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索2种类型底物下添加不同水平白藜芦醇(RES)对体外产气和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合理应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提供依据。选取3只体况良好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肉用公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2种类型底物[精粗比分别为68∶32(高精料)和28∶72(高粗料)]中分别添加0、7.7%、14.3%和25.0%(干物质基础)的RES进行体外产气试验。分别在体外发酵0、2、4、8、12、16、24 h时记录产气量,计算产气参数;在发酵24 h后测定发酵液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在2种类型底物[精粗比分别为68∶32(高精料)和28∶72(高粗料)]条件下添加14.3%的RES进行RES体外降解试验,分别在发酵0、12和24 h时检测发酵残余物中RES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结果显示: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2种底物的产气量均增加。高精料条件下,随RES添加水平的升高,24 h产气量、产气速率均呈线性降低(P0.05),但各产气参数在高粗料的各RES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高粗料条件下,随着RES添加水平的升高,发酵液pH无显著变化(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中乙酸摩尔比例以及总VFA浓度和乙酸/丙酸在发酵12和24 h时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发酵液中丁酸摩尔比例在发酵12 h时表现为14. 3%和25. 0%RES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 0.05),在发酵24 h时表现为各RES添加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高精料条件下,随着RES添加水平的升高,在发酵12 h时,14.3%和25.0%RES组发酵液pH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在发酵24 h时,各RES添加组发酵液pH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 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乙酸摩尔比例在发酵12 h时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在发酵24 h时14.3%和25.0%RES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丙酸摩尔比例在2个发酵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丁酸摩尔比例以及总VFA浓度和乙酸/丙酸在2个发酵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3)RES在2种类型底物条件下均发生了降解,且在高精料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强的降解特性,主要降解产物为二氢白藜芦醇(DH-RES)。由本试验结果发现,底物精粗比会影响RES调控体外产气和发酵的效果,高添加水平的RES对体外瘤胃发酵具有一定抑制作用;RES可以在瘤胃环境中降解代谢,且RES及其代谢产物DH-RES在高精料条件下显示出更强的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体外法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对照组只含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培养底物基础上添加酵母发酵饲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测定瘤胃细菌总数和6种瘤胃功能细菌的数量,同时测定发酵液的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VFA)等体外发酵参数。结果表明:酵母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瘤胃细菌总数(P0.05),促进溶纤维丁酸弧菌、埃氏巨型球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生长繁殖(P0.05),显著降低牛链球菌数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酵母发酵饲料也显著提升了氨态氮(NH_--3-N)的浓度(P0.05)和菌体蛋白(BCP)浓度(P0.05);试验组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酵母发酵饲料对pH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瘤胃产气量与发酵参数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集9只山羊的瘤胃液,应用ANKOM RFS产气系统进行体外发酵,其中对照组发酵底物不含红曲米酒糟,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发酵底物分别含有50、100、150 mg/g的红曲米酒糟。测定指标包括:1、2、3、4、5、6、7、8、9、10、11、12、24、36、48、72 h的产气量(GP)以及体外培养72 h的pH、干物质消失率(DMD)、氨态氮(NH_3-N)与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在1~5 h内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发酵液pH均处于正常水平,且氨态氮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发酵液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Ⅲ组发酵液木聚糖酶、纤维二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红曲米酒糟可增加山羊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促进瘤胃发酵,具有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潜力,值得开展饲养试验确定其在山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7∶3,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11个组,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精料中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50%、60%、70%、80%、90%、100%,每组3个重复。发酵48 h后,测定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培养液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精料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24和48 h总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有上升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瘤胃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培养液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A/P)、NH_3-N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pH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甲烷产量均有下降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蒸汽压片玉米100%替代精料中玉米可显著降低甲烷产量,提高瘤胃液TVFA含量,降低A/P,具有较好的瘤胃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柠檬酸稀土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锦江黄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以柠檬酸稀土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日粮中添加稀土的水平分别为0、200、400、600、800、1000、1200 mg/kg,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干物质消化率(IVDMD)、产气量、MCP和NH_3-N等发酵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柠檬酸稀土组与对照组之间干物质消化率(IVDMD)、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且,在稀土添加水平过高时,均有抑制作用;(2)MCP和NH_3-N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800、1000 mg/kg组中,MC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1.05%、21.9%(P0.05),而与之对应的NH_3-N浓度呈现较低水平,但400 mg/kg组的NH_3-N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5.17%(P0.05)。综合而言,适量添加柠檬酸稀土对锦江黄牛的瘤胃发酵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微生物利用NH_3-N合成MCP的能力,但添加稀土水平过高会抑制瘤胃MCP合成。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发酵底物不添加金银花提取物,试验组在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5、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试验共重复3个批次。