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分析时空差异,达到限制和改进现阶段的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性和不平衡性的目的.[方法]基于1978~2009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极值比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差异.[结果]新疆农民收入差异处在合理值范围内,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结论]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对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性和不平衡性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2.
朱鸿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01-10302
为了分析我国各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差异,利用LSTAR模型分析了全国31个省1978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研究各省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拐点及转换速度。结果表明:将农民人均纯收入转换速度分为5组,转变最快与最慢的一组与经济发展关联较大,而中间分组则呈现出东、中、西部混合的状态。从拐点时间来看,大致分为2个阶段,1996年左右为大部分省份的拐点,2000年左右为部分中、西部资源省份的拐点,且这些省份转换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区域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及“倒U”型假说、收敛性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农民的收入差异。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而相对差异基本保持平稳;该地区1996~2007年的农民人均收入不能满足“倒U”型假说,而是表现出较小的波动性;武汉城市圈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存在缓慢的σ-收敛和明显的绝对β-收敛,估算的收敛速度为3.5918%。  相似文献   

4.
运用统计学指数,选取2000~2013年聊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指标,以聊城市8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对聊城市农民收入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来看,2000~2013年聊城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绝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态势,而相对差异持续减小;从空间角度来看,县域农民收入空间集聚趋势减弱,从最初的两级分化到三阶梯发展阶段,再到动态发展阶段,最后实现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盘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得到快速地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了不断地提高。1998年,盘县实现整体t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2008年,盘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73元,比2007年增加273元,比2000年增加1452元,比1978年增加2529元。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盘县县委、县政府确定:到2018年,盘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74元,  相似文献   

6.
统计显示,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总收入8188元,与2007年相比,五年年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93元,五年年均增长16%。从更能反映农民收入水平的人均纯收入来看,过去五年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从2007年的2634元,提高到2012年的5417元,累计增加2783元,累计增幅比全国高15个百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甘肃86个县(区)1988-20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对全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以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指标测度时,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且趋同性与差异性共存。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出现了反复波动,这一现象与发达地区形成反差。五大区域内收入差距逐渐收敛,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减小,区域间收入差距有所上升,表明县际农民人均纯收人在地区间交错程度有所下降,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极化指数(ER、EGR和LU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的极化程度仍然未表现出下降的态势,区域间均衡发展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从1978的人均134元增至2003年的2575元,其中1978~1984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2%,之后则增速趋缓,尤其是1997~2000年连续四年农民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分别为4.6%、4.3%、3.8%和2.1%,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还  相似文献   

9.
生猪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生猪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以1977-2007年我国生猪出栏数量与农民人均实际纯收入数据为样本,采用VAR模型以及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变量样本期内外的数值进行预测并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我国生猪年出栏和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分别为3.6%和5%,生猪生产与农民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从长期来看生猪生产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不能促进生猪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看,改革开放之后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增长速度不尽如人意,从1985~199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97.6元提高到2014.6元;从新疆农民纯收入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5~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94.3元提高到1504.4元,1992年之前,新疆农民的纯收入增长较快,处于全国中上水平,纯收入在全国一直排在15位之前,但从1992年之后,内地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新疆远远落后,1993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已降至第20位,1996年及1997年处在第25位.  相似文献   

11.
沈园园  于法展  何艾霏  于晨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47-16349,16353
选择生活现状、生活生产条件、卫生教育情况3类,包括农民人均现年纯收入、人均年粮食产量、人均农业机械动力、中小学儿童辍学率等8个指标建立苏北地区贫困村确定的指标体系,选择徐州市睢宁县的联群村、宿迁市泗阳县的马洼村、连云港市灌云县的川星村、淮安市洪泽县的小朱村、盐城响水县的丰大村为代表村,经各村领导干部和群众研讨后得出权重测定结果。根据对所选择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考察、访问得到相关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能够综合反映贫困特征的指标值。根据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运用参与式贫困指数公式,计算得出能够说明其调查对象的贫困程度的数值,并对该地区的代表贫困村进行贫困次序排列,贫困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马洼、联群、川星、小朱、丰大。从而表明,就理论和技术的可操作性而言,参与式贫困指数可以很好的识别出贫困村,为达到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扶贫资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据此对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生产结构累计变动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加1.21%。其中.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而渔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基于ESDA-GIS的长三角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格局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9年以来长三角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格局的时空演变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1989年以来长三角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差异逐渐拉大,而相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降低态势;(2)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呈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格局表现为更多的不稳定性,增长热点和冷点区存在跃迁现象,地理位置切换较为频繁,除收入增长次冷区外,各增长类型区的空间集聚趋势增强,随机分布态势减弱。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并进行了相应讨论,给出了缩小长三角区域差异,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增长会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会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1983—2009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约为0.3,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按照区域影响强度可将我国农村细分为六大类型,依此类型进行区域调节,有利于缩小我国农村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分析法对河南农户家庭收入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五分法”计算,家庭总体纯收入水平的不良指数为9,17;劳均纯收入的不良指数为6.83;人均纯收入的不良指数为6.35;按“十分法”计算,家庭总体纯收入水平的收入不良指数为19.9;劳均纯收入的收入不良指数为12.5;人均纯收入的不良指数为10.49,不同人力资本特征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差异明显,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也高。  相似文献   

16.
从云南省县域经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入手,在云南省129个县2000~2007年人均GDP及人均纯收入数据与空间地理位置坐标的基础上,运用变异函数的理论和方法,计算县域经济相关指标的变异函数,并根据相关方法拟合成球状模型的变异函数,最后结合云南县域的情况和变异函数图进行分析,为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幸绣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251-7256
退耕还林政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农户的影响不容小视。该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通过比较2000~2013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并且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对织金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转移性收入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不显著的结论,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华玉英 《北京农业》2012,(15):200-201
2007年山西省五寨县华家沟流域建设项目开始施,五寨县水利局在水土保持治理、拦蓄径流、新增基本农田、新增林草植被等多方面合理有效地综合治理下,使得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129元.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贫困地区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本研究基于2014年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独山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和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消除混杂因素及样本选择偏差和管理选择问题等的影响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的效应为0.45%左右,但影响不显著,而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效应为2.76倍左右,具有稳健的显著正向影响。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比,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高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大致高估了5倍左右。建议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励农户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业收入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