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茶叶安全风险评价为研究目标,探讨模糊数学理论在茶叶安全风险评价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茶叶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探讨模糊数学理论在茶叶安全风险评价方面应用的有效性。从市场上购买一批茶叶作为实验样本,对实验样本中的六六六、敌敌畏、滴滴涕、马拉硫磷四种农药与铜、镉、铅三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并选择污染指数、污染物毒性、污染超标率与污染物富集程度四个指标作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结果发现,认为这批茶叶安全性较高的约有76%比重,认为安全性一般的约有21%比重,认为不安全的约有3%比重,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取最大值所对应的评价结果,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结果,则该批茶叶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安全,对比专家对这批茶叶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茶叶安全风险评价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从消费者的人身健康考虑,对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茶叶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建立起了相应的茶叶安全风险模糊评价数学模型,对茶叶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的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何淑芬 《福建茶叶》2016,(3):278-279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的要求特别是食品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中的一种,在我国的受众范围和受众人群数量都具有极高的影响,对于茶叶的安全风险评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茶叶在生产和加工以及销售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对于茶叶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数学理论评价茶叶安全状态的评价方法,在建立茶叶安全风险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茶叶的种类和地区等差异性,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茶叶安全风险指数,从而能够对茶叶的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伴随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问题的日益严重,茶产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污染物残留问题,对茶叶品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由此,引起很多国家对茶叶内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问题极为关注。作为茶叶生产的重要国家,我国茶产业发展同样面临重金属和农作药物残留的安全卫生问题。文章在对模糊数学方法阐述的基础上,利用此方法对茶叶品质问题进行评价研究,通过茶叶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在对茶叶残留物识别分析及模糊运作的基础上,针对茶叶污染物的品种展开安全评级及风险排序,根据结论对比分析,验证了模糊数学方法在茶叶品质综合评价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茶叶主产省之一的浙江为例,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到茶叶的安全评价模型中,经过分析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对茶叶安全风险评价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茶叶品质评价为研究目标,探讨模糊数学理论在茶叶品质评价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茶叶品质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探讨模糊数学理论在茶叶品质评价方面应用的有效性。对模糊数学在茶叶审评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以色泽、外形、香气、滋味四个指标作为茶叶品质评价因素,邀请专家实验样本的色泽、外形、香气、滋味进行依次打分与等级划分,然后进行模糊隶属度函数构建与综合评价,经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该批茶叶的品质审评结果为:认为品质优秀的约有45%比重,认为品质良好的约有40%比重,认为品质中等约有10%比重,认为品质差的约有5%比重,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取最大值所对应的评价结果,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结果,则该批茶叶品质的模糊综合审评结果为优秀。  相似文献   

7.
茶承载着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喝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茶叶的质量,识别茶叶中残留的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提高茶叶的生产品质,是摆在茶叶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模糊理论中的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茶叶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影响茶叶品质的各项因子,从而对茶叶的品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高氯酸盐是茶叶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和对外贸易构成了潜在风险,已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来源及污染现状,介绍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分析技术,以期为开展高氯酸盐环境化学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风险及其相关安全标准等方面的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茶叶质量安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鲁成银 《茶叶》2004,30(2):67-69
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探讨。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茶叶质量与茶叶安全,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在阐述茶叶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对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茶叶质量安全评价及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0.
