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是衡量科技创新绩效、引导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农业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重点,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专家、评价依据等方面分析了农业应用技术成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全面性评价、突出先进性和问题评价、提高评价的规范性和权威性、规范成果应用证明等加强农业应用技术成果评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是在立足本国、借鉴他国的基础上产生的全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在实施中具有关注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等特点,建设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亟待解决扩展高校课程评价视域、完善评价主体的课程意识以及建立相对独立的高校课程评价组织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土壤生产力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总结了土壤生产力主要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简单易懂,主观性较强。定量评价应用较广,更为客观准确,包括单指标评价,多指标表土综合评价和多指标土体综合评价。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土壤生产力评价中应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完善现有的评价方法,这对于土地分等定级、土地规划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当前,农林院校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片面化、评价标准简单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问题,应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取向,按照评价主体、对象、标准多元化的要求,遵循破立并举、多元多维、内外结合等原则,从多方参与评价、创新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实施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对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评价意义与指导价值。在对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考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对英语课堂教学多元化、全段式评价进行了探讨。认为应立足于师生发展,强调对学生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等内容的评价,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全程化",以期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价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苏云  汪冬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87-1688,1926
基于河流健康中的河岸带评价、河岸带现状评价、河岸带生态恢复后评价及评价方法4个维度,对国内外有关河岸带的代表性评价实践进行梳理,并提出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以及河岸带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常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凡  周扬  刘伟  刘灵  何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94-15396
介绍目前运用较多的3种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即主成分分析评价法、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法、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的结构原理和算法。根据建立的不同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采用MATLAB语言编写相应的评价程序进行实例评价,试图找出3种方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集对分析模型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利用集对分析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以上海市郊的评价区域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为例,研究了10个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集对评价模型结构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表征土地质量差异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土地质量评价指标、评价单元的选取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土地质量评价应加强非农用地评价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开展分类评价 提高农业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业科研人员评价是农业科技评价体系的核心,现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机制,不利于激发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文章梳理了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回顾了农业科研单位创新科研人员评价机制的探索和尝试,在借鉴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推进分类评价的做法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完善评价主体设置、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分类评价方法选用、夯实评价专家队伍等推进农业科研人员分类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基于乡土知识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采用了深度访谈法、李克特量表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的效益评价应从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展开;基于乡土知识的效益评价与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角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基于乡土知识的评价结果更符合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达到b级,与项目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改观。  相似文献   

12.
理想点法在土壤肥力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凡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23-5524,5527
建立利用理想点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评价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与集对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该评价模型严谨,评价结果合理,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贵德地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贵德县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方法]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引进到水质评价中,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贵德县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贵德地区水质总体较好,符合水质的Ⅲ类标准,其中河谷区的水质等级低于其他地区,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够较完整地考虑到各种水质因子的相互影响作用。[结论]该评价结果可为该地区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信息论中熵的概念,分析土壤环境评价中各因素提供的信息,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得到土壤环境评价的综合指标值,最终确定土壤环境评价的等级。熵的引入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可看出与标准等级的接近程度;在同等条件下,与其他土壤环境评价方法相比,可看出熵权系数法的评定结果准确度较高。实例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简单易行,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所呈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模糊性的缺点,同时为感官分析软件眉茶感官分析系统的开发提供思路与方法,尝试引用差异程度检验法应用于眉茶感官审评,将茶样与参照样在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8个感官审评因子的差异程度进行量化,制作差异程度分值表。根据茶样感官审评因子分值绘制眉茶差异程度评分雷达图,并采用方差分析验证差异程度法审评结果。结果表明,在传统感官审评的基础上引入差异程度检验法(DOD),可完善传统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评价和区分茶叶的品质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工程评价的理论出发,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把种类繁多的指标引入模糊化理论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在总目标下,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通过多个层次的具体指标来完成--从目标层、状态层、能力层、指标层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阿木尔林业局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指数,对逐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中性能试验法评价体系.并结合德尔菲法确定了适用性影响因素与水平以及受影响的性能指标与权重,采用性能试验方法和等级评价法来评定农业机械的适用性,由此构建了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中性能试验法理论模型,确定了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中性能试验法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证案例分析,该评价模型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概括农业机械适用性的主要特征,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8.
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模型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利用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评价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与属性识别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该评价模型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可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提供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鸡西市为例,选取16个典型评价因子,遵循客观、科学、简明可行原则,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结构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2008—2014年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鸡西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西安市城市水景空间植物景观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若干对水景空间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了整体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唐东芹等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模型与方法,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对西安城市水景空间植物景观分析评价,同时也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