分别于发酵1.5、3.0、6.0、12.0、24.0 h记录产气量,体外发酵24.0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可以使发酵液p H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使发酵液乳酸、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5 mg/g金银花提取物组发酵液p H及NH3-N、乳酸及TVFA浓度与对照组和其他3个试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发酵液MCP浓度和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经济效益考虑,添加1.0 mg/g金银花提取物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作为发酵底物,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单宁酸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体内试验筛选适宜的单宁酸浓度,为富含单宁的粗饲料资源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配制及减少反刍动物养殖过程种甲烷排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开展研究,发酵底物为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设置底物的精粗比为3∶7。根据单宁酸添加量分为6组,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3.0%,发酵时间设置为3、6、12和24 h,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各培养时间pH、氨氮(NH_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结果显示,培养至3 h时,1.0%和2.0%单宁酸添加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pH无显著差异(P0.05);1.0%、2.0%和3.0%单宁酸添加组NH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和24 h时,各处理组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 h时,2.0%单宁酸添加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24 h时,1.0%、1.5%和3.0%单宁酸添加组的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单宁酸添加组4个时间点丙酸、丁酸、总VFA浓度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12、24 h时,各处理组总产气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至12 h时,2.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组和1.0%组(P0.05);培养至24 h时,2.0%和3.0%组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单宁酸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的NH_3-N浓度,抑制VFA的产量,添加1.5%、2.0%的单宁酸能够显著降低瘤胃发酵甲烷产量,添加单宁酸的处理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青贮和大麦为基础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莫能菌素0、1000和1400mg(20%预混料),研究肉牛育肥期日粮中添加莫能菌素对瘤胃pH值、NH3-N、VFA和日粮主要成分消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组牛瘤胃液pH值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莫能菌素1000mg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添加莫能菌素1400mg组和对照组(P<0.05);添加莫能菌素1000mg显著提高了TVFA和丙酸浓度(P<0.05),降低乙酸/丙酸比值(P<0.05);添加莫能菌素1000mg显著提高日粮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但对其它主要成分消化率有降低趋势,且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肉牛育肥期日粮莫能菌素的添加水平为1000mg(20%预混料)为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SBP)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有效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用6只健康、1.5岁左右、体重30~45 kg、安装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F1肉羊羯羊。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对添加不同水平SBP[0(对照组)、8%(8SBP组)、16%(16SBP组)、24%(24SBP组)]的全混合日粮72 h产气量、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以及营养物质有效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16SBP和24SBP组的72 h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SBP的添加对产气速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2)发酵液pH随着SBP添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24SBP组pH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发酵液NH3-N和M CP浓度都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产量也有所变化,但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乙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16SBP和24SBP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NDF)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 <0.05),8SBP和16SBP组粗蛋白质(CP)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SBP改善了体外发酵并且提高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但饲粮中最适SBP添加水平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精油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和底物干物质(DM)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沙葱精油在肉羊体内试验提供参考。试验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发酵瓶(100 mL)中添加2 g底物,并分别添加0(对照组)、0.02(T1组)、0.04(T2组)、0.06(T3组)、0.08(T4组)、0.10(T5组)和0.12 mg(T6组)的沙葱精油。每个培养瓶中加入10 mL瘤胃液和20 mL瘤胃缓冲液,体外培养24 h,每组设3个重复。发酵完成后,测定发酵液pH和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及底物DM降解率。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24 h后,T2、T3、T4、T6组的发酵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组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4组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T4组的发酵液M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的发酵液丁酸和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T2、T3、T4、T5、T6组的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底物DM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沙葱精油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有积极影响,添加0.08 mg沙葱精油显著减低了发酵液pH和NH3-N浓度,显著提高了发酵液MCP、丁酸、戊酸、TVFA浓度以及底物DM降解率。。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葡萄籽对多浪羊瘤胃发酵指标和瘤胃饲料降解率的影响。在全价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葡萄籽(0%、4%、8%、12%、16%、20%、24%、28%),采用体外产气监测系统记录各比例饲料的48 h产气量,收集发酵液测定pH、氨态氮(NH_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运用体外尼龙袋法分析各比例饲料的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发酵液pH、NH_3-N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籽添加比例的增加,发酵液pH升高,产气量先增长后减少,16%添加组48 h潜在产气量高于0%添加组(P0.05);0%、4%和8%添加组MCP浓度高于其余各组(P0.05),16%添加组NH_3-N浓度低于0%添加组(P0.05);尼龙袋试验中,添加16%以上的葡萄籽降低了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P0.05);全价日粮中添加8%~16%的葡萄籽可以提高饲料的产气量,但16%以上的葡萄籽降低了营养物质降解率,使瘤胃pH升高。综上,绵羊日粮中葡萄籽的适宜添加范围为8%~12%。