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襄樊市玉米生产现状,说明了夏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夏玉米生产中品种、播期、密度、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小麦、夏玉米一体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是通过对小麦和夏玉米品种与密度试验、小麦播期与密度试验、夏玉米熟期比较试验,筛选出小麦高产、夏玉米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并通过肥水试验结合病虫草害相关试验,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出大穗型小麦与生育期较长夏玉米品种的搭配、多穗型小麦与生育期较短夏玉米品种的搭配、零农耗和短农耗接茬、肥水调控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实现小麦、夏玉米"优质、高产、高效、节水"技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大致经过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成熟期八个生育时期。生育天数,早熟品种90-95d,中熟品种95-105d,晚熟品种105d以上。要夺取夏玉米高产、稳产、必须从合理选用增产潜力大的紧凑型玉米品种,适时套种、抢茬早播、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为早熟、高产、适应机械粒收的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衡早8号(HZ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2018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片建成规律、穗部发育特性以及各生育阶段对光温需求的差异。【结果】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各生育阶段的光温需求大小表现为吐丝期(R1)—生理成熟期(R6)>出苗期(VE)—吐丝期(R1)>播种期(sowing)—出苗期(VE)。不同品种花后对积温的需求高于花前,中晚熟和早熟夏玉米品种对积温需求的差异主要在拔节期—吐丝期,具体表现为第9—16片叶建成期;花后对积温的需求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穗位高、穗高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雄穗发育特性不同,晚熟品种的雄穗长度显著低于早熟品种,但晚熟品种的雄穗分枝数、雄穗总小花数、小花败育率、有效小花数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雌穗分化到籽粒形成受品种基因型影响较大。【结论】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具有较大差异,在75 000株/hm2条件下,中晚熟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早熟品种;植株总叶片数较少,拔节期—吐丝期所需时间短,后期脱水速率快是早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籽粒灌浆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及籽粒发育过程的分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验选用早、中、晚三个玉米品种,研究夏玉米籽粒灌浆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度曲线并不随平均气温的波动而变化,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玉米灌浆速率峰值的出现以及灌浆的终止等,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较为稳定,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玉米灌浆速率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均呈“单峰曲线“。根据含水率与灌浆的关系,提出了玉米籽粒灌浆新的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d全生育期缩短0.2~0.6d;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推迟,早熟与中熟品种的穗位比增大,茎粗降低,但播期对晚熟品种的穗位比与茎粗影响不显著。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量、群体光合势(LAD)及籽粒产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晚熟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大于早熟品种。晚播与中播相比:农大108籽粒产量降幅为40.7%~41.6%,而纪元一号降幅为22.2%~27.7%。播期及品种是影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度提前播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在相同管理措施条件下郑单958具有较强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1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天全生育期缩短0.2~0.6天;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  相似文献   

8.
皖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皖北地区生产实践经验,从优选品种、种子选择、土壤选择、播期、播种、巧施肥料、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推迟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皖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0年青岛部分地区夏玉米减产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旭亮 《农业科技通讯》2012,(4):115-116,121
针对2010年青岛市部分地区夏玉米果穗出现不同程度的秃顶、缺粒等现象,从播期、气候、品种和密度等方面分析了夏玉米减产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玉米生产中遇到不良气候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翠英 《河南农业》2014,(23):41-41
<正>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但由于虞城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当前玉米产量水平不高。为了提高全县夏玉米生产水平,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夏玉米规范化超高产种植技术。一、选择品种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密植、竖叶型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2、蠡玉35、中科11、东单14等。二、抢时早播播期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播比晚播高产,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根据虞城县气候特点,播  相似文献   

11.
玉米市场形势及夏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4,他引:2  
简要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玉米市场形势及发展前景,说明了种植夏玉米的突出特点,重点介绍了夏玉米生产中的品种、播期、密度、施肥、灌溉、病虫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育苗移栽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品种依据其最佳密度,在肥水等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品种类型对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育苗移栽,再次是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夏玉米一般比直播夏玉米增产1成左右。育苗移栽夏玉米增产的原因是其一生尤其是灌浆期的光合势增加显著所致,形态上表现为空秆率降低,每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育苗方法以采用营养钵育苗增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伊川县属豫西丘陵地区,近年来,夏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收获偏早的问题,使玉米不能充分成熟,增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小麦播种偏早易形成旺苗、假旺苗。应合理采取夏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合理搭配品种,合理安排玉米收获期及小麦播期、  相似文献   

14.
从品种选择、播种、间苗定苗、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晚收等方面总结了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当地夏玉米的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夏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蒙城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蒙城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秸秆还田、适期早播与合理密植、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河北省夏玉米各生长阶段降雨特点及干旱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形态指标的影响,收集3个生态区30年夏玉米生长阶段降雨数据,选取先玉335、极峰2号、郑单958、农单476、巡天969、华农887、先玉1266、邢玉11这8个不同抗旱性的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在玉米灌浆期进行抗旱棚干旱处理。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长阶段,灌浆期降雨量最少,经干旱胁迫处理后,8个不同抗旱性的玉米杂交品种相比较,郑单958、极峰2号和邢玉11这3个品种产量较高,抗旱性相对较好。本试验为玉米抗旱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旱性品种的鉴定和选育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夏玉米土壤深层耕作的意义,并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期集中早播等方面总结了淮北地区壮苗培育技术,以促进淮北地区夏玉米的高产。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但由于虞城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当前玉米产量水平不高,为了提高全县夏玉米生产水平,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夏玉米规范化超高产种植技术。一、选择品种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密植竖叶型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洛单248、蠡玉35、中科11、东单14等。二、抢时早播播期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播比晚播高产,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根据虞城县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玉米品种更新,滨海县粮饲两用型夏玉米快速发展,同时紧凑型中熟大穗玉米品种也逐步取代了原有的中小穗型品种.为及时总结推广粮饲两用型夏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我们通过连续4年的玉米高产创建,逐步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滨海县的粮饲两用型夏玉米600-700kg/亩高产形态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