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包衣棉种发芽,对外界环境要求比较严格,要得到准确的发芽率结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休眠棉花种子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长短不一。在休眠期内,有活力的种子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无法发芽。要得到准确的发芽率就要先人工打破休眠。人工打破棉花种子休眠,一般采用打破种皮、赤霉素处理、80℃水浸种、40℃高温处理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处理打破萝卜种子休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具有破除休眠和促进发芽的生理作用,而不同品种的萝卜具有不同的休眠期。由于休眠期的存在,直接影响种子发芽和商品性,迫切需要得到打破萝卜种子休眠最佳的赤霉素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赤霉素处理打破萝卜种子休眠试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水溶液处理萝卜种子比用清水处理萝卜种子打破休眠效果好,尤其是用浓度为150mg/kg的赤霉素水溶液处理种子4h,对打破萝卜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根据种子的休眠原因,可采取下列方法解除休眠:破坏或去除种皮处理;低温处理;光照处理;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物质处理。1破坏和去除种皮处理人工破坏和去除种皮的方法很多,如用石灰、草木灰、或其它化学溶剂软化种皮,用砂纸磨、石磙碾压或人工剥除等。甘草播种时用磨米机处理1-2遍,使80%以上的种子种皮出现裂隙、小孔、磨痕,可提高发芽率。2温度处理绝大部分休眠种子都可通过温度处理打破休眠。温度处理有低温处理、变温处理和高温处理。3光照处理有的种子对温度不敏感,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光照。如莴苣种子只需几分钟的日光即能打破休眠。4植物激…  相似文献   

4.
休眠期小麦种子发芽率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种子具有很明显的休眠特性.新收获的小麦种子常常处于休眠状态,即使给予适宜的条件也不易发芽,必须采取有关处理方法打破休眠才能发芽.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处理,可测得休眠期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  相似文献   

5.
野生山楂种子在变温(-1 ̄20℃)条件下层积比仅在低温(2 ̄5℃)下层积能显著缩短休眠期。变温层积以先经过一定时期高温(10 ̄25℃),再经低温处理(-1 ̄5℃)有利于打破休眠。在适宜温度条件下,(-1 ̄20℃),经过一个低温时期即可萌发和生长,再一次否定了山楂种子是双重休眠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种子休眠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提供种子检验和休眠特性调控的依据,同时找到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对在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培矮64S种子定期连续进行发芽率测定,并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休眠种子.结果表明培矮64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种子,休眠期(发芽率<80%,分别约45d和60d,完全解除休眠期(发芽率>99%)分别约77d和105d.培两优288和培两优500种子的休眠期与培矮64S种子无明显差异.种子的休眠与吸水速率无关.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解除休眠状态种子相对应的酶活性.高温(40,50℃),GA3,H2O2和强氯精处理种子,均有解除休眠的作用,其中以强氯精250倍液处理24h效果最佳,是解除培矮64S及其杂交种子休眠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类的花卉种子,由于它们的种皮构造及生理机制不同,发芽时间的长短也不尽相同.有的花卉需几个月甚至几年,因此必须通过人工处理,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一般常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催芽.   水浸法对于休眠期短、容易发芽的种子如紫荆、珍珠梅、锦带花等,用40~60℃的温水浸种1~2天就可直接播种.火炬树等种子,用90℃温水浸泡,让水温自然冷却,浸泡24小时,使种子的胶质、蜡质、种皮软化、吸水,而后发芽.在水浸法处理种子时,要勤换新水,水温高于60℃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然后使水温降至40℃以下,否则种胚易死亡. 低温法刺梨、腊梅、连翘、丁香以及一些秋播的草本花卉等需要经过0~10℃的低温处理,才能打破种胚的休眠而发芽.方法是将种子与含水量为60%的沙子(手捏成团,松手即散)混合,然后装入塑料袋,将袋口扎紧,放入花盆中,再连盆埋入40~60厘米深的露地,也可将种子放在3~5℃的冰箱内60~90天,春季取出播种.或者在秋季露地播种,使种子在室外经过冬季的自然低温,翌年发芽出土.   变温法流苏、牡丹、芍药等花卉,具有胚根和胚轴双休眠的习性,即其胚根需要通过1~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25~30℃的高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而胚轴需在3~5℃条件下1~3个月才能解除休眠.这些种子必须在播前与湿沙混合,经一定时间的高温再转入低温处理,春季播种后方能很快发芽.处理时,要确保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时间,否则种子播后仍难出苗.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休眠期春菜种子的发芽率,分别采用低温预处理、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含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过氧化氢水溶液等处理刚收获的春菜种子,以打破种子休眠期。结果表明:4℃预先处理1d对提高休眠期的春菜种子发芽率影响显著;25℃适宜春菜种子发芽,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种子的发芽;30mg·L-1 GA3处理能促进休眠期春菜种子发芽;2,4-D处理休眠期春菜种子,质量浓度低者促进发芽,高者抑制发芽;0.5%~2%H2O2浸泡2h对春菜种子的发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温度管理是设施葡萄栽培的关键,除保证满足其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外,还应使其免遭高温或低温危害。现将设施葡萄各生育期的控温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一、休眠期葡萄和其他落叶果树一样,必须经过一定低温期才能打破休眠,即只有满足其需冷量,才能实现正常结果。因此,设施葡萄在进入冬季休眠期后,应在保证其不受冻害的情况下进行低温处理,人工强迫休眠。一般在气温降至7℃以下时覆膜盖帘,采取昼盖夜揭或夜间通风等措施处理,1个月左右就可满足葡萄的需冷量,以后升温即可打破休眠萌芽。二、扣棚萌芽期  相似文献   

