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八眉猪SLA DRA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PCR SSCP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对八眉猪SLA DRA基因第2外显子进行分型,并对不同等位基因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22头八眉猪中共检出2种等位基因(A和B)和3种基因型(AA,BB和AB),其中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的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和优势基因型。对不同SSCP带型的对应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发现该基因仅有一个核苷酸突变位点(c.3093 A→C),为错义突变,使甲硫氨酸(Met)变为亮氨酸(Leu),并且该氨基酸位于抗原结合位点上。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八眉猪遗传杂合度(He)为0.351 4,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08 8,且经χ2适合性检验,八眉猪在此位点上没有偏离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八眉猪SLA DRA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本课题组已报道的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8个SSCP-SNPs标记,对995头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统计了各群体内SNP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遗传杂合度(h)。通过比较各SNP位点基因型关联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找到了各猪群中的优势和劣势基因型。结果表明:8个SNP位点在2个猪群中的多态信息含量有3个为中度多态,5个为高度多态。IL-8基因C424G位点的AA基因型为2个猪群的最优势基因型,VEGF基因C1489T位点的AB型和IL-8基因Intron1 977A位点的AB型分别为长白猪和大白猪的最劣势基因型,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都可在猪的分子育种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五指山猪近交系群体中DRA和DRB基因的SSCP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五指山猪(WZSP)近交系群体SLA!ⅡDRA、DRB基因的等位基因数及其特性,利用PCR扩增SLA!ⅡDRA、DRB基因的第2外显子序列,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即SSCP检测其等位基因数,选择纯合子个体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对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所有相应的序列进行比对和聚类分析,特别是SLA!DRB!C、SLA!DRB!D、HLA!DRB*09012、HLA!DRB*1201、HLA!DRA*0101等位基因。结果表明:在WZSP近交系群体中,DRA、DRB各有2个等位基因且发现1个DRB新等位基因。DRA第2外显子有很强的保守性,而DRB基因呈现出高度的多态性,在核苷酸水平同源性为85%以上,氨基酸水平同源性为70%以上。该试验成功地检测了WZSP近交系SLA!DRA、DRB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其特性,为建立WZSPSLA!DR基因抗原的分子分型及特异单倍型猪的培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SSCP检测猪CACNA2D1基因第19外显子和内含子在6个猪群中的DNA多态性,对纯合子个体测序检测,发现在CACNA2D1基因第19内含子中存在1个多态位点(C 2667 T,FJ156361).x2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CACNA2D1基因扩增片段基因型在大白猪和皮特兰猪及金华和野猪猪群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其它猪群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对金华×皮特兰F2资源家系猪进行该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判定,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猪腿臀肌电导率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TT基因型猪腿臀肌电导率最小二乘均数分别比CC和CT基因型猪大2.58和2.4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SSCP技术,对约克夏、杜洛克、长白猪、金华猪、碧湖猪和嵊县花猪共6个品种258头猪的PPARγ2基因外显子1进行多态性分析,并采用SPSS程序中GLM模型分析该位点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编码区175 bp处存在A175G单核苷酸多态。国内外猪种的基因型频率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外种猪中,AA基因型频率较高,国内猪种中AG基因型频率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猪群中,PPARγ2基因与肩部背膘厚、腰荐结合部背膘厚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6/7th肋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在金华猪群内,PPARγ2基因与肩部背膘厚显著相关(P<0.05)。因此推测PPARγ2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胴体性状的潜在分子育种标记。  相似文献   

6.
6个猪群Lpinl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Lpinl基因第2外显子C93T突变在6个猪群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经TapⅠ酶切后发现了CC、TC和TT 3种基因型.在6个猪群中C均为优势等位基因,CC为优势基因型.x2检验发现,基因型分布在莱芜猪、沂蒙猪、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群均达到了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里岔猪未达到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特性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1.4808;多态信息含量里岔猪为0.2720,属于中度多态,其余猪群均低于0.25,为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7.
