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浙江省括苍山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括苍山自然保护区为样地,对该地区的蝴蝶多样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利用Excel列表、计算并分析了蝶类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相似性系数等数据,且对括苍山蝴蝶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集到蝴蝶9科33属42种,蝶类多样性指数较高且较为均匀,表明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且复杂,处于较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样地蝶类的种群结构与均匀度情况。[方法]选择蝶类丰富的时间段对大兴安岭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4个主要样地的不同生态环境中蝶类分布进行采样调查。[结果]共采到蝶类7科73属122种1 739只,优势种共19种。其中,北极沙洲的蝶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北陲哨所与北极沙洲相似性指数最高,而北陲哨所与玄武广场差异显著。[结论]调查结果为分析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蝶类资源分布与种群多样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3个不同区域的6个样方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共获得1029头昆虫,隶属于8目42科,其中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螳螂目昆虫在6个样方中均有分布,为该保护区的优势类群。应用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性指数J对保护区内昆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地A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样地C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从6个样方中多样性指数来看,H'均比较高,说明白狼山保护区内不同区域内生态的昆虫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2002年7月对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捕获蝶类519只,隶属于9科60属85种,种类以蛱蝶科为主. 区系组成以东洋种为主体,占该保护区蝶类的47.06%. 在4个垂直带中,阔叶林带蝶类的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垂直带. 垂直带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2年7月对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捕获蝶类519只,隶属于9科60属85种,种类以蛱蝶科为主.区系组成以东洋种为主体,占该保护区蝶类的47.06%.在4个垂直带中,阔叶林带蝶类的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垂直带.垂直带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大兴安岭塔源林场不同生境蝶类的多样性与相似度进行分析。[方法]首次对大兴安岭塔源林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掌握塔源林场不同生境中蝶类的资源分布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塔源林场有蝶类82种活动,隶属于7科53属,包括优势种11种。通过分析样地中野生蝶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发现,灌丛环境蝶类多样性与优势度指数最高,草甸的均匀度指数最高,湿地的各项指数均最低。相似度情况以灌丛和湿地最高,林缘和草甸的相似度最低。[结论]该研究对于分析大兴安岭塔源林场蝶类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取老道沟(Ⅰ)、东北林业大学实习基地人工种植园(Ⅱ)、东北林业大学实习基地东山(Ⅲ)3个样地,于2011年8月中旬和2012年7月上旬对帽儿山地区蝶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蝶类1 028只,隶属5科29属47种,其中蛱蝶科的种类数(24)种,是该区优势类群;凤蝶科(20只)只有2种,是该区稀有类群。分析3个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变化对蝶类多样性产生明显影响,蝶类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变化一致,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状况,对蝶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于2018年7—8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每个社区设置1条样线,共10条,进行蝶类群落调查.[结果]共发现蝶类8科70属125种,其中蛱蝶科种类最多,有21属42种,占总种数的33.6%.多样性分析表明,该区域蝶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东升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掌握该保护区鳞翅目昆虫资源情况。[方法]采用灯诱法采集蛾类标本,网捕法采集蝶类,对鳞翅目昆虫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及蝶类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共得到东升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78种,林缘环境中蝶类的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塔头环境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结论]该研究为东升自然保护区昆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老道沟(Ⅰ)、东北林业大学实习基地人工种植园(Ⅱ)、东北林业大学实习基地东山(Ⅲ)3个样地,于2011年8月中旬和2012年7月上旬对帽儿山地区堞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蝶类1 028只,隶属5科29属47种,其中蛱蝶科的种类数(24)种,是该区优势类群;凤蝶科(20只)只有2种,是该区稀有类群.分析3个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变化对蝶类多样性产生明显影响,蝶类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变化一致,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巴南区农户居民点用地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是否新辟地基建房"的因素包括:"风水"心理、自然灾害、宅基地来源和交通条件;显著影响农户"新辟地基建房占地面积"的因素包括: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宅基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的认知。对两者影响最显著的都为宅基地来源因素。由此可见,荒地或闲置用地为新辟地基建房的主要用地来源,且相对其他用地来源建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保护耕地不被占用的同时,政府应控制荒地或闲置用地建房超占现象,从而保护潜在的耕地来源。  相似文献   

