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绿洲腹部沙地、中卫腾格里沙漠和盐池毛乌素沙地三种类型,进行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的试验研究.着重突出沙产业技术开发,坚持以经济效益促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新技术、少用水、高投入、高产出为主要手段,开发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3个示范区按8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建立试验示范区0.13万hm2、辐射推广2.67万hm2;培植杨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优质纸浆用材林、鲜食葡萄为主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沙地植物资源利用为主的沙旱生植物开发与繁育、沙地设施栽培4种沙产业,申报3项专利,形成多项新技术,撰写30余篇论文及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针对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绿洲腹部沙地、中卫腾格里沙漠和盐池毛乌素沙地三种类型,进行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的试验研究。着重突出沙产业技术开发,坚持以经济效益促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新技术、少用水、高投入、高产出为主要手段,开发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3个示范区按8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建立试验示范区0.13万hm^2、辐射推广2.67万hm^2;培植杨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优质纸浆用材林、鲜食葡萄为主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沙地植物资源利用为主的沙旱生植物开发与繁育、沙地设施栽培4种沙产业,申报3项专利,形成多项新技术,撰写30余篇论及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民林 《甘肃林业》2005,(4):23-23
全国防沙治沙综合县级示范区——民勤示范区,地处民勤县勤锋滩。近年来,示范区建设依托林业重点工程,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为途径,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按照节水型生态、科技治沙、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重点推广应用防沙治沙新技术进行沙区产业结构调整与沙产业开发。全国防沙治沙综合县级示范区民勤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大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4.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有可开发利用的沙地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磴口县转变发展方式,将沙漠看作是一种资源,把乌兰布和沙漠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把"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把发展肉苁蓉产业作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防沙、治沙及林产业、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致富双赢磴口县有句民谚: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难止。在充分调研论  相似文献   

5.
地处腾格里大沙漠西南缘、红水河畔的凉州区头墩营,10多年前还是荒沙无垠、草木稀疏,“大风一起不见天,沙骑墙头驴上房”,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穷地方。自1991年设立武威头墩营沙产业试验示范区后,依靠科技治沙不止,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培植富民产业。10年磨一剑,示范区绿了起来,人民富了起来。风沙危害是古凉州农业的主要灾害之一。为加快武威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步伐,全面推动河西及其它周边县市的防沙治沙建设,1991年,省上在原头墩营苗圃的基础上,设立了沙产业试验示范区。示范区占地5.5万亩,当时有耕地2万…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化土地年扩展速度由104.2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82.8平方公里;142万亩沙区特色经济植物种植也带来丰富的沙产业产品,每年沙产业总产值近41.7亿元。”近日在鄯善县召开的2014年全疆防沙治沙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一组数据令人欣喜。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防沙治沙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沙害”问题,改善沙区群众生存环境,让“沙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重要途径,防沙治沙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7月)宁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始终把防沙治沙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科技带动、示范引领和产业拉动;始终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并举;始终坚持防沙、治沙、用沙并重,紧紧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持之以恒地推进防沙治沙工作,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宁夏完成治沙造林401.6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的11.9%提高到2014年的13.8%,实现了沙化土地连续  相似文献   