在梅山猪保种群和法系大白猪群体中采用直接测序法和PCR-RFLP法对基因VEGFA、HIF1A和EPAS1进行了基因多态位点的寻找及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等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所获得的基因VEGFA的扩增片段中共检测到17个多态位点,其中有4个位点可进行PCR-RFLP检测,分别为BstH2I-RFLP,PspEI-RFLP,Eco32I-RFLP和BcnI-RFLP,而在HIF1A和EPAS1扩增片段中未获得可进行PCR-RFLP检测的多态位点。在2个实验猪群中对VEGFA基因的4个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表明:VEGFA基因的BstH2I、Eco32I、PspEI 3个多态位点在梅山猪群体中A等位基因占优势,BcnI多态位点在梅山猪群体中B等位基因占优势,而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VEGFA基因的BstH2I、Eco32I、PspEI和BcnI 4个多态位点的相关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极不均衡。BstH2I和PspEI多态位点相关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为0,而Eco32I和BcnI多态位点相关的A、B等位基因频率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不到1%。单倍体型推断结果表明VEGFA基因4个多态位点在梅山猪群体中共存在10种单倍体型,而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只存在2种单倍体型BBBA和BBAB,且只有一个个体的单倍体型是BBAB。通过性状关联分析,发现梅山猪群体中VEGFA基因单倍体型BBBA对初产总仔数影响显著(P0.05);单倍体型BABA对经产总仔数和经产活仔数影响显著(P0.05);单倍体型BBAA对初生窝重影响显著(P0.05)。使用辐射杂种克隆板将基因VEGFA定位于SSC7q11-12;基因HIF1A定位于SSC1;基因EPAS1定位于SSC3q11-14。而所获得的基因HIF1A和EPAS1的扩增片段无PCR-RFLP可识别的SNP位点。研究结果表明猪VEGFA基因具有成为影响猪繁殖性状分子遗传标记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从江香猪CYP2A 19基因的纯合度及遗传变异,为开发从江香猪药物代谢模型积累基础资料.[方法]应用SNaPshot检测方法对141份从江香猪样本CYP2A 19基因编码区rs323914689、rs81217981、rs333289891、rs343272409位点及3’端非翻译区rs338584662和rs321736682位点进行分型分析,并计算从江香猪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Ne)、杂合度(He)、多态位点数及多态位点百分比.[结果]除rs333289891位点表现为单态外,其余5个位点均检测到2种或3种基因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83.33%.X2检验结果显示,5个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5个多态位点的Ne介于1.0071~1.3129,He介于0.0071~0.2057.[结论]不同品系猪种由于遗传背景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单核苷酸变异,其药物代谢特性也因此存在差异.从江香猪群体纯合度高、遗传稳定性好、变异程度低,是其作为药物代谢动物模型的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内皮分化基因4(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gene 4,EDG4)的生物学功能,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EDG4基因外显子2在7个猪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仅在鲁莱猪和大约克猪群体中检测到TT、TC和CC 3种基因型,在莱芜猪、里岔猪、沂蒙猪和杜洛克猪群体中检测到TC和CC 2种基因型,在长白猪只检测到CC1种基因型;在7个猪群体中C均为优势等位基因,CC为优势基因型.x2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在里岔猪、莱芜猪、沂蒙猪、鲁莱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群均达到了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群体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1.5127之间.7个猪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000~0.2815之间,其中鲁莱猪PIC大于0.25,为中度多态;其余品种PIC值低于0.25,为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 PCR–SSCP、PCR–RFLP 技术,对海南五指山猪封闭群及其近交系、海南黑猪2个品系(临高猪、屯昌猪)的 POU1F1基因外显子4、外显子5、外显子6、内含子3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猪 POU1F1基因外显子5、外显子6不存在多态性,内含子3、外显子4存在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外显子4基因座上,五指山猪、临高猪、屯昌猪呈 Hardy–Weinberg 平衡状态,五指山猪近交系呈不平衡状态,4个猪种群的遗传多态性均处于中度多态(0.250.5);利用 SPSS 软件分析五指山猪 POUIF1基因内含子3和外显子4基因的多态性与其3个生长阶段体质量的相关性,发现引物 P1与 P4不同基因型个体体质量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33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828. 3—2011《实验用小型猪第3部分:遗传质量控制》,在DNA水平上对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进行种群遗传分析。通过利用多重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封闭群五指山猪33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检测,统计各个基因座的杂合度及期望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固定指数和Shannon信息熵。结果表明,33个微卫星位点在WZSP封闭群中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 42,平均杂合度为0. 66,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 69。此外,总群体在33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的平均值为0. 65,平均固定指数为0. 05。说明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群体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符合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结构特征,所选微卫星位点可用于五指山小型猪遗传多样性评估。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PCR-SSCP检测方法研究猪CBG基因外显子Ⅱ在金华×皮特兰F2资源家系猪群中的DNA多态性,发现了3 种基因型(GG CC、GG CG和AA GG).对纯合子个体测序检测,发现在CBG基因第二外显子内存在2个多态位点(G149A和G157C),其中G149A位点的单核苷酸替换导致CBG基因相应位置编码的氨基酸发生变化,由缬氨酸(Val)变为异亮氨酸(Ile).对金华×皮特兰F2资源家系猪进行了该多态片段的基因型鉴定,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猪背膘厚和肌肉颜色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GG CC基因型猪的6~7肋骨背膘厚以及a﹡值分别比AA GG基因型猪的高0.31 cm和0.73 cm,差异显著(P<0.05);GG CC基因型猪的b﹡值分别比AA GG基因型和GG CG基因型猪的高0.66和0.93,差异显著(P<0.05);GG CG基因型猪的c﹡值分别比GG CC基因型和AA GG基因型猪的高6.57和7.40,差异显著(P<0.05);GG CC基因型猪的h﹡值比AA GG基因型猪的低4.5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断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对猪的基因组改造不仅构建出涵盖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新陈代谢疾病、癌症、免疫缺陷等各方面的人类疾病模型,而且通过对猪进行基因编辑实现了降低异种移植免疫排斥、敲除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以及生产嵌合体动物等,使猪异种器官移植的应用更前进了一步。综述梳理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技术在异种器官移植及人疾病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猪GH基因部分突变位点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RFLPs技术,以MspⅠ、ApaⅠ为内切酶,检测猪GH基因206—7ll位大小为506bp片段中2处突变位点(295—300位及563—566位),分析各多态位点在皮特兰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姜曲海猪、梅山猪5个品种中的分布。结果表明:①MspⅠ酶切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在5个品种中分布差异极显著,皮特兰猪与长白猪、姜曲海猪、梅山猪,杜洛克猪与长白猪、梅山猪,长白猪与姜曲海猪两两猪群间差异极显著,其他猪群间差异不显著。中国地方梅山猪、姜曲海猪和国外长白猪等位基因Gl的比例很低,皮特兰猪群的等位基因Gl的比例略高,其他猪群G2等位基因频率较高。②ApaⅠ酶切突变位点3种基因型,除梅山猪与其他猪群间分布差异极显著外,其他两两猪群间分布无差异,但各群体中G4等位基因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转运蛋白4(SLC27A4)是主要的极长链脂肪酰基辅酶A合成酶,在脂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6个猪种的SLC27A4基因内含子8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长白猪群体中检测到AA、AG和GG 3种基因型;在莱芜猪和大约克检测到AG和GG 2种基因型;其余猪种只检测到GG 1种基因型。在6个猪群中G均为优势等位基因,GG为优势基因型。χ2检验显示,基因型分布在莱芜猪、大约克和长白猪群均达到了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1.2914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000~0.2002之间,为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16.
