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朝阳地区历史上大风天气的发生演变规律以及影响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近十年的大风天气资料,找出了预报大风的要素指标,并结合部分专家的预报经验,研究制作朝阳地区大风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55-9458
通过对烟台地区的地形和海陆分布特点,主要从天气学的角度统计和分析了该地区2001 ~ 2009年大风发生的范围以及不同范围大风的日数年代、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现有的MICAPS资料对烟台地区的大风环流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就目前该地区大风的预报方法进行了概述.结果表明,烟台地区大风天气中以个别大风为主,其中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3~5月;10年内,大风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是按照曲线递增达到峰值后又开始递减的趋势,期间出现了2002和2007年2个峰值,并有1个谷值;在对烟台地区进行大风预报时,选取了网格点中与烟台站关联的平均分布的5个站点(烟台、福山、海阳、龙口、长岛)进行预报研究,通过参考文献以及烟台等站点的经验预报,选取8个预报因子作为备用预报因子,利用逐步回归程序建立了5个站的预报方程并对最后的结果进行了回报检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预报效果,但预报精度比较低,不是特别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7年5月5日本溪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大风预报有指示作用的指标,以期为加强大风天气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吉林省四平市常见的2类大风天气模型,通过高空,地面以及影响系统的三度空间配合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强低压发展型,南高北低型两类主要大风天气模型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大风天气特征分析以及预报指标分析是影响区域内天气预报准确度以及了解地理特征的重要指标类型。本文选取了辽宁中北部地区,对其形成的大风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低压强烈发展以及南北高低两种预报指标模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大余县10月大风天气产生的主要气象因子,介绍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以为今后预报大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建菊  哈黎明 《北京农业》2013,(12):186-187
2008年12月21日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彩南、火烧山油田作业区出现偏东大风,造成油田生产损失严重。基于此,利用克拉玛依高空气象资料和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数据、欧洲数值预报,对此次大风天气特征及引起偏东大风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EC850hpa风场和地面气压场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欧洲数值预报对偏东大风的预报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分析了1971~2006年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的气候规律、天气系统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对其中20次强雷暴大风个例的相关物理量参数和能量、环境风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产生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特征及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海上大风预报水平,提高烟台—大连航线预报服务能力,烟台市气象局2008年4月开始进行了海上大风预报质量评定。通过分析近1年的评定成绩,找出在预报方法上的不足,总结经验,以期达到更好的为"海上烟台"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和布克赛尔县气象大风记录资料,分析了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同时依据大风主要影响系统和天气形势特征,用天气学方法对大风天气进行了分型,简述了当地大风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强对流天气局地性强,难以准确、提前监测预警,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弥补探空资料在连续观测中时间间隔长的不足,利用风廓线雷达对环境风场开展连续观测,分析常熟市沿江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垂直方向上的风场、垂直气流等气象要素,雷达资料反演的垂直风切变和垂直速度也与强对流天气特征相吻合,可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实况、天气过程影响、天气形势等角度针对2018年3月14—15日出现在瓜州县的一次大风扬沙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冷锋、蒙古气旋是此次大风扬沙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大风沙尘天气的形成与冷空气活动有关,其影响区域和影响程度与冷空气强弱和移动路径有直接关系;大风沙尘前后气压场、风场等地面气象要素均有明显的变化特征;风速的急速增大为起沙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杨雪艳  姚国友  田广元  杨光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94-18896,18903
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6年43个气象台站大风、气温以及全球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差值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大风的多时间尺度和空间的气候变化特点、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东北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风气候趋势为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3 d/10 a,且在1988年发生了气候突变,由大风偏多期转为大风偏少期。东北地区大风与全球气温、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大风偏多期与冷期相对应,大风偏少期与暖期对应,东北地区大风由多转少与东北地区气温由低转高同步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杨桂娟  鄢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47-12349,12369
根据1973~2007年锦州地区5个观测站大风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和谱分析法分析了锦州地区的大风趋势和周期变化,同时通过普查天气图探讨了锦州地区四季大风的环流形式特点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大风呈波动下降趋势,具有3.5和7.0年的周期变化;大风四季以春季最多,夏季最少,冬、夏季次之;从环流形势分析来看,锦州地区与辽宁的大风环流形势相似,春季和秋、冬季环流形势基本一致,主要形势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两高夹低、南高北低(东高西低)3种类型;夏季以中小尺度系统造成局地大风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盐池县气象站的大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就大风变化特征从而明确大风在 全年的天数情况,结合区域位置为农林牧等产业发展提供大风气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秸秆、地膜覆盖控制农田土壤风蚀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风速测定证实,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均可减少土壤风蚀,其防风降蚀作用由大到小为玉米秸秆平铺覆盖>玉米秸秆堆状覆盖>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结合天气形势和实况对2017年2月21日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一次分别伴有强降雪和雷暴的暴雪天气过程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此次连续降雪过程主要是因为受高空槽的东移运动影响,中低层暖湿空气和急流的连续快速输送和维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强风速急流带造成的上升运动引起强降雨和雷暴的连续发生;暴雪强风速反射率辐合因子造成的回波运动强度一直维持在40 dBZ以上,回波顶高在9 km以上;速度场上零速度线呈“S”形结构,风向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存在;中低层“牛眼”结构是暴雪的显著特征;风廓线场上,中低层有明显的西南风急流和风垂直切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7月22日锦州东部地区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尺度和中尺度诊断分析。分析发现锦州东部地区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其降水强度明显增幅的主要原因,是短时暴雨到大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边界层辐合线造成水平场上的强烈风场辐合,增加该地区水汽和能量积聚,并触发该地区强烈的上升运动。另外,通过对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图和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发现强回波区和逆风区的存在与强降水有着较好的相关,且逆风区提前于强降水出现,对短时临近强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22~24日三门峡市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22~24日三门峡市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暴雨区一直处于中低空低涡前部、切变线的南侧强风速带中,使得一直存在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在暴雨区西部存在强烈的涡旋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从雷达基本速度产品分析出很多典型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些系统直接导致了大强度降水;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包括速度低值中心)能够很好地判别暴雨和暴雨落区,暴雨就发生在逆风区发生地或影响区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