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河南省人民政府消息,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2014年河南将突出做好中原城市群建设、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一方面要按照国家要求组织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各地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探索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争取纳入国家试点范围。  相似文献   

2.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河南"三农"问题和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阐述了河南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河南省城镇化的战略重点,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民是河南特色城镇化的动力主体,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加快河南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文章指出塑造新型农民对推进河南特色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分析了当前塑造新型农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塑造新型农民的对策,以期推进河南特色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村发展应新型城镇化要求需在相关体制上进行追本溯源的、创新性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如今,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推进能够为农村不断完成新农村建设作出指导。为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探讨了其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与新型城镇化的适配度问题,指出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和农业大省,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必须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三化”协调发展是指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河南省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组建新型城镇体系、打造产业集聚区、加大先行先试和对外开放步伐、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自主创新和以人为本,保障“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合理空间和资源,有助于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就地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双向互动、相互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可推动河南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69-170
河南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落后的城镇化不仅制约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阻碍了中部崛起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人口、资源、环境、土地、国家政策等的约束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河南省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文章给出了提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措施和建议:一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一体化;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城镇主导产业。针对综合型城镇、旅游资源型城镇和自然资源型城镇采取不同的产业选择政策;三是合理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形式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提高农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五是创新财税、投融资及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体系,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和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好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而实现农村城镇化除了科学布局,吸引投资之外,还应当加快户籍管理制度、财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十八界四中全会的召开,加强城市化建设,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与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李克强总理强调,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规律,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四化"协同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对此,本文主要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在土地流转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后,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可逆性越来越差和工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弱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就业就更多地依靠推进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实现。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然后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滞后的原因,最后分别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互促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过程是人类发展必经的道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阐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四川农业科技》2014,(4):61-61
<正>瞄准6大类18项工作任务,明确按近期推开、先行试点、深入研究3个层次,尽快提出指导意见、试点方案和研究方案,日前从四川省委农工委获悉,四川省已启动落实农业农村全面深化改革事项。涉及农业农村改革专项主要涵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05-208
农村社区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应用行为学理论与方法,从微观农户视角剖析了农户对迁居新型农村社区的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农户迁居新型社区的行为取决于农户家庭自身消费能力和区域政策、经济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构建不同类型区域农村社区化定量评测体系,科学规划农村社区建设,健全相应保障机制,对于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化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我国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在落实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基础上适度放活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减少租值耗散,为农民融入城镇化生活提供新的保障。论述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功能,并立足"三权分置"改革实践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效益低下,产权权能拓展有限、立法缺位等现实困境,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三权分置"发展的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实施将给农民的生存和生活带来哪些深刻影响,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的宅基地如何处置,进城务工农民愿意留在城里居住还是更愿意住在乡下?宅基地退出机制探索全面提速记者最新获悉,在即将正式启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试点地区将建立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并在修订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和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空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产权归属、生产力组织形式、分配方式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特征及经验启示,并对未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大力进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使之与农业现代化实现协同发展;创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方式;培养新型现代职业农民等方面做好改革的前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未来的发展之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泸州三农现状和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要性,并就这一体系构建的思路、举措、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承载体,是推进四化同步建设,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强大引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芙蓉村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立足实际开展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变“被动”为“主动”推进城镇化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要求培育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和效益,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为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