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究底物中添加不同水平假蒟提取物(PSE)对海南黑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7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南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50:50的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设计6个PSE添加浓度,分别为0、300、600、1 200、1 800、2 400 mg/kg(干物质基础),即对照组、300 PSE组、600 PSE组、1 200 PSE组、1 800 PSE组、2 400 PSE组,每组7个重复,各组分别于12、24、36 h停止发酵,记录发酵产气量、pH、干物质消化率、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结果表明:随着PSE添加水平的增加,体外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当添加量达到600 mg/kg及以上时,各试验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600、1 200 mg/kg PSE可以提高体外发酵36 h的pH(P<0.05);添加PSE对体外发酵的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添加2400、600mg/kgPSE可以分别提高12、24 h的干物质消化率(P<0.05);PSE可以调控瘤胃发酵模...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3)添加0.6和0.9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4×6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在4种不同精粗比(20∶80、30∶70、40∶60、50∶5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4%、0.8%、1.2%、1.6%、2.0%)的MOS,制备出24种底物,以体外产气法对各底物培养3、6、9、12和24 h,对体外培养液p H、氨态氮(NH_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精粗比对培养液p H、NH_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丁酸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MOS水平对培养液NH_3-N浓度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精粗比与MOS水平对培养液NH_3-N浓度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TVFA浓度和丁酸含量升高,而p H和NH_3-N浓度降低;随着MOS水平升高,培养液NH_3-N浓度略有升高。综合得出,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NH_3-N浓度有显著影响,其中MOS的影响较轻微,尚未呈现剂量效应,主体起作用的仍是精粗比;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增加了绵羊体外瘤胃发酵VFA浓度,降低了p H和NH_3-N浓度。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价木薯渣不同比例替代压片玉米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计7个组,分别用木薯渣替代0(对照组)、5%、10%、15%、20%、25%和30%的压片玉米(风干基础),每个组4个重复,使用AGRS-Ⅲ型微生物发酵产气系统进行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试验。试验用瘤胃液取自3头处于泌乳中后期且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试验监测体外培养3、6、12、24和48 h后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_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体外培养48 h后干物质消失率(IVDMD),累积产气量(GP)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渣替代压片玉米比例的增加,发酵48 h后GP、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最大产气速率均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在体外发酵培养24 h时,发酵液NH_3-N含量也随木薯渣替代压片玉米比例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此外,各试验组MCP含量在体外发酵3~12 h后呈升高趋势,随即逐渐下降并在48 h时达到最低,且体外发酵3 h时,发酵液MCP含量随木薯渣替代压片玉米比例的增加呈显著二次变化(P0.05);体外发酵48 h时,发酵液丙酸、丁酸、戊酸和总VFA含量均随木薯渣替代压片玉米比例的增加呈显著二次变化(P0.05),且均在替代比例为20%时达到最大值。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渣替代压片玉米的比例≤30%时对泌乳中后期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无不良影响,且在替代比例为20%时可显著提高发酵液丁酸、戊酸和总VFA含量,在替代比例为30%时可显著提高发酵24 h时的NH_3-N含量和48 h时的GP。因此,由体外试验可知,木薯渣替代压片玉米的比例为20%~30%较为适宜,但此试验结果仍需通过奶牛体内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甜菜碱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及其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装有瘤胃瘘管的健康锦江黄牛(体重约为350 kg)提供瘤胃液。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试验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0(对照组)、4、8、12、16 mg/g,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干物质消化率(IVDMD)、氨态氮(NH_3-N)、微生物蛋白(MCP)、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等相关发酵参数。结果表明:①8、12、16 mg/g添加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含量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8、12、16 mg/g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丁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而乙酸/丙酸比例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各试验组中NH_3-N和MCP的含量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8、12、16 mg/g组的干物质消化率高于对照组,而各组的pH值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甜菜碱有助于改善体外干物质消化,同时有增加NH_3-N、MCP、VFA的含量的趋势。综合本试验的各个指标以及实际生产中经济因素,添加8 mg/g的甜菜碱较为适当。  相似文献   

19.
甲醛处理豆粕对蛋白质瘤胃降解及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尼龙袋试验和产气量试验研究甲醛处理大豆粕对瘤胃蛋白质降解率、产气量和活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Ⅰ和处理Ⅱ,其中处理Ⅰ、处理Ⅱ的甲醛添加量分别占大豆粕粗蛋白质(CP)0.6%和1.2%。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Ⅰ和处理Ⅱ的干物质及蛋白质的降解率及降解速度显著下降(P<0.001),快速降解组分的比例和有效降解率显著下降,慢速降解组分比例显著提高(P<0.001),但两处理组之间干物质降解速度和蛋白质慢速降解组分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Ⅰ与处理Ⅱ的72h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均显著升高(P<0.001),而产气速度显著降低(P<0.005);甲醛处理对活体外瘤胃72h发酵的pH值、NH3-N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发酵液中丙酸摩尔比例显著上升(P<0.05),从而导致乙酸/丙酸降低。两个处理组活体外24h发酵液中甲醛浓度分别为0.994μg/mL和0.370μg/mL;而72h发酵液中甲醛浓度分别为0.410μg/mL和0.141μg/mL。本试验结论:甲醛处理能有效降低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率,并改善活体外发酵参数,其中甲醛添加量以占0.6%CP的处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发酵底物,分析不同添加水平[0(对照)、0.25×107、0.50×107和0.75×107CFU/m L]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1、2、4、6、12、24、36、48 h)、产气参数、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浓度及p H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发酵初期产气速率和产气量(1~24 h)(P0.05),以添加0.7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后期(36~48 h)产气量(P0.05),而以添加0.2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的增加,2种底物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均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效应(P0.05)。不同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对2种底物体外发酵NDFD、DMD、发酵液V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戊酸)浓度以及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试验结果推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促进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及其氮代谢,同时对维持p H的稳定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07和0.25×107CFU/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