,积极探讨茶园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对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保护环境,实现全县茶产业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茶园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泥土板结,肥料大量流失,影响茶树的营养循环。在治虫上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虫体抗药性增强,茶叶毒性残留量增加,残杀无敌,引发了昆虫再猖撅,这样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使现代茶园的优质高产无法持续下去。所以要建设优质高产茶园,首先要建立生态茶园。生态茶园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茶园能达到持续的优质高产的目的。生态茶园实质是“有机茶叶”、“自然茶叶”、“再生茶叶”,…  相似文献   

12.
最近福建省农业厅在安溪县召开了低产茶园改造现场专业会议。全省九个区(市)和茶叶主产县分管茶叶生产的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共七十余人,对现场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安溪县改造低产园的各项技术措施,是加速发展我省当前茶叶生产的有效途径。这个县只用五年的时间(1980—1985年),从改造低产园上下工夫,全县茶叶总产翻了一番,突破了产茶五千吨大关。从全省各地提供的资料来看,不论是老茶区或且新茶区,凡是花力气实施低产茶园的改造工程,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茶叶的生产发展。因而,目前强调科学地、有  相似文献   

13.
一、我县名茶开发现状地处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英山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全县18个乡镇312个村都产茶叶,现有茶园面积5.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万亩,1991年生产各类干茶1533吨,产值1203万元,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平角春”、“长冲茶”、“英山银毫”、“杨柳青”获部优、省优称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与培养高产优质茶园的意义 松溪县地处福建闽北山区。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8400亩产量936吨,平均亩产40斤,茶叶产值953.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9%,但是我县茶叶生产由1982年居全省第六位,到1991年已退居到第十一位,这主要原因是:过去开垦茶园强调大面积连片,山顶不“留帽”、山腰不“扎带”,山脚不穿鞋,一场大  相似文献   

15.
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琼满 《中国茶叶》2008,30(2):32-33
福建省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铁观音之乡,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县,现有茶园面积45万亩,茶叶产量5万吨,涉茶总产值55亿元。2005年以来,安溪县根据茶业发展的需要,县财政每年补贴100万-300万元,用于生态茶园建设。经过这两年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建设生态茶园10万亩,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省茶叶生产已从小面积丰产实验,向大面积高稳产优质的方向进展。松溪县、建瓯县1981年单产分别达115斤和104斤。松溪县的西门大队采摘茶园188亩,平均亩产255.7斤,而且品质好,为全省有数的高品质产区。闽南茶区的安溪县萍州大队一千一百多亩茶园,近年也由亩产干茶80多斤提高到200多斤。龙海县际都大队2.14亩本山品种园,1980年亩产干茶曾达735斤。闽北茶区的政和稻香茶场二十亩政和大白茶1982年亩产干茶  相似文献   

17.
我县大抓科学种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六年全县茶叶亩产上百斤,居全省首位。80年我县茶园面积41030亩,其中可采茶园22000亩,产茶25000担,比79年增产21%,平均亩产114斤,茶叶的产值500万元,平均每个农户227元,每个农业人口44元。全县八个公社,一个镇与一个国营茶场都增了产,增产幅度最大的溪东公社去年茶叶增产四成五。我县发展茶叶生产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安溪县在发展茶叶生产中,狠抓低产茶园的改造,茶叶单产和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注重市场信息,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生产规模,改变花色品种,出现产销两旺局面。茶园面积也逐年增加。但新垦茶园的规划管理却成为薄弱环节,对茶叶生产合理布局强调不够,由此产生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对此必须认真对待。 建国以来,安溪县茶叶生产和布局是由内安溪到外安溪、中低山到丘陵地的方向发展的。建国初,全县只有茶园2.09万亩,1988年茶园普查时巳达10.35万亩,当年全县平均亩产只有50斤,针对单产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茶树采摘技术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也给茶树生长势和持续高产优质带来深刻影响,现就我场多年来的高产优质实践经验,并结合有关观察测定资料,对高产优质茶园的采摘技术作如下探讨。一、正确处理采与养的关系茶树芽叶是收获的对象,其叶片也是茶树初级营养物质的“加工厂”。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采摘,做到“采中有养”,“以养促采,采养结合”。总的来说,茶树合理采摘必须通过采摘达到刺激新  相似文献   

20.
安溪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乌龙茶产区,拥有全国最大的乌龙茶厂和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区内茶园遍布,且由于自然地理原因,区内茶园以梯田茶园为主。因此,对安溪县梯田茶园水土流失现状的分析,对于安溪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控制水土流失,发展茶叶生产有重要意义。1研究区概况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闽南晋江西溪上游,117°36'E-118°17'E;24°50'N-25°26'N,面积3057.28km2。居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的中间结合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按地形地貌之差异有内外安溪之分,外安溪以低山为主,内安溪以中山为主。全县山地资源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