12.
借助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从土地利用类型布局变化和土地利用数量结构2个层面分析比较了山西省怀仁县第1次土地调查与第2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数据,揭示该县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怀仁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四者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6.74%;(2)近20年来,该县各乡镇总计有50.9%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其中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的相对变化率较大,均有半数及半数以上乡镇的变化程度高于整个县的平均水平;(3)靠近城区的几个乡镇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高,集中化程度小,远离城区的则相反,这充分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土地管理与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缑武龙  黎诚  胡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43-19544,19551
基于安化县各乡镇1998和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经济学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定量化研究某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安化县各乡镇5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在空间尺度上,未利用地和耕地分布最不均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园地次之,林地分布相对均衡;在时间尺度上,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不均衡程度有所减弱,而园地、未利用地却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经过3年的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提高旱地莜麦产量,获得高产和稳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只增施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不仅莜麦产量较低,而且导致土壤养分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15.
山西平朔露天矿区复垦农用地表层土壤质量差异对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复垦农用地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和排土场未复垦地作为对照,共选择18个样地,对比研究复垦农用地、未复垦地及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差异,揭示复垦农用地土壤重构的过程及变异的规律。结果表明:(1)复垦农用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均值都略高于未受损农用地;而复垦农用地有机质、全氮的均值都略低于未受损农用地。(2)复垦农用地和未受损农用地在0~10 cm的土壤容重及pH值均略低于10~20 cm土层;0~10 cm的土壤肥力指标均值略高于10~20 cm土层。(3)在0~10 cm土层,复垦耕地和复垦林地的相关土壤理化性质要优于未受损耕地;在10~20 cm,复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基本上优于未受损耕地。(4)复垦13年的耕地土壤容重、速效钾与未受损耕地差异不显著;复垦22年林地的单个土壤理化指标基本上优于复垦19年林地,复垦19年林地的单个土壤理化指标基本上优于未受损林地。  相似文献   

16.
川西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农用地土壤中磷的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定点取样分析对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吸磷特征,以期识别不同土壤磷流失的潜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山地旱地土壤磷素水平较高,但其对磷的固定能力较差,标准需磷量最低,磷吸持饱和度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则高于其他土壤,这就决定了旱地土壤中的磷被淋溶或随地表径流流失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土壤。水田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很强,土壤磷含量较低,土壤磷向液相释放的风险较低,而茶园和林地土壤的磷流失风险则介于旱地和水之间。  相似文献   

17.
川西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土壤中磷的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定点取样分析对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吸磷特征,以期识别不同土壤磷流失的潜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山地旱地土壤磷素水平较高,但其对磷的固定能力较差,标准需磷量最低,磷吸持饱和度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则高于其他土壤,这就决定了旱地土壤中的磷被淋溶或随地表径流流失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土壤.水田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很强,土壤磷含量较低,土壤磷向液相释放的风险较低,而茶园和林地土壤的磷流失风险则介于旱地和水之间.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含量高于以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刚好相反;植被对表层0~20cm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下层20~60cm土壤,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向表层富集;采用柠条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充分发挥其根系特性,有利于改良深层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旱地莜麦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密度对莜麦主要农艺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出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晋北高寒区旱地莜麦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播量600—675万粒/hm2,基本苗400—500万株/hm2。在该密度范围之内,群体和个体生长良好,产量各构成因素间关系协调,合理密植是获得旱地莜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郭爱请  韩素卿  刘巧芹  张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64-19565,19573
建立了藁城市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按照利用的集约度由高到低将藁城市农村居民点分为A、B、C3类。针对不同类别居民点的特点,提出了3种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模式,并为提高藁城市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