茶叶安全性认知与价格支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黄祖辉  钱峰燕 《茶叶》2004,30(2):70-73
本文的样本资料来自《茶叶安全性消费者评价》调查问卷,初步探讨了受访者安全茶叶的消费行为。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受访者对安全茶叶的认知情形,以绿色茶的人数最多;电视和报纸两种大众传媒是了解安全茶叶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大部分受访者相信安全茶叶的分级标准能切实执行。但是,安全茶叶的有利属性并未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这可能与目前安全茶叶的售价标准较高有关,使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经济因素考虑仍重于安全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黔东南州茶叶质量安全情况,本研究对黔东南州111份茶叶中的63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并按照膳食暴露评估和英国FSA(Food Standards Agency,英国食品标准局)风险排序体系对茶叶中检出农药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茶叶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54.05%,检出农药22种,单项农药检出率为0.90%~31.53%。按照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判定,合格率97.30%;按照欧盟标准限量判定,合格率87.39%。根据膳食评估公式计算,所检出农药的慢性摄入风险(%ADI)为0.0037%~1.1780%,急性摄入风险(%ARfD)为0.03%~41.42%,表明黔东南州茶叶的慢性摄入风险和急性摄入风险都可接受。农药风险排序得出,农药在低、中和高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5%、31.82%和22.73%,其中风险最高的农药是克百威。因此,黔东南州茶叶农药残留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茶叶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保障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饮茶者健康和国际公平贸易为目的,针对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定的科学性、农药和污染物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历经30余年研究,首创了茶汤"有效风险量"决定原则,重构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国际规范;探明了残留量的关键控制点,创建了农药选用、使用和污染物源解析控制技术;突破了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论证镉污染土壤种植茶树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通过盆钵茶园试验研究了湖南9个主栽茶树品种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和茶汤中镉元素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在pH值4.1的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的镉元素从根系到主干,再到侧枝枝干和茶树叶片的转运过程中,各器官的镉含量依次递减,茶树嫩芽(叶)中镉的富集系数仅0.13~0.24;茶树种植在土壤镉含量低于3.0 mg/kg的土壤中,茶叶没有出现镉超标现象;镉元素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为9.87%,利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茶叶和茶汤中的镉含量进行风险评估,表明供试茶叶样品中的镉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4.
马燕  陈立佼  吕才有  赵明 《茶叶科学》2018,38(3):221-226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是研究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与普洱茶有关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研究,为认识普洱茶安全性提供参考。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显示普洱茶的半致死率(LD50)大于5β000βmg·kg-1,属于实际无毒级别;28βd或90βd经口毒性试验发现普洱生、熟茶提取物无明显不良效应的剂量分别是1β250和5β000βmg·kg-1·d-1;遗传毒性研究表明普洱茶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殖细胞均无致突变性;普洱茶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无效应剂量水平是700βmg·kg-1·d-1;普洱茶对小鼠肝细胞的毒性极小或无;人体急性、亚急性毒性研究均未观察到病理改变。综上,已有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研究显示普洱茶具有较高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双丙环虫酯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为明确其在茶园小贯小绿叶蝉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多地的药效试验和示范试验,综合分析了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和在茶叶中的残留情况。两个地区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5.00 g·hm-2和22.50 g·hm-2剂量下,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为88.6%~93.4%,药后14 d为75.5%~85.5%,防治效果优于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防治药剂虫螨腈,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8.75 g·hm-2剂量下,7个地区的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3 d的防治效果为88.9%~100.0%,药后14 d为60.2%~100.0%,防治效果优于当地常用防治药剂;药后7 d绿茶中双丙环虫酯的残留量在0.17~0.64 mg·kg-1,泡茶过程中双丙环虫酯从干茶到茶汤的浸出率为17.1%~19.1%;茶叶中双丙环虫酯残留的风险熵值远小于1,通过饮茶摄入双丙环虫酯引起的健康风险极低。因此,双丙环虫酯具有有效成分用量低、防治效果好、健康风险低等优点,适用于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管理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铝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茶树中铝的含量和分布、茶树对铝的吸收和运输,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铝对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类物质、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总糖、香气和叶绿素等主要化学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以下建议:应在茶树耐铝、抗铝机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对铝在茶树体内的跟踪研究;对主要化学品质成分构成的微观再现研究;对不同茶类引起铝作用差异的研究;茶叶中铝对人体影响恰当的安全性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吴文渔 《茶叶》2014,40(3):157-159
生态茶园是以茶树为物种,根据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严格选址、良种良法、病虫害综合防治,创造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立良性循环生物链,使茶树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共存,减轻病虫害发生与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茶产品卫生安全,为向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发展奠定基础,以期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湖南茶业发展曾一度滑坡,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湖南茶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文章分析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湖南茶业发展具有区位好、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茶叶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等有利条件以及茶文化开发氛围浓厚、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机遇;同时指出目前湖南茶叶发展存在产业化水平低、缺少优势品牌、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湘茶产业化经营、加大投入、推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品牌与茶文化宣传等提高湖南茶业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