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蔡淦东 《广东园林》2021,43(3):84-87
风景园林学科近年来在海外院校中出现的新思潮同时兼有跨尺度、跨学科探索与关于设计文化的思考。风景园林思潮研究计划以介绍海外前沿学科理论为目标,先以星球尺度议题的讨论中心之一的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为重点,通过设置星球化与在地性两个极端尺度作为切入点,邀请海外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回顾了于一年前开展的风景园林思潮研究计划,概括梳理了四位研究方向和关注尺度迥异的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归纳出星球化理论与学科文化建设、地球以外的想象空间、地域尺度的多学科协作、风景园林在本土问题上扮演角色、城市虚空的在地精神等主题。以学者在访谈中的观点为基础进行延展,并把其放于理论框架中以验证研究计划的可行性,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与访谈方向,从而更好地搭建海外风景园林思潮与国内学科研究实践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期采访邀请到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加雷斯?多尔蒂教授谈论星球化与在地性的学科思潮在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学院刊物,以及他个人研究领域中的体现。新地理杂志作为学院第一本跨学科与尺度的设计理论刊物,一直以来的定位都是设计领域的先锋刊物。创始人之一的多尔蒂教授在访谈中详细介绍了杂志创办的缘由与背后的意义。另外,作为研究人类学与风景园林关系的学者,多尔蒂在访谈中以人文精神为桥梁,连接了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以及对在地问题的关注,并把理解人类自身文明看作进行风景园林实践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领域中女性学生和执业者人数占比逐年提升,对学科和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研究风景园林女性在本科阶段的就读意愿、学习偏好、专业认知及合作积极度与贡献度等特征,了解男女性在就业中遇到问题和展现能力的差异、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本科学习与工作衔接方式、从业人员看法等方面内容,同时将调查所得数据与男性学生对比分析。通过调查了解到本科教育对风景园林女性自身发展及未来导向的影响,并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自我提升、针对性培养、改变部分观念等意见,希望促进风景园林女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东园林》2020,42(5):72-75
广东园林杂志海外风景园林思想专栏的首篇访谈有幸请到了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前系主任,同时也是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提出者与主要倡导者的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星球城市化与景观都市主义都是以城市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在对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批判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瓦尔德海姆作为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研究者,对星球化议题同样有着深刻的见解。本次访谈集中探讨了星球化与在地性的并存性及其关系、风景园林学科自身折射出的社会不公平性、景观都市主义者的身份与责任、多学科协作中风景园林的角色与潜力,以及学科内核从生态规划往设计文化转向的趋势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观察世界的能力大幅提升,设计与研究的尺度得到了极大拓展,星球化(planetarization)与在地性(locality)同时成为空间设计学科重点关注的议题,近年来涌现出多个新思潮。基于克莱因四元群模型构建的风景园林思潮研究计划旨在建立一套理论框架以对不同研究实践进行更系统的讨论分析,为国内风景园林学科与行业带来新的思考,并运用新理论框架重点介绍了4个风景园林思潮,包括星球城市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理论、新地理视角中的空间叙事、关注本土议题的风景园林研究以及直觉导向的在地探索。  相似文献   

6.
分析在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制图过程中三大传统软件面临的问题。基于单元理念,结合软件与专业自身特点对方案制图过程中软件的应用提出优化建议。引入其他专业类制图软件;综合优化制图流程,试图探索构建一套全新的、更为契合风景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体系。最后以山东东营黄河广场改造方案为实际案例操作演示。  相似文献   

