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前,减量化和稳定化是污泥处理的主要目标。不论初沉污泥还是剩余污泥,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泥,由于微生物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容易管理且经济环保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污泥减量的基本途径、污泥的生物可降解性及微生物降解污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微生物在污泥减量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可以改善沙质化土壤结构,提高沙质化土壤理化性质。针对目前土壤沙化和荒漠化的生态问题,结合城市污泥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高等特性,本文概述了目前城市污泥改良沙质化土壤的研究现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采用城市污泥进行沙质化土壤修复对种植植物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并对今后开展城市污泥改善沙质化土壤的研究进行展望,以利于更好地促进城市污泥堆肥在沙质化等贫瘠土壤中的应用,实现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还可促进沙化土壤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生物等养分同时也富含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利用其改良沙质化土壤时,如何选择城市污泥衍生物、如何确定施入量、施入时间等城市污泥施用的相关安全性研究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污泥土壤施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情况。[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图谱法(PLFA)对施污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中提取的细菌PLFA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施用污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LFA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说明采用PLFA法能够检测污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的影响。对施污泥土壤微生物PLFA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来源与处理方式均是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因素,这与污泥施用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土壤有机碳、pH、EC等基本性质的变化有关。[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外源污染物胁迫下环境微生物种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处理污泥是目前污泥处理中较先进的方法,但常受到微生物来源菌株的限制。污泥里的微生物是处理污泥的很好内源菌群。为了考察污泥中的微生物分布,同时获得污泥中的优势菌群,本研究通过对污泥进行划线培养,选取数量最多的5组菌株为目标菌株,进行细菌形态、菌落形态的观察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荚膜染色、简单碳源利用鉴定,再对比《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对获得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初步得出:A、B、C菌为芽孢杆菌属,D菌为微球菌属,E菌为氮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 ,研究观察了固氮菌在污水厂污泥和城市垃圾中的生长繁殖情况 ,探讨了利用这些污泥和垃圾作为生产微生物肥料的载体和基质,开辟了生产微生物肥料和处理污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HABR启动过程中污泥的变化和微生物相。[方法]采用低负荷方式对HABR进行启动,研究HABR启动过程中1#、2#、3#、4#隔室内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相变化。通过测定污泥中辅酶F420的浓度、VSS/SS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等指标,研究微生物种群的活性,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各个隔室内污泥形状及微生物的种类。[结果]启动成功后,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粒径沿程变小;各隔室内微生物种群大致相同,但各隔室的优势菌群有所差异,隔室内的微生物菌群随隔室水质不同而发生演变,前2个隔室的优势菌是产酸菌,而后2个隔室则以产甲烷菌为主;颗粒污泥有机物含量很高,其VSS与SS的质量比在0.7左右,说明其生物活性很好。[结论]HABR启动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生物分相。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因素对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可以为城市污水污泥最终处理方法的选择、污泥投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评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为了解不同因素对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浸出情况的影响,以上海7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水平振荡法,探讨了海水温度、盐度和微生物活动对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季节海水温度的差异,而温度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污泥中Zn和Hg在水温较高的夏季释放的较多,Cu、Cd、Pb和As则在春秋时释放的较多;海水盐度的高低影响海水中电解质的浓度和部分生物体内相关酶的活性,因此污泥在低盐度水域环境中释放出较多的Zn、Cu、Pb和Cd;同时细菌等微生物在污水污泥中可能会发生氧化、硝化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因此会影响重金属在污水污泥中的存在形态和环境,灭菌后的污泥较未灭菌时更易释放出Zn、Cu、Hg和As。  相似文献   

8.