精子黏合分子1 (SPAM1)是一种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精子抗原,以10 个中外猪种的20个无遗传相关公猪个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猪SPAM1基因的部分第二外显子和第三内含子2 个DNA片段,经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作序列比较分析后在外显子2和内含子3上分别鉴别到1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位点,其中外显子2上的T>A碱基颠换(M191T-A)可导致其编码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SMART软件分析显示M191T-A处在SPAM1蛋白糖基水解酶保守域的编码区.建立PCR- TasI -RFLP方法检测了4个西方商业猪种以及8 个中国地方猪种791个个体在M191T-A位点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在八眉猪、莱芜黑猪、米林藏猪、杭猪、剑河白香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中检测到突变型等位基因A;而在二花脸猪、民猪、五指山猪和皮特兰猪中仅存在TT基因型,表现为极端的单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猪的UDP-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UDP-N-acetylgalactosamine transferase,UDP-Gal NAc)是负责转移一分子的N-乙酰-D-半乳糖胺基(NAc Ga1)到H底物上形成A抗原,从而决定A型血的转移酶,AO血型系统的A基因编码A转移酶。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版纳微型猪近交系UDP-Gal NAc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进行多态性分析,均仅检测到1种基因型。通过序列比较发现,版纳微型猪近交系UDP-Gal NAc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与NCBI数据库中14个其他物种的ABO血型基因存在较高的同源性。与人相比,猪外显子7第92~97位缺失编码两个氨基酸的6个碱基。构建的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版纳微型猪近交系与牛、羊、鲸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探究苏姜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质(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2种内切酶HinfⅠ和HaeⅢ的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40头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猪群5'-上游区Hinf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酶切得到HH、Hh、hh 3种基因型,H等位基因频率为0.6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1 5),第2内含子区HaeⅢ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酶切得到DD、Dd、dd 3种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70,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31 8);苏姜猪群的HinfⅠ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H-FABP基因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表现为HH基因型﹥Hh基因型﹥hh基因型及dd基因型﹥Dd基因型﹥DD基因型(P0.05),对大理石纹的影响表现为HH基因型﹥Hh基因型﹥hh基因型及Dd基因型﹥dd基因型﹥DD基因型(P0.05)。表明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对其肉质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技术,对贵州白香猪的FSHß基因编码区3个外显子SNPs位点进行检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性。结果在贵州白香猪FSHß基因外显子2中发现1个多态位点,对于初产母猪,A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多2.57头(P<0.05);在外显子3中发现1个多态位点,对于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AB基因型母猪比BB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分别多2.97头和2.08头(P<0.05)。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研究表明,FSHß基因可以作为贵州白香猪产仔性状改良的分子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在猪不同妊娠时期母胎界面中的表达规律,分析ISG15基因多态位点在中外猪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及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拟为揭示ISG15基因在猪繁殖功能中发挥的作用提供重要数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SG15基因在大白猪妊娠15,26,50 d子宫内膜和绒毛膜中的表达水平变化,通过测序比对筛选ISG15基因多态位点,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多态位点在大白、梅山猪、清平猪、通城猪、大花白猪中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SPSS19.0分析ISG15基因多态位点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结果】ISG15基因在妊娠26 d子宫内膜和绒毛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妊娠50 d(P<0.01),并于第二外显子中存在一个NM_001128469.3:c.301A>G同义突变位点。该位点在5个猪品种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但在地方猪种中,c.301A>G位点处于低度多态,以AA基因型为主,而在大白群体中,c.301A>G位点则处于中度多态,以AG基因型为主。进一步进行繁殖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白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