8.
克什克腾旗本着“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讲求效益”的建设方针,全面掀起了以防沙、治沙、沙产业开发为主要任务的治沙会战高潮。目前,十万治沙大军已经挺进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171.69万亩重沙区将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发展沙产业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保证在治理好风沙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认为沙地是块廉价的生钱载体,在违被自然规律的情况下,大力开发.无节制地利用,不但达不到防沙治沙和发展沙产业的目的,反而会破坏沙地上原有的自然植被,使有希望绿化起来的沙产业基地.成为潜在的沙荒?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典型样方调查法对华北沙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的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树冠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1 000株· hm-2、500株· hm-2、250株· hm-2的小黑杨林分(27年生)的生物量分别为85.31 t·hm-2、102.60 t·hm-2、86.74 t·hm-2;生产力分别为3.16 t·hm-2·a-1、3.80 t·hm-2·a-1、3.21 t·hm-2·a-1,密度500株· hm-2为华北沙地小黑杨的合理密度。不同密度小黑杨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差异不明显,地上部分生物量在83% - 86%之间,其中干57% - 62%,枝11% - 16%,叶2% - 3%,皮8% - 10%;地下部分生物量在14% - 17%之间。对不同年龄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表明,27年生的比23年生的分别高59.74%和36.20%。同时,23年生小黑杨的根、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7年生的根、叶比例,但是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27年生小黑杨,反映了23年生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处在快速生长期,小黑杨的轮伐期应在27年以后。小黑杨生物量与树冠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树干生物量与树冠指数之间可以用线性模型y=ax+b描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反映小黑杨林树干生物量,为进一步利用遥感预测小黑杨木材材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确定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合理的生态建设规模,保护和改造现有固沙植被,恢复和重建沙区生态系统?如何科学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筹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发展沙区经济,推动沙区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文中在对中国北方荒漠化重点省区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总体原则、土地可持续管理、治理成效评估、治理模式和措施、沙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荟  满多清 《甘肃林业科技》2003,28(4):13-15,38
通过在白银市景泰县北部沙漠前沿建设防护林体系,以封育、造林为主,林经兼顾,生态与经济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与利用示范;利用林网、经济林及更新造林、持续林业等技术,以点带面防沙治沙,有效地保护了绿洲和土地资源,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Google Maps API的Web地图服务的应用范围已经从大的门户网站扩展到小的个性社区、博客站点,成为网站构建者十分青睐的一种方式,但在备受关注的沙漠化研究领域却很少涉足。沙漠化是人类当今所面临的重大环境与社会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以四川西北部若尔盖地区为例,提出以Google Maps Web地图做为信息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系统拥有视图、属性表、统计图表和图形等功能,为研究沙漠化的现状及危害程度,预测沙漠化发展趋势并规划防沙治沙措施提供了数据和图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民勤沙区生态经济型持续林业示范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勤沙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中心 ,应用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更新、改造及植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并建立其试验示范现场 ,实现沙区林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就示范区基本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民勤沙区生态经济型持续业示范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勤沙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中心,应用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更新、改造及植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并建立其试验示范现场,实现沙区林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就示范区基本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防沙治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沙区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固沙植被大面积衰亡,荒漠化蔓延速度加快,因而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引入防沙治沙显得十分必要。实践应用证明,应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技术可在极端干旱地区建立有效的防沙治沙体系,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护绿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扩大投入、提高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和加强科学研究去解决。  相似文献   

17.
尼日利亚南部紧邻几内亚湾, 为热带雨林气候, 北部与撒哈拉沙漠接壤, 为稀树干草原。历史以来, 有多条沙垄深入该国北部100~200 km, 风沙土遍布, 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 森林因砍伐和烧荒以每年1.36%的速度消失, 而沙化土地每年以35万hm2的速度增加, 荒漠化发展迅速, 生态安全堪忧, 气候旱化、人口增加、沙质地表及农林牧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为主因。尼日利亚通过采取减少木材依赖型能源与工业、控制人口、草畜平衡、禁止开垦、环境意识与法制结合等对策与措施, 提高土地生产力, 逐步恢复稀树干草原,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文中介绍了尼日利亚农林业发展现状、荒漠化与沙产业发展、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认为长期开展气候周期性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与荒漠化关系影响研究以及成功地采用林木引种驯化、育苗造林、流沙垄固定、防护林营造、沙产业开发、适地适树等技术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热带天然次生林和退化林地约有1000万hm2,约占热带国土总面积的1/3。在这里,涉及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课题尚未解决。文中建议利用“激励相容”的原理,针对中国的3种次生林和退化林地大类型,选择典型地区,按照尽可能接近当地社区及居民的原则,建立一个由分散化、微型化和多样化示范的小区组成的示范体系,高效率地推进热带次生林和退化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增强热带经济社会发展的弱可持续性并进一步向强可持续性转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人地矛盾系统协调理论,以喀斯特流域为单元,以参与型农村社区发展为依托,以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因地制宜治理石漠化生态环境与改变传统的落后农业生产模式及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针对石漠化环境人地系统缺水、缺土、缺林与贫困的核心问题,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社区发展在内的多种技术措施加以捆绑、组装和科学配置,开发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并在贵州花江峡谷区进行示范。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以经济林草种植和庭院养殖为主要链环结构的农村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即“椒(庭园种植)-猪(庭院养殖)-沼(家庭能源开发)”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得出石漠化环境是能够治理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