10.
对休眠期棉花毛子和包衣种子在常温、0℃和-18℃3种温度条件下密闭贮藏3年后的发芽率、发芽势、新鲜不发芽的百分率(休眠率)、芽长及芽鲜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贮藏,常温下贮藏棉种已经劣变;-18℃冻藏则使棉种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休眠状态;0℃种质库贮藏毛子和包衣种子各指标均是最好的。温度越低,休眠解除越不完全,常温密闭的条件下,有休眠棉种贮藏3年不可行,0℃种质库是长期贮藏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小白菜京冠及其正反交种子为试材,研究了种子收获后不同贮藏温度结合变温处理对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1)25℃下贮藏有利于打破休眠,4℃条件下贮藏结合45℃变温处理也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2)正反交种子休眠程度差异很大,25℃贮藏结合变温处理能显著地提高正反交种子的芽率;(3)种子成熟度对小白菜种子的休眠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桔梗种子的成熟度与种子休眠的关系。在桔梗开花期用分期挂牌统一采收的方法得到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将供试的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分期测定发芽率。早期挂牌(成熟好)的种子,10月中旬发芽率达到或接近80%:后期挂牌(成熟较差)的种子,次年2月份以后发芽率才能达到或接近80%。种子成熟度对休眠期的影响较大,成熟度好的种子休眠期很短,在15~20 d之间;而成熟度差的种子有较深的休眠特性,休眠期较长,次年播种期到来之前有一部分种子能够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3.
棉花播前种子处理八法伍均峰棉花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有效地杀死附着在种子内外及种子周围土壤中的病菌,是控制棉花苗期病虫为害,实现壮苗的有效措施。现介绍生产上应用较多、效果理想的八种棉种处理方法。一、晒种晒种可杀死病菌,增强抗病能力打破棉种休眠,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适时扣膜、撤膜日光温室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扣膜。室外气温达到20℃时,开始通风,逐渐加大通风量,至25℃以上时,将棚膜全部撤掉,一般在6月上中旬。二、打破休眠自然条件下,葡萄从9月开始进入休眠期。一般葡萄的需冷量为1200~1500小时。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如果不打破休眠过早的给予保温,则发芽不整齐,生长结果不良,产量不高。在早期保温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人工的方法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5.
芍药破眠和萌芽是截然不同的2个阶段,植株内源激素含量和外部低温处理对这两者的影响也不同.ABA对上胚轴的休眠萌发影响不大,GA1+3可打破种子休眠,IAA、ZR与上胚轴休眠解除有一定的相关性.芍药种子在24 ℃恒温条件下无法生根,即使在大田已长出胚根的种子移入24 ℃条件下胚根亦停止生长;4周4 ℃低温处理已经能够打破1年生根茎的休眠,经12周4 ℃低温处理植株的茎芽大部分出土萌发.  相似文献   

16.
1休眠期棚内小气候调控1.1杏树休眠期温度要求。秋末冬初,杏树一般在气温低于7.2℃进入自然休眠,休眠期一般要求经过低于7.2℃气温的时间为700 ̄1000h。要想使杏树快速通过休眠期,必须进行低温处理,满足其需冷量,一般是用覆膜棚、盖草帘进行"人工低温暗光催眠"术。  相似文献   

17.
休眠是关系草莓冬季生产产量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11个品种均有休眠期.低温是打破草莓休眠的限制因素.不同品种打破休眠所需的低温量不同;“春香”和“弗吉尼亚”需要低温量最小,为浅休眠品种;“宝交早生”和“丽红”打破休眠需480h,为中休眠品种;“全明星”、“哈尼”、“硕蜜”、“硕丰”、“索菲亚”、“戈雷拉”、“红岗利特”打破休眠需 720h,为深休眠品种.0~5℃低温打破休眠的效果比-5~9℃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牛尾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牛尾菜种子休眠期很长,休眠的原因主要是胚后熟,必须经过一个变温阶段;解除其休眠可采用变温层积或200mg/kg GA3处理,不仅促进种子发芽,而且大大缩短休眠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因子交叉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及低温沙藏层积等因素对野生水红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水红木种子打破休眠发芽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23℃,种子发芽时需要必要的光照条件,赤霉素浸种处理的最适浓度为500 mg/L;种子在1~5℃低温下沙藏层积5个月不能有效打破休眠,种子用赤霉素处理前于1~5℃低温下沙藏层积5个月的效应与赤霉素浓度的效应之间相互干扰,在不进行沙藏层积条件下以赤霉素500 mg/L浸种处理的发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据报导,水稻鲜种子通过化学药剂处理可以打破休眠,从而缩短繁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为此,我们利用打破鲜种子休眠期的方法,结合苗期短光照处理以及杂种F_1~F_3集团选育,从1977年10月至1979年9月的不足二年时间里,共处理187份材料,在南京地区繁育六代.1977年夏秋配组的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