7.
正5G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化应用,不仅拓展了人类的能力边界,而且有益于加速技术创新。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也成为了探索智慧景观的新路径。然而新路径的出现往往代表着仍需勤加探索与开拓。李利与李志刚两位学者有志于此,运用数字技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竖向营造进行了深入实践,并将设计理论及实践过程加以总结概括,写就《风景园林竖向的数字化策略》一书,2018年3月出版。该书内容拓宽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风景园林数字化设计之路,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研究热点,如何增强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碳中和视角下的城市发展和风景园林在其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基于碳中和视角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对其中基于碳中和理念的生态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林业》2021,(1):60-65
文章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先从宏观尺度上分析朱鹮栖息地整体生境构成问题,并对朱鹮3个活动周期范围内的生境因子进行分析,找出相关生境因子问题;然后以陕西洋县傥水河下游生境修复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在局地尺度上找出重要节点存在的具体生境问题,尝试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运用风景园林学科的设计方法,对重要节点——河流生境因子进行生境修复,设计适宜度较高的朱鹮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在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和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等发展契机影响下,广西对风景园林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做好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了风景园林专业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举措等方面进行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分析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3~5年进一步推进风景园林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两广为研究对象,对岭南地区(重点是广西)三十年来公园绿地建设态势与走向作了分析,认为岭南新园林的建设与发展须借鉴传统"岭南园林"的人文风格和艺术特点,使之适应新时期大众化的需求,又不失文化艺术品位,要质量并重,走精品园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园林的风格漫谈(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庭风 《广东园林》2002,(2):33-35,32
作为日本园林的风格,我们常会提到池泉园林、枯山水、假山水、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如池泉观赏园、池泉回游园、坐观式枯山水,等等。一般,池泉式与筑山式是相对的,枯山水与池泉园或真山水是相对的,回游式与坐观式是相对的,筑山庭与平庭是相对的。下面就上述园林的风格进行分类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提供的概念、原理等可以直接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本文简要介绍了景观生态学及其主要原理,并对引入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景观生态学将促使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更具整体性、科学性。同时,也对人们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共性较强,特色、文化不足的现状,通过一道路绿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强调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生态"的重要性,呼吁景观设计上的标示性,使得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应该具备的内涵真正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以"自然、生态、人本"之理念,进行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景观大道园林绿化设计.道路景观布局充分体现并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布局为"一带五段",即一条景观带、五个特色段.将"景观、生态、休闲、观光、防火、防护"等多种功能融合于一道,创造富有特色、功能多样的道路绿化景观.  相似文献   

16.
《广东园林》2017,39(2)
本期请来对话嘉宾,分享美国别墅设计师如何与使用者建立有效沟通,保障设计项目的服务性和成功。李昊洋(1989年出生,祖籍广东),现为加州Bernard Trainor Associates的景观设计师。曾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2013-2015年留学美国,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景观设计硕士学位,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求学阶段曾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伊利诺伊州年度设计荣誉奖(IL-ASLA Student Honor Award),园冶杯国际风景园林竞赛论文荣誉奖。设计关注点主要为别墅景观设计。代表作品:加洲纳帕谷(Napa valley)的葡萄酒庄园,波托拉谷(Portola valley)的罗伯兹住宅,盖瑟维尔(Geyserville)的赫尔农场住宅等。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山体出现了生态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美学视域破坏、建筑发展无序、公共空间视线阻碍等景观逆行演替现象,更严重的是出现文化山体的消失和地质地貌构造的损坏。文中以济南历史山体为例阐述城市景象的负面冲击及至消失等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可食地景是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文章介绍了可食地景的概念和起源、分析了相关实例,并归类说明了可食地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布局以及常用植物种类等,对可食地景的运用前景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园林》2009,31(2)
第十五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由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广州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生活?花园第十五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于1月24日至2月13日在广州举行。本届博  相似文献   

20.
A landscape characterization procedure is described as a first step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Five attribut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patterns at different scales of ecological organization from the plot to the region: climatic regions, ecoregions, biophysical environments, floristics, and vegetation. Example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lected attributes are presented for three western U.S. study areas.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process ar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Forest Service and from forested locat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U.S. Location of a study area within a climatic region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broad-scale climatic constraints operating on the biota. Assessment at the ecoregion level was used to examine finer scal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due to landform effects. The ecoregion also provided a context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biotic and environment variability in a study area. Biophysical environments (combin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in landscapes. Th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in a landscape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a larger region to determine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s in a landscape. Biotic variability was characterized at a relatively coarse spatial scale by examining plant species distributions among floristic types. Such an analysis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essures exerted on species in an area. Variability in vegetation was characterized at a varietv of scales by exam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ypes within the levels of a hierarchical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for the western U.S. In addition, biotic distributions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ere described using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o determine within-type variability.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vegetation was assessed within a hierarchical ecosystem-based framework. Characterization of biotic-abiotic relationships i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biotic responses to historical and current landscape conditions. We constructed statistical models to predict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using a powerful class of regression models,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Models developed for a plant community in the Southwest, the ponderosa pine series, revealed complex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biotic-abiotic relationships warrant carefu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at some commonly used simple models may not accurately predict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