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两种豚草的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olia L.是菊科豚草属杂草,该属共有30余种植物,传到我国的只有上述两种。50年代初在沈阳出现三裂叶豚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草甘膦对三裂叶豚草和艾叶豚草的防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和艾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恶性杂草,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还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近年来,发生面积在京郊一些地方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使用化学除草剂防治已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2006年选用20%百草枯AS和41%草甘膦AS对两种豚草的药效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江西危险性豚草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h)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作物生产的世界性危险杂草。属菊科豚草属(Ambrosia h)植物。原产北美洲,其叶形似野艾,故称艾叶破布草或北美艾。目前,我省仅发现豚草一种,我国东北  相似文献   

4.
张金兰 《植物保护》1988,14(4):47-47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olia L.是在我国发现的两种影响人类健康和农牧业生产的危险性杂草,属菊科豚草属。原产地北美洲,已传播到加拿大、墨西哥、美国、阿根廷、奥地利、匈牙利、德国、意大利、法  相似文献   

5.
豚草(Ambrosia spp.)不仅是侵害农田的杂草,而且也影响人类的健康,引起花粉(枯草)热病。侵入我国的普通豚草(A.artemiss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trifida)分布全国15个省市,且有不断漫延的趋势,是当前我国杂草生物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为探索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该草的可能性,1989~1991年,我们对湖南豚草上的病原菌作了调查研究,包括种类调查及致病性测验,现将研究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外来杂草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的起源和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及其控制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生物生态学特性、潜在风险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指标,初步建立了外来杂草的风险评估体系。应用该体系对三裂叶豚草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其风险值为83,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7.
湛江局多次从进口大豆中截获假高粱等多种危险性杂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 7月 ,从湛江口岸进口的大豆 ,共计 6批次、30多万t,分别来自美国、阿根延、巴西等国家。截获二类危险性杂草假高粱 (Sorghumhalepense(L .)Pers.) 4批次 ,潜在危险性杂草三裂叶豚草 (AmbrosiatrifidaL .)、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L .)、锯齿大戟 (Eu phorbiadentataMichx .)和刺蒺藜草 (CenchrusechinatusL .)各 1批次。20 0 2年 1~ 7月 ,从湛江口岸进口的大豆 ,共计 6批次、30多万t,分别来自美国、阿根延、巴西等国家。截获二类危险性杂草假高粱 (Sorghumhalepense(L .)Pers.) 4批次 ,潜在危险性杂草三裂叶豚草 …  相似文献   

8.
三裂叶豚草 Ambrosia trifida L.为菊科一年生杂草,原产北美,近些年在我国北方的一些省市,如辽宁、黑龙江、吉林、北京等地猖獗蔓延,辽宁尤重,几乎遍及全省。三裂叶豚草长势繁茂,竞争力强,常常排挤掉其他植物,成为单一群丛。7~8月份开花散粉,其花期比豚草长,花粉量比豚草大,是比豚草危害更大的人类花粉症的致敏原,也是农作物和果园的严重害草。其形态多变,除正常的3~5掌状深裂叶类型外,还有叶不裂型、深齿型和全裂叶型三种变型,从而造成识  相似文献   

9.
1985~1988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了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物候期的观测。两种豚草生育期均170天左右,豚草略短些,但出苗至开花期,豚草比三裂叶豚草长,二者分别为119天和110天;开花到果熟期,豚草比三裂叶豚草短,二者分别为50天和64天。全生育期有效积温二者均在1400℃上下,豚草略低些。但出苗到开花期豚草高于三裂叶豚草,二者分别为744.5℃和672.6℃;开花到果熟期豚草低于三裂叶豚草。二者分别为877.6℃和1074.5℃。两种豚草出苗最低温度5℃,最适温度10~12℃,最高温度21℃左右,三裂叶豚草略低。  相似文献   

10.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豚草又名艾叶破布草和豕草,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英文俗名:Common ragweed,Bitterweed,Blackweed,Hay—fever Weed,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豚草属。  相似文献   

11.
济南地区三裂叶豚草发生及控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文学  冉永正  王翠萍  李世军 《植物检疫》2004,18(6):370-370,374
2000年9月,在济南市郊区大金庄附近及腊山河一带,发现了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2001年起我们对该草的发生、生物学特性、防控措施等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昌平县植保站1991年秋组织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发现了两种豚草,县植保站又对两种豚草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并提出了控制技术,结果简报如下。1 两种豚草分别为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trifida L.),在北京为首次发现。在标准试验地的观测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两种豚草在昌平地区的生长环境和生活周期比较接近,它们成片生长于路旁、河岸边、沟渠埂和垃圾堆处,生活周期均为4—10月间,只是豚草的营养生长期比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外来杂草调查及其防除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侵入北京市的外来杂草有 6 6种 ,隶属 1 8科 ,4 6属。其中 ,三裂叶豚草 (AmbrosiatrifidaL .)、艾叶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L .)、意大利苍耳 (XanthiumitalicumMore.)、刺萼龙葵 (Solanumrostr劋tumDunal.)、假高粱 (Sorghumhalepense (L .)Pers.)、毒麦 (LoliumtemulentumL .)为检疫性杂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17日,福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福州新港检疫一批台湾进境集装空箱时,在底板上发现少量夹带杂草籽的散落大豆,经送福建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鉴定,共发现8种杂草,其中包括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ts.)和三列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这是福清局首次截获假高粱,同时截获种量也创福清局进境空箱截获杂草种量之最.  相似文献   