投加外源微生物菌剂可在不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从源头控制污泥产量,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污泥减量新技术。介绍了菌剂投加污泥原位减量技术的原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指出了选用该技术需注意的问题。最后从政策、市场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为污泥减量菌剂产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堆肥方法处理含油污泥,评价堆肥处理对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并采用Biolog方法和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经过90d的堆肥处理,石油烃降解率达53.3%±9.5%,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堆肥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石油烃降解,是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措施。Biolog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处理的孔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堆肥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处理和堆肥处理的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明显不同,堆肥处理改变了含油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谢功能特征。对照处理和堆肥处理的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照处理的优势类群是γ-Proteobacteria,堆肥处理的优势类群是Bacteroidetes,堆肥处理显著改变了含油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Marinobacter和Alcanivorax是对照处理中的优势菌,可能与石油烃的自然降解过程有关,而Pusillimonas和Agrobacterium可能对堆肥处理中石油烃的降解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蚯蚓处理对脱水城市污泥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蚯蚓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新鲜脱水污泥经蚯蚓处理后,p H、有机质含量降低,EC值显著升高,使污泥性质趋于稳定,污泥的微生物活性增强,有害微生物得到抑制,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降低,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升高。[结论]蚯蚓处理可以很好地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1.
镇江市污泥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镇江市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含水率、有机质、pH值、微生物个数和重金属含量指标分析。通过污泥特性分析,提出关于镇江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净化SO_2气体的固定化微生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淑文  杨迎冬  黄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84-12285
利用SO2气体对某污水处理厂氧化沟采集的微生物进行诱导驯化,得到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优势菌的脱硫菌,研究了该固定化微生物脱硫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微生物对热、pH等的稳定性提高,对金属等有毒物质的毒性抵抗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对微生物固定化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性能作了比较。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方法在各类废水处理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污泥复混肥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沙质土壤中施用不同量及不同配方的复混肥,研究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复混肥在冬小麦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施用化肥相比,小麦冬前分蘖多30万~60万个/hm^2,株高增加2~4cm。穗粒数增加1~2个,增产457.5~1209.0kg/hm^2,增产率为7.5%~20.2%。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复混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总量及主要生理群微生物数量均无不良影响,但是由于污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在粮食作物中的富集现象,施用复混肥应控制污泥的比例。[结论]污泥复混肥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增加小麦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国刚  任毅鹏  马成仓  多立安  满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32-11933,11945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海底淤泥中微生物DNA的最佳方法,为开展海底淤泥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析了不同DNA提取液浓度和不同的腐植酸去除方法对淤泥中微生物DNA提取的产率、纯度的影响,探讨天津市海底淤泥中微生物DNA提取的最佳方法。[结果]海底淤泥用焦磷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浸提剂提取腐植酸后,再用蒸馏水洗去浸提液,用4 ml DNA提取液提取,所得DNA的产率及纯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试验结果为海底淤泥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宋鹏  陈五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88-589,600
对国内外在烟草发酵中不同时期施加微生物及制剂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这些研究对烟草行业提高烟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小球与悬浮态菌去除氨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固定化亚硝化型细菌与传统悬浮生物处理法在氨氮废水硝化过程中的性能.[方法]研究沉降性能、温度变化、pH值变化和溶解氧变化分别对固定化小球氨氮去除效率和硝化污泥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 [结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较普通生物处理稳定性好.[结论]固定化小球处理氨氮废水技术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棚 《现代农业科技》2011,(16):268-269,285
该文分别从控制因素、微生物、堆肥过程中物质转化等方面阐述了造纸污泥的堆肥研究概况,结合造纸污泥堆肥的性质,介绍了其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利用情况,展望了造纸污泥堆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综述了城市污泥在堆肥处理过程中氯代酚 (CPs)、 PCDD/Fs、多环芳烃 (PAHs)类、氯苯类 (PCBs、 CBs)等有机污染物的变化,提出将城市污泥进行堆肥处理 ,可以不同程度降解其中各种有机污染物 ,达到农用的目的。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效果与其种类和性质、污泥的性质、环境因素 (包括微生物类型和数量、 C/N比、水分含量、温度、通气状况 )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