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凌鸿宇  马国辉 《作物研究》1997,11(1):17-18,28
对早稻耐寒旱育秧膜内温度变化的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晴天膜内温度上升迅速,必须在10:00以前揭膜或采取其它降温措施;(2)多云天、阴雨天则无需揭膜;(3)气温稳定通过8℃可作为安全播种起始日。  相似文献   

2.
杂交晚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及增产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旱育秧和水育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旱育秧较水育秧增产4.9%,增产显著,增产途径是多穗;(2)形态上,旱育秧苗移栽叶龄小,叶片小,分蘖少,叶鞘长,植株高;(3)生理上,旱育秧苗叶鞘积累的干物质多,叶片比叶重大,根系氧化能力强,束缚水和脯氨酸含量高,而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低  相似文献   

3.
晚播小麦-夏花生一膜两用栽培.可使小麦田和花生田地温分别提高1.77℃和2.19℃,土壤含水量增加2.05%和1.08%。能促进晚播小麦与夏播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地膜利用率提高97%,每公顷节约地膜成本367元。一膜两用最适宜的地膜厚度为0.006mm。小麦播种覆膜期和揭膜期分别以10月底至11月初和2月底3月初。  相似文献   

4.
旱育秧耐寒耐旱,有利于防止烂种烂秧和培育壮秧。推广旱育秧要注意防避“四害”(即草害、肥害、病害和鼠害)。1 草害防治旱育条件下易发生草害,且杂草群落由水秧田的禾本科为主变为禾本科、莎草科以及阔叶草类同时发生,其主要防治办法:11 要做好苗床选择 选用杂草较少的秧田,结合苗床培育清除杂草,减少草籽草根。12 播前除草 播种前10~15d每6667m2用60%丁草胺100ml加12%恶草灵100ml,兑水60kg喷施;或每6667m2用60%丁草胺125ml加50%扑草净25g,兑水60kg…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壮秧、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摸索出一种新的育秧方式,既“有孔膜无拱架覆膜育秧法”。1育秧方法1.1把幅宽2m育秧膜用皮带冲子打成小孔,孔径为0.5cm,每3.3cm×3.3cm打4个孔。一般床面设计160cm宽为宜,膜打孔区域宽与之相同,两边各留20cm不打孔。1.2本地育苗一般4月10日开始,每床用稻种量及营养上配制等与常规作法相同。床面处理结束后先覆盖一层地膜(不用插拱架),再把有孔膜覆盖在上面,四周压紧。先覆一层地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出苗前床面的温度和湿度。1.3当秧苗全部钻出地面后,把下面的地膜从苗床的一端撤出来,使小…  相似文献   

6.
棉花苗床全程不揭膜通风技术陈德令,张广才,耿庆贤,黄果立,袁洪发,甘俊炜(邳州市岱山乡农技站)(江苏省邳州市农业局221362)1播种至出苗期密封膜(3月下旬,主攻高温高湿催齐苗)。苗床除常规覆膜外,还要在覆土后的床面上增铺一层地膜,实行双膜育苗,齐...  相似文献   

7.
与地膜棉比较,过膜所积聚的热量,使双膜棉多得活动积温258.6℃·d,开花期提早8d,吐絮期提早10d;三桃比例,双膜棉为4.5:4.7:0.8,地膜棉2.5:5.2:2.3;采收率达0.60~0.65的日期,双膜棉80%年份出现在9月1~10日之间,地膜棉迟至9月18日~30日。秋旱秋暖年份,双膜棉增产24.5%,秋霖秋冷年份增产38%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生产中移栽棉抗逆力差的实际,于1991~1993年有目的地对大田或试验田移栽棉进行了抗逆性观察。初步得出:(1)钵径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棉苗的素质和抗逆力,中钵抗逆力强于小钵;(2)播种后8~12天内日均温、雨量、光照等气象因素对出钵率影响较大,特别是多雨和寡照对棉苗出钵不利,所以一定要注意冷尾暖头播种;(3)一钵双粒干子播种、有利于对抗逆境,提高成钵率,进一步完善了“三湿”播种理论;(4)苗床温度除按要求管理外,还应注意短时间内升温差不能超过22℃,降温差不能达27℃;农(地)膜覆盖下,外界气温达24.59℃应立即揭膜通风;(5)以4叶左右苗龄于5月10~15日移栽,有利于预防5月份的低温阴雨寡照和渍害。  相似文献   

9.
籼粳稻开花习性与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季高温天气条件下,籼稻开花高峰期比粳稻早2小时97分。秋季仅早半小时,而。且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遗传分析初步认为花时较早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花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适温、高湿则开花推迟,籼稻对气候因素化的反应较粳稻敏感。籼粳稻实际界交率测定结果:籼/粳为14.8%,粳/籼为10.9%。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试验简报邱木生,肖步金(清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清流365300)1994年早季进行了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与木栽、湿润秧对比试验。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试验设计:1.旱育秧铲秧带土插,2.早育秧拨秧插I3.早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于19959月-10月份对1991年采用西林瓶装种石腊封口置于常温常压下保存的水稻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西林瓶石蜡封口的水稻种子,经过四年贮藏,96%以上的籼稻品种发芽率在60%以上,50%以上的粳稻品种发芽率在60%以上,而在一般通气条件下保存的水稻种子经过2-3年就会丧失生活力,说明西林瓶 贮存种子效果很好。(2)籼稻比粳稻发芽率好,装种封口时加几粒硅胶作干燥剂能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移栽地膜棉高产优质高效初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5年江苏省6666.7hm2以上移栽地膜棉示范县(市)结果表明,移栽地膜棉单产比露地移栽棉增13.1%~16.5%。移栽地膜棉的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在83%~90%之间,售棉品级和衣分分别比露地移栽棉高0.1~1.0级和1~2个百分点。在扣除地膜和铺膜用工成本后,移栽地膜棉公顷产值比露地移栽棉高1830~4020元。移栽地膜棉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和保墒、提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的应用在浙江仙居始于1979年,且面积较大。但由于对该项技术缺少系统的总结和深入研究,其综合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两年来,我们根据本地旱地资源丰富的实际,从全年粮食增产出发,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以利用旱地作苗床和秧地间种大豆为重点,开展晚稻旱地间作育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全县旱地间作大豆育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指大田)7SOOhm’,占连晚总面积的80%。(-)旱地间作育秧的好处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实践表明,晚稻旱地间作育秧具有以下五个好处。1.提高晚稻单产…  相似文献   