15.
菊科(Compositae)豚草属(Ambrosia)植物中大多是世界性的公害杂草,它不仅是过敏性变态症状的病原植物,也是农田的恶性杂草。原产北美加拿大。本世纪20~40年代,随着国际商业、农业交往已传播至欧美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大约在30年代随种子进口传入我国,首先侵入我东北三省,抗日战争期间随日本军马饲料蔓延至长江流域。近年来,由于忽视防治和检疫,已在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江西、湖南、湖北、北京、上海等12个省市造成危害。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据调查,传入我国的豚草属植物有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两种。  相似文献   

16.
密花豚草(Ambrosia confertiflora DC.)是一种原产北美洲的多年生杂草,由于其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及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严重危害性,2018年被EPPO列入A2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豚草属杂草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密花豚草在我国尚无分布。本文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述了该杂草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防治措施等,评估了其传入我国的风险,为进口产品检疫以及杂草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豚草的发生与防除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L.)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艾叶破布草,以种子传播为主。原产加拿大,20世纪30~40年代,随国际间商业、农业的交往,普通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开始侵入我国东北地区。不久,长江流域也发现豚草。霍山县豚草是六安市植保植检站于1991年5月在东西溪、单龙寺两乡首次发现的。由于它具有生命力强,扩展速度快,生长势旺盛,防除工作量大,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等特点。同时花粉还污染空气,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和农牧业生产的危险性杂草。1形态特征茎直立,株高0.2~3.0m,具分枝,有糙毛。羽状复叶,叶片对生或互生,1~2回羽状分…  相似文献   

18.
豚草属杂草(主要的有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 L.、三裂叶豚草 A.tri-fida L.等种)原产北美洲,是危险性的农田杂草。这类杂草植株高大(可高达2—3米),生长繁茂,传播蔓延迅速,可使大田、菜园、草场和牧场荒芜。苏联本世纪初从美洲传入这些杂草后(苏联1918年首次发现豚草,1935年首次发现三裂叶豚草),曾遭受草荒危害,当时苏联政府作出决议,责  相似文献   

19.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分别是我国公布的首批/第二批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经在新疆伊犁河谷呈快速扩散趋势。文中通过对比分析2010~2016年的两个物种的分布状况,研究这两个物种在伊犁河谷的入侵及扩散特征。结果表明:(1)在入侵速度上,2010年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开始入侵伊犁河谷,新源县是两个物种的主要分布区,2011年至2013年呈点状分布,2014年后大面积爆发。2016年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面积分别是1015km~2、215 km~2,是2010年的10150倍、2150倍;2016年在100个调查样点的分布频度分别为0.52、0.38,是2010年的52倍、38倍,两个物种的分布频度是意大利苍耳和刺苍耳的5~9倍。(2)种子传播是两个物种的主要扩散方式。长距离扩散主要沿道路和河流,主要传播方式为人畜活动(车辆、人员往来,牛羊转场等)和流水(巩乃斯河);局部扩散主要以道路和河流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主要传播方式为山间、田间、路边流水,人畜活动(农牧活动,车辆、人员往来等),地势(种子从高处向低处传播)等。  相似文献   

20.
1987~1988年北京市四个地方发现三裂叶豚草 Ambrosia trifida L.,发生面积约42亩,鉴于豚草发生的趋势,北京市农业局1988年4月决定把豚草作为本市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通过加强检疫,尤其是对调入本市的商品粮、种子和其他介体加强复检,以求 1987~1988年北京市四个地方发现三裂叶豚草 Ambrosia trifida L.,发生面积约42亩,鉴于豚草发生的趋势,北京市农业局1988年4月决定把豚草作为本市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通过加强检疫,尤其是对调入本市的商品粮、种子和其他介体加强复检,以求阻止豚草在本市的扩大蔓延。1.普查北京市发生豚草的地点多在公路边、沟边、垃圾堆、个别果园,发生原因可能是随商品粮及其他物品输入而传入的。我站主动组织普查豚草的工作任务,1987年9月召开了现场会,请专家讲解了豚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