14.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近几年,我国主产棉区均推出新的栽培技术途径,在各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并显示出较高的产量潜力,促进棉花产量再上新台阶。1移栽地膜棉(双膜棉)移栽地膜棉是棉花在苗床育苗移栽大田后再进行地膜覆盖,也叫双(两)膜棉。针对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15.
董雪明  杨付生 《中国稻米》1997,(3):30-30,35
塑盘旱育抛秧是将塑盘育秧抛栽与旱育秧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省力、高产的目的,江苏省在单季晚稻上推广该项技术获得成功。我们于1996年在连作晚稻上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概况本试验设三种处理:①塑盘旱育抛秧;②塑盘水有抛秧;③常规半旱育秧手插(对照)。供试品种为特早熟晚稻品种95-503。试验小区面积39.2m2。塑盘旱育秧床地前作系蔬菜地,播前整平床地,浇上一层水河泥,将塑盘依次放好,秧盘上再浇上水河泥,待稍沉实后播种,播种期为7月13日,播种量100g/盘芽谷,播后覆盖麦草。塑盘水有床地为连晚秧田,…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3853份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其均值为18.9%,变幅7.0%-27.0%,约一半品种为低含量(10.1%-20.0%,符合一级优质标准的品种占25.1%。方差分析表明我国粳稻品种类型间、水陆稻间、部分省(区)间直链淀含量存在,类分析指,抉高低全国可划分为五大区。  相似文献   

17.
粳稻品种中,色原基因C和糯性基因wx的重组率为23%左右,这已为人们长期以来所熟知。然而,在粳稻与爪哇稻KetanNanga(KN)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15.1~18.9%.KN具有配子败育中性基因即广亲和基因S-5n,该基因位于C和wx两位点之间.在KN和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基因C和wx的重组率约为30%.将KN中C—S-5n染色体片断导入粳稻品种,通过两次回交育成了热研1号,通过三次回交育成了热研2号.用这两个粳稻品系代替KN对重组率变异进行测定.在粳稻品种Miyukimochi(MM)与热研1号的杂交中,C和wx的重组率为16.l±4.8%,而在热研2号与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30.3+6.4%.因此,用导入了KN中C—S-5n片断的粳稻品系所进行的试验,也看到了同样的重组率差异.在评价重组率时,还证实了基因8—5n和C的作用.重组率受C-8-5n染色体片断中遗传因于的影响,这一事实将有利于研究重组机制和建立水稻分子图谱.  相似文献   

18.
萌发条件对水稻双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军  黄逸强 《杂交水稻》1990,(6):42-44,47
通过对双-3、双-13、陆52和阿里希斯尼4个多胚水稻品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胚水稻的双苗(多苗)性状表达受萌发条件的影响:1.种子去壳后浸种催芽较未去壳浸种催芽的双苗率平均提高2.7%,最高为3.8%。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萌发,其双苗率的提高更明显,平均为4.4%,最高为7.4%(双苗率由41%提高到48.4%);2.在接种前对种子不同温度的预处理研究表明,温度对双苗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二个粳稻品种和籼稻品种双-13的最适温度为50℃;籼稻品种双-3的最适温度为30℃,在此温度预处理后,最高双苗率由41.0%提高到75.0%。  相似文献   

19.
几种早稻育秧方式生育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祥足 《作物研究》1998,12(2):21-22
1997年以湘早籼17号、湘早籼19号和威优早1号为供试品种,进行旱育秧、塑盘旱育抛栽和水秧栽培的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水秧,因而产量较高,而又以塑盘旱育抛栽的效果较好,分别比旱育秧和水秧栽培增产4%和15.1%,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榆杂29双亲的一般始花时间,南29(偏籼型)10∶10~11∶40、滇榆1号A(偏粳型)12∶30~14∶00。榆杂29繁殖制种双亲的花时受环境条件尤其是开花期天气情况影响明显。制种中,遇气温较高(日平均温度25℃左右)而湿度较低(空气相对湿度<75%)的晴天时南29花时明显提前;日均气温升高有利于滇榆1号A花时提前,但昼夜温差较大(>10℃)时滇榆1号A花时表现推迟;天气变化导致父母本花时差加大(盛花时花时差达2.0h以上)是制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喷施调花灵对调整制种父母本花时差有一定效果。繁殖中,遇气温和湿度均较高的天气时不育系会出现两段开花的现象,应采取措施调整赶粉时间和次数以提高花粉利用率和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